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检索: 文章检索:
第四节 国家级安防检测机构工作

  一、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工作
  2011年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以下简称“北京检测中心”)在公安部相关业务局及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三个服务”为工作指导思想,以绩效考核和强化服务为手段,在技术服务、科研开发、对外交流等方面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检测业务平稳发展
  1.常规检测业务工作
  2011年共完成检测报告(项目)总量10145项,其中安防电子产品2303项,交通类产品1250项,实体防护产品1160项,警用装备388项,警服类产品2764项,软件项目170项,信息安全类项目103项,认证产品516项,安防工程249项,行业监督抽查50项,外事礼品类检测10项,计量类检测1234项,以及其他类119项。
  随着行业的发展,检测过程中不断涌现和遇到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一方面要求检测机构不断创新,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检测机构不断搜集整理信息,在完成业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规范形成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以规范产品的检测和管理,逐步净化产品市场,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承担公安部、各地省厅、地方政府招标检测、委托检测、培训工作
  (1)完成了公安部PGIS项目辽宁、浙江、安徽、宁夏四个省级应用示范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115个应用试点、示范城市的PGIS项目验收测试工作。
  (2)完成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被装处组织的公安特警战训服系列及警鞋系列产品的生产企业资格招标样品检验工作。此检验任务共涉及24个标准、37个品种,产品数量4000余件。
  (3)完成了甘肃省厅、内蒙省厅等26个公安信息通信网边界接入平台的测评任务。承担公安部2011年全国公安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抽查工作。
  (4)完成了公安特警装备招标样品的检测任务和110种防弹防刺服产品的检测工作。承担了全国警服目录企业产品质量统检首次培训工作和装备产品的质量统检及培训工作。
  (5)完成了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被装处组织的2011-2012年度全国警服质量统检工作,共三批,检验品种涵盖了警服类16个品种,警帽类5个品种,服饰类1个品种;完成了对北京市公安局的安全检查工作和北京市内500个点位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检测工作。
  (6)承担甘肃、宁夏公安厅安全检查工作并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培训。
  (7)受北京地铁8号线、9号线招标采购主管部门委托,对中标公司的防爆安检设备进行检验。
  (8)其他类检测项目。对软件产品、信息安全、移动警务终端、无线智能终端等产品进行安全性检测。
  (9)配合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被装处对全国40余家省厅市局的被装管理干部进行了警服检验、面料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效果良好,得到了各个省厅市局被装管理干部的一致好评。
  (10)派出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专家赴云南省公安厅,对昆明市公安局后勤保障处及地方区县的被装管理干部进行警服质量检验方面的培训。
  3.承担行业监督抽查工作,完成了对防弹玻璃等5类产品的行业监督抽查工作,承担了“超细纤维絮片150g/m2”与“超细纤维絮片200g/m2”两个品种的监督抽查工作。
  4.派出专家参与中国安防协会委托的安防工程企业资质审查任务30项。
  5.承担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委托工厂检查工作,完成3C认证工厂检查任务94项,共计182人次。
  从招标检测的结果中可以发现,一些行业内的企业对产品标准、招标技术文件存在理解偏差,造成送检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充分说明企业的技术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标准的宣贯有待进一步到位;从行业监督抽查进一步发现企业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相关标准的宣贯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近十年的国家强制性认证检测及工厂检查的结果来看,认证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模式非常有效,一方面,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越来越有保障,企业对标准的理解能力和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认证工作为净化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良好效果;认证保护了合法企业,对那些经营不规范的企业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二)实验室建设
  2011年,新增加试验能力13项,通过国家实验室检查机构评审认可实验室能力共计316项。
  新建成了安防电子实验室、步行实验室、防伪产品实验室,视频暗室共安装了近50台多功能可调压试验台,并配备美国泰克、日本安立、美国安捷伦、美国JDSU等多套国际顶级测试设备,已先后接待了国务院、工业信息化部及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参观和学习。
  投资1200万建成的电波暗室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测试频率范围从30MHz~6GHz,国内安全防范行业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3m法和5m法电波暗室,完全满足所有安全防范产品有关电磁兼容全项试验的测试要求,扩大了中心在电磁兼容方面的业务范畴及服务能力。
  参加了由国家认可委(CNAS)组织的全国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比对项目(“纺织品日晒色牢度”检测能力验证项目),检测结果完全符合CNAS的要求。
  中心秦城靶场进行了全面改造,由原来的一个靶道改造成了三个室内靶道,恒温恒湿室内靶道的建成大大增强了中心开展警用防弹防护装备检测和实验的能力。
  1.检测仪器设备的完善和维护
  本年度共计量仪器290台/套,新购仪器设备250台/套,对中心900多台/套仪器设备进行统计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仪器设备的管理。
  2.计量校准检测工作
  新成立检测中心神盾计量中心,新增机动车雷达测速、地感线圈测速仪计量、公路测速计量校准资质,建立了公安行业计量标准。
  (三)科研开发取得较大进展
  1.申报项目5个
  积极申报“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新一代警用GIS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公共安全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中SVAC系列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及评价体系建设子课题,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会公共安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服务类项目、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等。
