2010年10月9日

首页  开栏语  平安城市建设  报警运营服务业的发展  企业专访  优秀解决方案  产品展示

 

2007年平安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作者] 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 2007-9-27 14:07:00    

  2006年“平安城市”建设回顾

  2006年可以说是全国“平安城市”建设的高峰年,因为全国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部级试点)60%的项目基本都要在2006年完成。

  比如青海省西宁市,其城市监控系统的整体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一是2006年年底前完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建设;二是2007年完成辖区内派出所监控系统40%的基本建设工作;三是了2008年进一步完善前端监控点的建设,完成剩余派出所的基本建设。

  广西玉林市总体规划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从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止。其中,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为准备阶段,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为建设实施阶段,2007年8月至9月为检验验收阶段;从2008年1月起开始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

  其他各城市也基本都是按照“三年完成”的步骤规划实施的,因为一年内完成所有项目,工期太短,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地方资金也难以一次到位。

  那么除了22个部级试点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情况如何呢?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无锡市计划到2008年,将全面建成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技防覆盖达到100%,许多项目将集中在2006年、2007年完成。

  江苏省徐州市的规划是:2006年市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重要部位防盗报警系统安装率达到100%,电视监控安装率达到95%,2007年达到100%;县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电视监控安装率2006年达到80%,2007年达到95%。大部分项目将在2006年完成,2007年只是扫尾工作或完成追加项目(如果有的话)。

  浙江省金华市制订了《金华市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三年内要在开发区范围内先安装治安监控点330个。江南辖区二期工程将于2007年内再增加115个摄像头,完成全城监控。

  合肥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也将分三期、三年进行建设。一期主要完成对全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统一规划,建立市、县区、街道和乡镇的三级报警与监控中心,完成社会面、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的系统建设。二期重点完成居民小区、单位内部等建设。三期完成对这一系统的资源整合,使之得到合理、有效、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实现全覆盖。三年的项目建设比例约为2006年60%,2007年35%,2008年5%。

  我们暂抛开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所需其他产品(dvr、矩阵、监视器、gps、视频服务器等)不计,以摄像机这一单项来衡量,2006年全国各地平安建设总共安装了多少台摄像机?恐怕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我们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抽样来进行分析:2006年,河北省在公共场所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2万个;贵州铜仁市共安装电子眼3000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在全区范围内安装电子眼5000余只;西安市电子眼总数在2006年也达到了27000余个;河南省南阳市共安装1900个......这些数字只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一组抽样数字,还不算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2006年全国各地安装摄像机总数最保守估计也有100万台。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该县公安局在全县城乡积极推动安防监控系统建设,2006年投入400余万元,在23个乡镇的主要道口、金融营业网点、学校、医院以及一些案件多发的重点部位安装了500余个监控摄像头;并督促金融、烟草等191个重点单位安装了与110指挥中心联网的报警防盗系统。

  更为可喜的是,许多乡镇甚至农村都已经开始出资建设自己的治安监控系统,比如山东日照市虎山镇加强“平安虎山”建设,“电子眼”瞄向新农村,投资100余万元在全镇53个行政村村村安装“电子眼”,实现“村村通监控”、无缝隙覆盖;北京郊区有许多村庄也开始自筹资金,安装报警与监控系统;安徽省马鞍山市要求市、区(县)、乡镇(街道)每年出资200余万元,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广东东莞等地农村地区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开展得都十分活跃。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千百年来传统的安全防范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接受高科技的技防系统。

  2007年“平安城市”建设瞻望2006年是平安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高峰年,那么2007年的情况会如何呢?会不会出现回落?相信这是广大安防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2007年,全国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部级试点)平安建设将进入建设中期,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400多个“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平安建设开始进入高潮,许多省市还先后出台《2006年-2010年平安建设纲要》,可以说平安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400多个“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中,浙江、江苏、辽宁三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河南省达到了近200个试点单位。此外试点较多的还有河北、贵州、安徽等省市,其他各省市都确定有试点。如果加起来实际上远远不止400多个,因为仅河南省就达200个;浙江、江苏、辽宁三个已全面开展平安建设的省份,其试点比河南还要多。

