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车现状分析及安全措施
中国校车网    2012-9-24 13:55:00    关键字:校车,现状分析,安全措施      浏览量:

   最近一段时间,接送孩童上下学的车辆时常发生令所有人心痛的伤亡事故,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亿人,而能够乘坐校车上下学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大约只占2.7%。校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家庭接送的困难,但一些校车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安全隐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刺痛了社会神经。校车本就宝贵,但是它们安全吗?一次次校车悲剧,已经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不安。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实施最好的交通管理,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的“绿色通道”。校车安全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对校车产生了强烈需求。一是全国实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一些学校、教学点撤并,上学远成为一些农村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二是城乡学前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低龄儿童、幼儿自理能力差,入园接送问题日益突出。三是城市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匹配,再加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很多孩子不能就近入学,上学接送问题也很突出。在一个“汽车猛于虎”的交通环境里,无论是学生自己骑车或坐公交车、家长骑车或开车接送、家长组织包车接送,还是个别学校开通校车,都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农用车、货运车、报废车、拼装车接送,小客车超载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儿童、幼儿每天都会处于危险之中,目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意外伤亡当中最主要的“杀手”。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校车制度,让学生们乘坐结实、规范、安全的校车上下学,是最让人放心的选择。然而所需要的巨额财政投入和对安全责任的担心,成为阻碍校车制度建立的两个“拦路虎”。目前,开通校车的多是一些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对比之下,凸显政府责任的缺位。

  合理解决校车安全问题,要在监管执行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公安部门警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在全力确保主要国,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很难再有足够的力量对公路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控,同时一旦公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违规车辆就暂时停运,等交警一走,这些车辆就又开始工作。要监管校车安全,一方面,要加强群众监督,让校车接受人民的审查,将校车安全透明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媒体监督,对于违规车辆给予充分曝光;同时,要加大警力资源,做到合理覆盖路段安全。只有加强校车安全的监管,确保有关校车安全的政策得以落实执行,才能彻底杜绝校车安全问题的发生。才能让学校真正成为最安全的地方,校车成为最安全的车辆。

  制定必要的校车安全措施成为了国家的当务之急:

  一、必须重视校车安全理念和制度建设

  论是学校的自备车还是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客车,不论单位自行开通的班车还是家长自行组合租用的客车,以及社会运营车辆,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没有原则、底线、制度的侥幸心理就是最大的隐患。这种侥幸心理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司机都广泛存在着。严格校车运行的安全标准,是规避侥幸心理的有效办法,比如设定校车的特殊警示标志、规定校车必须限速、不能超载、校车司机要有严格资格等等。学校应当对学生、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演练。同时学校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并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随车照管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时刻提醒驾驶人员遵守校车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责任心。当校车由社会提供时,就要收费赢利,家长则要承担交通费用,学校则要完成接送孩子任务,结果就是各方都在心理上把校车安全运行的标准降低了,能坐20人的校车,坐60人也就默许了。车少,但是人多,那么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坐上有限的校车,超载就成了给定条件下最现实的一个选择。超载在原则面前放松了应有的警惕,金钱面前放松了道德的底线,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金钱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各方都期望不出事,但隐患就这么埋着。校车就是在这种多隐患状态下低质量运行,安全问题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二、加大对校车安全的监管

  校车承载的是稚嫩的生命,校车安全既是对责任的鞭笞,也是对良心的拷问。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能含糊。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创新社会管理的格局中,由政府积极主导,发展规范、安全的校车,不仅是优化教育服务的需要,更是根治校车乱象的关键。提供校车服务、实施校车工程既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条件,也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基础工程;同时实施校车工程也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方便条件,节省了能耗,也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建立校车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投入大、情况复杂,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目前,应当从长期着眼、近期着手,既要解决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又要避免因噎废食、对中小学生和学前幼儿上下学造成新的不便,为建立统一规范的校车制度做好准备。各地方、各部门应当抓紧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三、切实做好校车安全的保障工作

  实施校车安全工程,不仅要督促各级政府承担起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把校车开支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校车运营所需的投入,还要选拔最好的司机去开校车。要通过立法等手段,赋予校车更多的路权,让校车成为真正的“特权车”,因为这样的“特权”,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对校车的投入,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关键还要看决心和对孩子负责的意识。要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力度,为中小学校车购买、使用资金安排制度出口,由公共财政为基础教育事业埋单。这样既能让孩子坐校车美梦成真,又能避免校车成为学生的新负担。同时,要重视校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应急能力考核,严格监管校车使用,避免校车因车况差、超载成为马路杀手。

  我们老说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有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而幼小的花朵需要一个安全的花盆,来提供它的成长。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口号,这更是我们全社会对于教育问题、对于孩子问题取得的一个共识。在经历过一次次惨痛的校车事故,在经历过一次次痛苦的内疚、反思之后,这次恐怕还应当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需要特殊的保护,甚至是特权的保护。孩子们必须能够坐在一个安全的校车里面,有尊严地、安全地去上学。这是一个国家对于孩子的态度,也是国家责任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