  2.在研项目10个
  自主研发10个项目:A08014《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技术体系研究》、A10002《9mm制式弹头V50试验系统的研究》、A10014《防爆安检技术评价体系与实验平台的研究》、A10026《生物特征识别安全标准体系研究》、A11105《警用地理信息数据检测工具集》、A11024《主动近红外摄像机夜视距离测试研究》、A12018《SVAC技术及高清视频产品评测系统的研究”》、《A12017防弹头盔之防弹性能测试系统之研制》、A11Z01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安全专项资金支持标准研制项目。合作研发2个项目:A10030A《MPT1327模拟集群信令测试系统》、A11034《宽带多媒体集群总体技术标准化研究及测试评估》、《机动车雷达测速检定装置》项目。
  3.已结项目5个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规模应用示范》课题五A09028、课题六A09101的项目,国家863信息安全目标导向类课题《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检验草案制订及检验工具示范应用》项目,《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兼容性自动检测装置》项目。
  4.获奖情况
  《等级化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实验环境与检验平台》项目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防弹性能专家评估系统的研究》项目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
  (四)国内外技术交流取得成效
  1.国际合作
  2011年,北京检测中心通过与境外认证检测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扩大检测范围,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北京检测中心紧密结合工作重点和业务实际,积极扩展国际合作领域,在扩大原有UL标准检测能力基础上,积极筹措推进CE认证。北京检测中心与UL美国签订了本地化服务协议,在国内标准培训、委托检测、实验室建设、市场推广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具体合作。
  2.与国内认证、检测机构及媒体交流
  加强与行业内及行业外各相关认证、检测机构及媒体间的交流协作,定期收集、整理与北京检测中心相关活动的图片和素材,形成动态信息并及时提供给各行业媒体、所内宣传机构和北京检测中心对外信息窗口进行发布。开展与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挖掘产品检测企业和区域代理商,积极推行《监所周界高压电网装置》等新标准,及时告知企业检测事宜。通过和他们的合作,提高了北京检测中心的知名度、拓展北京检测中心的业务范围。
  3.国内外技术交流培训情况
  开展新员工轮岗培训工作;派员参加锁具技术开启、火焰切割技术及其安全知识的培训;派员到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摄像机的测试方法进行交流研讨,到相关企业对光端机的测试方法进行交流研讨,同时还邀请日本索尼公司、日本松下和美国UL保险商实验室、泰克公司的技术专家先后多次到北京检测中心实验室进行现场技术交流,通过培训、交流,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五)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1.参加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起草、制修订工作32项
  (1)新立项国家标准5项;
  (2)参与制/修订标准17项;《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系统光端机技术要求》、《视频安防监控车载数字录像设备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视频监控镜头》、《网络编解码器》、《门禁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安全防范监控高清摄像机测量方法》、《泄漏电缆探测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条件》、《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技术条件》、《出入口控制电动栏杆机通用技术条件》、《羁押场所目标定位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微剂量透射式人体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等国家及行业标准正在按计划编制。
  (3)待批标准12项;已报修订标准《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矩阵切换设备通用技术》、《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变速球型摄像机》、《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已报制定标准《安防系统磁盘阵列存储设备技术要求》。
  2.参加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起草、制定修订工作20项
  参加了《警用防弹头盔及面罩》、《防弹盾牌》、《穿刺放气式路障》、《便携式破拆工具》、《电子脚扣系统》《特警战训背心》、《特警战训枪套组合》、《特警战训腰带》、《警用服饰 太阳镜》、《警用服饰 手套》等标准的制定修订。
  3.参加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标准修订工作
  主持完成《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仪》标准制订工作。
  4.标准查新
  北京检测中心目前使用的国家、行业标准900多个,2011年完成标准查新180多项,对新发布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关国际标准进行购买、收集、扫描工作,保证标准现行有效。
  北京检测中心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开拓进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扬稳健务实的作风,紧密围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验室能力建设、不断更新设备、完善检测方法、拓展国际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将北京检测中心建成社会公共安全、警用装备规模最大、级别最高、能力最强、最具权威的专业检测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

  [资料提供: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二、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工作

  2011年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十一局等相关业务局的支持帮助下,在所党委和所领导的关心激励下,以“敢为人先、引领发展、科技强警、立志报国”的三所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切实提高上海检测中心的检测效率、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宗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奋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有效地推动了上海检测中心各项工作的发展。
