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广西平南县发生一起惨剧:一个“自己生前不开心,死后想让别人也不开心”的25岁厌世青年,挥刀闯进了午托机构,刀刀落向孩子们的头部……据平南县官方公布的数据,共有16名孩子被袭击,其中3人当场死亡。
难以想象案发场面的血腥残忍,更无法体会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在面对杀人狂魔时是怎样的惊惧与无力。无疑,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弱者向弱者挥刀”的事件,或许厌世、想死可以归咎于其心理的扭曲甚至变态,但“死后想让别人也不开心”却将其报复社会、仇恨社会的内心展露无遗。
这起事件跟2010年的“南平血案”有着惊人的相似: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致学生8死5伤。凶手郑民生因“被周围人看不起,觉得活着没意思”,作案前也曾说,我要自杀,我一个人死不行,要拖几个人一起死。
吴业昌是可恨的,甚至说的过分一点:死不足惜。因为,他挥舞着死神的屠刀,将正值天真年纪的孩童带入了无底深渊,将16个原本应该天伦之乐的家庭砍得支离破碎。这些孩子骨骼孱弱,在恶势力面前,只能成为无力反抗的羔羊,拿孩子下手,这是多么邪恶的歹念?而这种歹念这种惨无人道残害无辜的行为无疑点燃了所有旁观者心中的怒火。
愤怒之余,我们更应该找出惨剧的“导火索”。从事件的报道不难看出吴业昌报复社会的诱因:打工不顺,心情不好。可,究竟是怎样的不顺才使得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男子对生命绝望?又究竟是怎样的不好才能将一个并无作案前科的青年提刀挥向儿童?当然,将死亡之手伸向弱小的儿童是可憎可恨的,但,促使这惨案发生的“幕后黑手”更值得深思。
法治社会,不容暴力存在,尤其更不容对孩子的暴力侵犯。从南平到平南,地名之颠倒,亦像是悲剧之轮回。悲痛忿恨之余,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何伤童事件频频发生,为何校园惨剧一再上演。罪恶的屠刀,挥向的不仅是孩童的生命,更是风险社会的警钟。
当下,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节奏的加快必然导致冷漠与隔阂的形成。试想,如果这个社会足够温情,如果没有歧视与冷漠,报复性凶杀可能就会少很多。“吴业昌们”即便工作不顺活的不开心也不会有轻生念头,更不会报复社会,甚至于“死后也要别人不开心”。虽然,并不是每个失败者或心理扭曲者都会变成残忍的杀人犯,但相对于“明处”的犯罪分子,“暗处”的报复性凶手才是最该防范的。
报复性凶杀无疑是可怕的,“死后也让别人不开心”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也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逞凶者必将承担法律代价,这不用怀疑。但是,如何避免惨剧轮回,将报复性凶杀防患于未然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