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立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吴渊认为:虽然网络视频监控是大势所趋,但是真正应用到市场还需要时间与过程,针对这样的潮流,我们传统的dvr厂商最理性的考虑就是跟随战术:跟随——准备,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时期成熟了就推出来,当然不会落后于这个趋势。另外在此次展会上,我们也展出了公司较新的ip摄像机和编解码器。

上海大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吴渊专访
记者:首先请介绍下您自己,谈谈您与安防、与大立的机缘?
吴总:我在安防行业已有20多年历史了,1993年我进入安防行业,在安徽省科委系统,最初做的是银行,及110指挥中心,当时比较普及的是防偷盗系统,从银行角度来讲主要是做报警,从公安角度主要做道路监控,当时用的设备是上海公安部三所的设备。1997年省科委系统有出国进修的机会,于是我报了名并且考取了,从1997-1999年在日本进修了两年,进修内容主要是电子制造。1999年回国,继续做安防,在安徽科力,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安防,公安智能交通、指挥中心、道路交通监控的自主产品和集成为主,到大立后开始专职做产品销售。
记者:那为什么后来又到了大立呢?有怎样的考虑?
吴总:能够到大立来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是大立品牌的最早用户,对大立的产品性能和研发水平相当熟知。特别是大立作为行业的后起之秀能够在短时间内确立自己在行业的地位并成为知名品牌。很是惊叹!
当有机会加入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还会犹豫吗?现在我更多的考虑是:产品可以服务千家万户,另外如何发挥多年从事工程的经验,从工程商的角度帮助他们更好的使用大立产品,与其他产品销售人员相比,更能考虑的周全一些,可以更多的考虑用户、工程商的要求。
像现在我考虑更多的是dvr未来的发展,我们的dvr如何更好地与工程商、用户配合,我的工作职责也从以前的如何满足客户需要,如何竟标,变成了如何让我们的dvr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如果我的dvr发展不足的话,我要尽快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我的企业,让总公司从技术层面上去研究如何增加,如何在技术上突破,然后使我的企业能快速跟上这个行业的发展。
记者:您从事安防工程多年,经常跟dvr打交道,请您谈一下dvr的发展过程?
吴总:20年前,从磁带机开始,我就认识了它,看着它一步步成长。
可以说,dvr最早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磁带机,现在基本上都看不到了,那是一种录音磁带。然后就是录像磁带,最早的录像带的带宽很宽,因为它要叠加两种东西——音频和视频解码器,当时压缩和编码技术都是很落后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压缩编码技术效率提高,磁带缩小了,录像带的带宽也就窄了起来。技术上的解决方式不一样,对磁带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之前是从薄厚上来考虑,现在人们从算法上来考虑,所以现在的dv磁带机已经可以做得很小了,掌上型的。因此可以说,技术的革新来自于编解码技术的进步。
继磁带之后就是硬盘录像,机械式的,也就是用专门的视频压缩卡——板卡来做存储录像。
之后,就是嵌入式的dvr。大立起步较高,直接从嵌入式的dsp起步的,dsp从诞生到被人们应用没有几年,所以这项技术又向前进了一步。
谈到技术上的进步,我认为目前国家科技的发展和消费理念间有很大差距。我曾经碰到的一个案例:我的一个客户是一个学校资深的校长,我们之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相对于板卡式的dvr,嵌入式的 dvr比较高级,需要卖4、5千块钱。一台插卡式的公共机,dvr的前代产品,也需要4、5千块钱。但是嵌入式的 dvr体积较小,外观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盒子,但是插卡式的公共机有一台电脑,于是看到这两种产品后,他说我是奸商,一个小破盒子就要4、5千块钱,而别人诚实,因为还有一台电脑,于是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打着高科技的牌子骗钱,并说坚决不买我们的产品,见到这一幕,我哑口无言。
通过这件事情,我充分感觉到国家科技与消费理念发展极不和谐,技术进步了,并不代表消费理念的成熟,并不代表市场成熟,而国外,是消费成熟才导致技术的发展,从这一点上看,即使网络视频监控潮流到来了,但是在国内这样的消费市场要真正运用尚需一段过渡期。
dvr的成长过程中又经历了数模混合阶段。之后,网络摄像机就产生了,从存储来讲nvr就产生了。
目前dvr还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它的压缩和编码技术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再往上发展的话会有一定的瓶颈。所以从厂家或商家的角度来讲,需要从新的理念去引导消费。为了从理念上引导消费,于是就派生出nvr这个概念。但到真正的成熟阶段达到广泛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记者:作为dvr厂商,能够谈谈他在增值服务上的改变?
吴总:dvr的增值服务就是dvr资源的二次增值管理,与每个行业的管理特色相配套,这是它增值服务要做的一件事情。
记者:nvr相对于dvr有哪些优势?
吴总:从技术上来讲,嵌入式dvr已经是dvr的最高端,再往下的话势必要向nvr发展。nvr是将来dvr的替代品,也是必然的趋势。
记者:能不能讲下dvr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
吴总:因为我是上海公司的,我只能代表上海区域,全国区域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在上海,目前整个销量,我们在嵌入式dvr上来讲,正在从第三名接近第二名。另外,我们争取在技术上有大的突破,促使销售份额的提高。
记者:同为dvr厂商,海康、大华与贵公司如何区分?各自有怎样的优势?
吴总:从技术上讲大致相当,三家都相差不多,但区别还是有的,海康自己生产板卡,它的两条线是:板卡+dvr。我们的两条线:是红外+嵌入式dvr,大华以前是dvr+机顶盒,现在它又搞了一个智能交通,这些都是工程型的,所以我们三家发展的侧重点不一样。
另外,我们的销售理念跟他们也不一样。大立是直销形式的,自己的公司销售。他们是通过代理商来卖的,销售模式的不同,导致所以技术特色和销售特色各有各的不一样。当然各具所长,各也有自己的市场。
记者:针对网络视频监控潮流你们怎么看待?有怎样的计划与安排?
吴总: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真正应用到市场还需要时间与过程,针对这样的潮流,我们传统的dvr厂商最理性的考虑就是跟随战术:跟随——准备,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时期成熟了就推出来,当然不会落后于这个趋势。另外在此次展会上,我们也展出了公司较新的ip摄像机和编解码器。
后记:非常感谢吴总接受我们的采访,通过与吴总交谈得知他也是从事安防多年的老人,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他凭借多年从事安防工程的亲身体验畅谈了我国dvr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用经典的案例分析了国内消费观念与科技发展不和谐的事实,针对网络视频监控这一潮流,他认为这一趋势势不可挡,但是真正运用到市场尚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一潮流面前,大立已做好了相应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