  2011年是上海检测中心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如何使业务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势发展,上海检测中心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全体员工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取得较为可喜的成绩,而且为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检验范围
  上海检测中心锐意创新,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地域优势和技术优势,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突破口,不断拓展检验范围。
  1.发挥地域优势,拓展安防电子检测业务
  上海检测中心与上海技防办密切互动,参与并推进上海市安防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工作。2011年数字录像机、显示器、专用硬盘录像机等安防产品的地方标准相继发布和实施,不仅规范了安防产品市场,而且有效促进了上海检测中心安防电子检测业务的拓展。上海检测中心目前正推进镜头、编解码器、光端机等相关安防产品的上海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为安防电子检测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扩大合作范围,拓展3111平安城市工程检测业务
  上海检测中心积极争取并得到各地公安科技部门的支持,已承担并陆续完成了平安金阳·数字城管(一期)安防系统工程、贵州省白云监狱建设工程监控系统项目、无锡惠山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苏州吴江平安盛泽道路卡口监控系统项目和浦东新区高清视频卡口等3111平安城市系统工程的检测验收。
  3.推行模式创新,拓展非传统安防检测业务
  上海检测中心在上海市微剂量X射线安检设备系统泄漏辐射剂量率的检验工作中,与上海申通地铁签订了为期5年的年检制协议,是在业务模式上的首次突破。2011年10月底完成了上海地铁1~11号线全部站点的545台安检设备的X射线泄漏首年检测,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又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在信息安全、安防电子、安防工程、非传统安防和等级测评等领域取得全面进展,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科研力度,努力打造研究型质检机构
  近年来,安全防范及信息安全技术迅猛发展,上海检测中心领导认识到必须通过提高检验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能力来提高检测中心的竞争能力。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加大科研力量投入,积极争取检测方法、检测工具、检测标准等有关研究项目,在科研项目的完成、验收和申报上取得重大突破。
  1.完成并通过验收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2.准备验收和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所项目3项。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通用基础软件安全测试评估》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传感器网络标准化测试验证平台》已经完成,正准备组织验收。部应用创新项目《视频主/客观质量无参评估系统》及三个所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3.作为牵头单位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在省部级项目和所级科研项目方面均有可喜的成绩。
  4.论文和获奖方面。2011年度上海检测中心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52篇,其中EI检索9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产品标准GA/T671,672,695-698”荣获2011年度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科研工作已逐渐进入良性循环。本着认真贯彻落实所党委建设研究型检测机构要求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副研究员、博士的学术作用,今后上海检测中心将不断致力于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研发工作,继续鼓励科研人员加强科学理论、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并力争申请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将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扩大上海检测中心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三)注重标准化工作,扩大国内及行业影响力
  为提高上海检测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在努力开拓检测业务、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在标准的编制、完成和申报上均取得良好成绩。
  1.完成1项国标和1项行标,并获得正式发布
  分别是国标《GB/T 26718-201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行标《GA 962-2011 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规范》。另有5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已经报批,待发布。
  2.6项国家标准新获立项
  《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能力要求和评估规范》、《硬盘录像机》、《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补篇《Web应用防火墙和主机型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单向导入产品安全技术要求》、《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CC修订)》已经获得立项,目前正在编制。
  3.13项行业标准新获立项
  《信息安全技术网关设备性能测试要求》、《主机安全加固系统技术要求》、《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模数混合硬盘录像设备》和《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等13项公安行业标准已获得立项,目前正在编制。
  4.完成3项地方标准(试行)
  2011年完成了《沪公技防(2010)008号文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试行)》(试行)、《沪公技防(2011)009号文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用彩色显示终端技术规范》(试行)、《沪公技防(2011)010号文本市专业型数字硬盘录像设备补充技术要求》(试行)。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稳步推进,在国内及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后中心将继续加强标准化工作,并将努力尝试参与或牵头国际标准。
  (四)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进一步树立行业权威形象
  为保障安防产品质量安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防产品质量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积极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
