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检索: 文章检索:
第五节 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工作

  2011年,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以下简称“认证中心”)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和认证中心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有关工作要求,结合认证业务工作,抓班子、带队伍、促规范,夯基础、保质量、促发展。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班子团结协作、员工职业素质提高,认证工作规范、业务发展稳中有升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一、产品认证质量不断提高 产品认证业务稳中有升
  2011年认证中心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之下,产品认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认证业务稳中有升。截至年底,认证中心共组织派遣认证工厂检查组(含境外)477个,受理扩展型号及变更申请504份,向各分包检测机构下达产品检测委托书1317份;保持强制性认证有效证书1215张,增长了3%;保持自愿性认证证书126张,比2010年全年证书总数增长了33%。
  2011年认证中心加强和完善了对认证业务流程的质量控制。顺利通过国家认监委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监督现场年度检查工作和国家认可委年度认可评审工作。
  首先,认证中心对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上海)等分包检测机构发出通知,提出进一步规范产品认证检测工作的意见;召开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会,对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集中分析认证受理、产品检测、工厂检查、证后监督、证书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修订自愿性(GA)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标志的申请、批准、制作、发放和监督等程序;向各分包检测机构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认证检测工作的通知》,对产品认证检测的时限控制、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提出了更细致的规定,对产品认证检测记录规定了统一的格式。
  其次,认证中心在2011年7月通过了国家认监委年度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监督现场检查。认证中心认证业务的各环节运作规范,符合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管理要求。
  再次,认证中心在2011年9月接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派出的评审组实施的认可复评,评审组按照认可准则的要求全面审查了认证中心的质量体系及认证运作情况。经审核,认证中心产品认证各环节管理规范,保持和运行管理体系有效,具备产品认证机构所需能力和资格。同时认证中心结合CNAS复评工作,完成了活体指/掌纹采集设备产品认证能力认可扩项工作。
  二、努力为公安工作服务,大力推进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自愿性认证(GA认证)
  认证中心大力推进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自愿性认证,为公安工作服务,为公安一线提供认证技术服务,受到使用方和委托方的好评,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是公安350兆模拟无线通信设备产品认证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认证中心在分包实验室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检中心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至2011年年底共受理了5家企业8个单元的产品认证申请,已经颁发4张认证证书。
  二是用合格评定的模式为公安业务服务,为公安一线提供合格评定技术服务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使认证中心在采用合格评定技术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服务方面获得了新的经验。
  三是公安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认证工作正式展开。这是认证中心的认证工作从产品认证到系统认证的一次突破,也是认证工作为公安业务服务的实际行动。
  四是启动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移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认证准备工作。认证中心与检测机构配合完成了《公安无线通信设备认证实施规则——公安专用移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和认证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准备尽快完成检测平台的建设工作,完善检验能力,并为今后应急通信保障领域的业务拓展做好技术储备,为有效推进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的规范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三、完成国家认监委强制性产品认证质量分析重点工作
  为认真分析总结我国设立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成果,提高强制性认证工作有效性,国家认监委将强制性产品认证质量分析列为2011年重点,要求各强制性认证机构认真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认证中心高度重视。按照已开展的入侵探测器和防盗报警控制器、汽车防盗报警系统、防盗保险箱(柜)、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身反光标识等认证产品类别,区分了5个分项进行研究分析,形成专门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质量分析报告。自3月份开始,认证中心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开展工作,汇集整理数据,形成了200余个质量分析图表;多次召开分析会,深入研究和总结10年强制性认证工作情况和成效;走访重点认证企业,研判风险点,听取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分析报告,得到了国家认监委的肯定和好评
  四、顺利完成“社会责任国际标准风险控制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技术研究”课题
  按照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要求,2010年认证中心承担了国家标准委社会责任标准研究课题。课题组建章立制,分组研究,规范运作,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进度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认证中心编制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对我国社会安全、立法和司法政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研究报告,该课题研究在学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1年8月,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通过了验收。
  五、加强公共安全认证宣传工作,增强认证为公安服务大局意识
  2011年8月18日,认证中心举行了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为庆祝此次活动,编辑出版了认证中心成立十周年大型纪念画册《风雨同舟 共创辉煌》。画册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既宣传了我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阐释了我国政府兑现入世承诺,遵守WTO/TBT协议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介绍了认证中心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为认证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编辑出版《中国安全防范认证》杂志。在加强公共安全认证宣传工作,树立中心形象,扩大中心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发行认证中心简讯,及时反映认证中心的各项业务活动。
  六、认真贯彻公安部有关工作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2011年,认证中心继续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点,认真贯彻公安部各项工作要求,重点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干部相互制约监督机制,将制约监督作为认证中心工作的常态机制。
  七、继续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要求,结合认证中心实际情况,制定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管理员工的工作和行为。重点是认证工作流程规范化,加强对认证业务环节上风险点的控制,有针对性地提出廉洁自律的规范要求。
  二是编写新的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对认证中心受聘的工厂检查员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引用国家认监委通报的违法违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注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同时按照公安部“大走访”的要求广泛走访、听取认证企业和广大用户的意见,对工厂检查活动跟踪监督,及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既严格要求也注重关心员工,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健康成长及切身利益,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防止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和纯洁。

  (资料提供: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

版权所有:www.21cs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