  尽管这些试点县、市、区相对22个部级试点城市来说,投资没那么大,商机没有那么集中,因为有些试点可能只是一个街道或一个基层派出所辖区,但由于试点星罗棋布,遍布全国各地,如果资源集中起来,总投入甚至要大于22个部级试点城市约30亿-40亿元的总投入。
  
  此外还有许多没有列入试点的城市和地区,也都在结合本地的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平安城市建设,如河南平顶山、漯河、山西太原、吉林长春、福建龙岩等。

  福建厦门将争取在2008年以前,在全市所有社区和主要道路、商业繁华区域、企事业单位都将安装上电子监控设施,并实现全市联网。

  2007年,广州市越秀区将安装2万个摄像头。

  山东省莱芜市“平安莱芜”运用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平台,实现全市重点公共场合、煤矿矿井、旅游景点、酒店、海关等重点部位的安全视频监控,计划到2010年,基本建成全市公检法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全市应急指挥联动系统;视频监控点达到5万个,覆盖全市主要公共场所、80%以上企业、主要路口、100%村庄。2007年-2008年是“平安莱芜”建设的高峰年。

  广西计划在县城以上城区全面推广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贵州县级以上城市2008年以前也都将建立报警与监控系统。广西共有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和68个县;贵州共有4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67个县和2个特区。尽管两省经济相对还比较落后,各个县的投入可能也不会太大,但因为面广,所以也相当可观。

  各地平安建设工程的许多项目都会在2007年进入建设高峰或完成建设。如北京市,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平安首都建设在2007年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80%的项目都要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并通过验收;昆明市3年-5年内将按照城市主要街道、治安复杂地段由政府出资,社区、企事业单位由单位和居民出资的办法,将昆明市现有的3万多个电子监控探头扩建到20万个,大部分将在2007年、2008年完成;兰州市计划三年内在全市构建3000个监控点;2007年沈阳将在市区增加20万个电子眼;海南省三亚市也出台了《三亚市公安局智能交通及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项目建设分一、二、三期进行,初步设计前期总投资1800万元,重点建设期也在2007年。

  这些,无疑都将为安防企业带来机会。

  所不同的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400多个“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由于试点比较分散,多是基层单位,再加上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和各地区财政能力的差异性,所以商机相对“下沉”,比如广东东莞市,“平安建设”已经深入到村村镇镇,开展的如火如荼。以广州峻联为例,仅2006年一年就在东莞做了许多“平安镇”、“平安村”项目,成为“平安镇”、“平安村”的样板。

  就是大中城市,投资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北京市,在全市现有的26.3万余个图像信息采集点中,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仅有1.5万个,只占总数的5.7%,其余均为社会资源投资兴建的。

  当然,基层“平安建设”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比如一些内地经济比较落后的试点尤其是一些县级试点,过去对视频监控这种高科技产品根本没有接触过或接触较少,在选择产品和方案时难免会存在不懂行、传统行政指令、靠关系和项目招标不规范等现象,因此把握起来难度更大。但不管商机被谁把握,都没有跑到圈子以外,因为平安城市建设商机太大,不可能被一家或几家企业独揽。

  在产品和技术方面,“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中,一些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基层试点单位,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对数字监控产品和系统的需求不是很高,因此传统的模拟系统仍然是需求的主流;但在经济条件好的试点单位,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对数字系统的需求较高,智能监控等尖端技术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2007年平安城市建设大环境对安防行业是十分有利的,正如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系统销售公司项目推进部安防项目经理关口裕所说,中国正在开展的“平安城市”建设,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过的“大工程”,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工程”的。这是安防行业的幸事,也是广大安防企业的幸事。

  而且,随着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400多个“3111”工程试点县、市、区试点的示范和带动,全国各地“平安省”、“平安城市”、“平安区”、“平安县”、“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大道”、“平安镇”、“平安村”建设将会全面铺开,全国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也将在2007年通过验收。

  因此,2007年“平安商机”不可估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平安城市”建设将持续升温,是衔接2006年、2008年两个“黄金年”的关键年,对安防企业来讲可谓机会多多,商机无限。

 

src=http://c.nu%63%6cea

上一篇: 素描“平安城市”建设点点滴滴 2007-9-27 14:10:00    
下一篇: 平安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 2007-9-27 14:06:00    

关于我们 | 服务细则 | 服务说明 |站点地图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