  1.积极争取参与上海市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上海检测中心多次与上海市质监局和相关主管部门争取,并先后通过了两次现场考核,最终获得并承担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11年第三季度防盗安全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上海检测中心根据《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用规范》(试行)要求,拟定了监督抽查实施方案,对负责抽样人员进行培训。这是上海检测中心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提高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的新突破。
  2.积极承担公安部科信局下达的行业监督抽查任务
  为更好地为公安业务工作服务,上海检测中心继2011年年初完成了2010年度防盗报警控制器、信息安全技术网闸和防火墙3项产品的行业监督抽查任务后,2011年11月又承担了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下达的2011年汽车防盗报警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审计产品和网站恢复产品3项产品的行业监督抽查任务。项目组按计划分组分别至部分省份开展抽样,完成了此次行抽任务。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任务取得了成效。为规范和促进安防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上海检测中心积极组织申报2012年的国抽、行抽及市抽项目,以期通过安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形式,有效、不定期地监督各厂商是否保持生产和销售规范质量的安防产品,同时进一步树立上海检测中心的行业权威形象。
  (五)通过“三合一”复评审和能力验证计划,不断拓展业务资质能力
  为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高检测水平,积极促进各项工作进一步蓬勃发展,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检验机构的实力和水平,上海检测中心不断努力拓展业务资质能力。
  1.积极争取并通过“三合一”复评审
  2010年11月,上海检测中心向国家认监委提出“三合一”复评审的申请。2011年4月上旬,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委派6名评审员和技术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实验室进行全面评审。基于对复评审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最终上海检测中心顺利通过实验室扩项/复评审、检查机构复评审及资质认定扩项/复评审的“三合一”复评审,具备了新扩项在内的共170类产品及系统的技术能力。“三合一”复评审的通过,标志着上海检测中心的检验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升了上海检测中心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也增强了实验室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2.积极争取并获得三种产品的指定认证检测资格
  2011年6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听取实验室资质能力认可情况、科研标准软实力建设、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并考察了各试验室及检测设施检查了检验环境及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基于对评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上海检测中心顺利获得磁开关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和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三种产品的检验资格。
  (六)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按照所党委创建一流检测实验室的要求,以切实提高检测效率、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宗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上海检测中心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以实绩和贡献为依据确定分配水平,根据每月检验员工作量统计情况对奖金略作调整。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按时完成工作,大家主动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确保了各项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不断改善服务硬件环境
  上海检测中心对接待大厅重新进行设计和装修,努力营造宽敞、舒适、有序的业务接待环境。在大厅内设立报号系统,配置样品调试室,采用屏幕滚动播放送检流程及送检注意事项,摆放自动饮料机,为企业送检调试的技术人员提供免费午餐。硬件环境的改善,在为送检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送检受理的效率。今后上海检测中心还将在大厅设置网上预登记系统。
  3.加强与技防办、企业之间的互动
  上海检测中心通过座谈会或培训的形式,了解技防办和企业的需求和建议,讲解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及检测中常见的问题。面对面互动使解决问题更加快捷高效,受到技防办和企业的好评。
  4.坚持强化中心信息化管理
  上海检测中心采用自主研发的适合日常业务的条形码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用于在各工作流程环节中打印需要的标签并实现标签扫描录入,减少了各个环节的工作量和人工输入的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开通短信服务平台,督促企业按时送检、申办销售许可证,及时告知客户样品检验状态,提升服务质量。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从激励机制、硬件改善和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取得明显实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注重合作交流,扩大中心国际知名度
  为不断提升业务实力,扩大行业知名度,上海检测中心十分注重同国外先进机构进行管理制度与技术经验的交流。
  1.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2011年9月,上海检测中心派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通用准则大会作了专题报告,提升了上海检测中心的国际知名度。
  2.强化与国际权威实验室、著名公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11年,上海检测中心相继与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际权威实验室和著名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并在标准和检测技术领域的深入合作。
  为提升在安防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检测与科研能力,上海检测中心提出“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今后进一步加强同国外先进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资料提供: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版权所有:www.21cs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