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的到来
3G,全称为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1997年出现的GSM、CDMA等第二代数字手机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可以实现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在高带宽和高速率的支持下,3G的经典业务将包括视频电话、条码凭证、视频共享、视频会议、多媒体彩铃、视频留言、手机电视、PoC(无线一键通)等。另外,在2.5G时代得到应用的飞信、手机搜索、无线游戏、手机地图、手机邮箱、手机银行、手机报等多项增值业务,在3G时代将继续沿用和升级。
3G业务可以做以下典型分类:
◆视频通话———3G手机通常带有两个摄像头,分别用于拍照和视频通话,这是3G手机的必备功能。
◆手机电视———以往手机大多是使用流媒体技术GPRS或CDMA1X上网收看电视,由于带宽限制,效果不甚理想。TD手机传输速度达2.4Mbit/s,欣赏歌曲、MTV和电影不再滞涩。
◆上网冲浪———可以尽情地在手机上聊天、逛论坛、进社区,快速写博客、高速下载音乐、电影。利用手机高速上网将让许多人随时随地办公、娱乐的梦想成真。
◆手机定位、导航及实时监控———比如用户离家时,可利用遥控器进行布防,在发生开门、破窗、煤气泄露或失火等异常情况时用户离家时,无线门磁、红外、无线烟感等相关报警设备将触发报警,公众业务平台立刻根据网络摄像机上传的报警信号做出一系列联动操作,包括发送手机短信通知用户、转动网络摄像机对准相应预置位并启动录像和图像抓拍、触发警铃等。店铺老板随时随地查看处在各地的分店铺的情况等。
3G带来了无线宽带网络,也带来了通信产业链的革命。通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SP/CP)、芯片厂商、测试厂商、终端软件商等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将获得巨大的投资机会,而手机用户则将获得焕然一新的通信服务体验。
3G下的安防产业
移动性、高带宽给视频监控带来的意义在传统意义上3G属于通信范畴,而安防属于电子信息范畴。3G技术所带来的高带宽、可移动性将促使安防监控和移动通信的深度融合,安防监控也将会实现一个从模拟监控、数字监控、有线网络监控向无线视频监控过渡。
苏州科达有限公司视频监控运营商产品线总经理聂际敏表示:“传统的安防监控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企业、工业或其他的专用的安防监控,一部分是用于商铺、家庭、个人等的民用市场的,而民用市场对监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报警联动与移动监控上,这也是视频监控的下一个业务增长点。而3G对于安防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使移动监控业务更加实至名归,把安防监控从固定的监控室,或是网络视频监控下的必须有固网存在的地方,延伸到了582009年5月欣横纵车载高速云台任何手机信号可以存在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来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为网络化及其推动的高清化、普及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而带宽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3G的到来给视频监控铺设了一条无线高速路。
天地伟业的营销总监李品说:“对于安防行业来说,从2G升级到3G网络,最大的改变是数字网络带宽的增大,我们认为是量变,而不是质变。在2G或者说2.5G时代,在安防领域已经实现无线传输的监控应用,比如通过CDMA1X、GPRS/EDGE都能够实现低画质、低码率的图像传输,能够应用在一些特定场所。
而3G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数据速度和带宽上的提升,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的高带宽(相对)、移动性给安防应用带来的意义非常明显,使得实现清晰、连续传输成为可能。
北京先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曹庆昌副总经理表示:“原来依托运营商网络的,全球眼、宽视界、平安城市等项目工程,大部分都利用光纤或以太网实现的,由于无线局域网“wifi”不能大面积铺设,无线视频传输成本高、带宽低,图像很难达到清晰质量,导致有些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而3G网络的铺开,使得视频监控,不但可以长距离传输,还支持2M以上的高带宽,使图像质量大幅度提升。”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3G网络的带宽较2.5G大大增加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苏州科达有限公司聂际敏总经理指出:“3G相当于一个高速的网线,虽然这根网线可以到处牵,但是它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技术方面的解决:一,是它的不可靠性,导致出现丢包,延
时,时间抖动比较大等问题;二,3G的带宽是变化的;三,3G的带宽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在技术方面就要面临如何保证在不可靠传输下的质量,以及如何保证在低带宽下的高速稳定运行,如何解决无线网络的信道,提高它的利用率等问题。”
3G安防产品、业务应运而生
3G的到来使得安防厂商施展拳脚的空间放大了,针对于3G网络技术的安防产品、业务应运而生。
天地伟业的李品解释道:“安防监控的构造简单来说分为3部分,前端采集、中间传输、后端控制记录,3G的价值就体现在中间传输的结合上,当然,在具体产品形态和应用方式上,多是将3G的传输模块整合、集成在前端采集设备上,有利于数字化产品的整合应用,诸如基于3G内核的网络视频编解码器、个人移动3G终端、车载式专业安防传输纪录设备等等。天地伟业就开发出针对中国移动TD-SCDMA制式的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针对中国电信CDMAEVDO制式的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
北京先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曹总表示:“在视频监控领域,针对家庭安防监控,已经出现了很多手机监控产品,但大多数只能图片浏览或抽帧图像浏览,监控效果一般,很难扩展更多业务,例如远程控制,防区布置,报警查询等。3G能实现更实时的监控。在物流,运输等用户中,需要很多移动监控业务,以前的GPS只能完成定位功能,而中途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把情况完整的传回中心。如果与3G网络高带宽相结合,就可以把清晰图像实时的传回中心。”
苏州科达的聂际敏总经理说:移动视频监控的发展必将催生更多非传统安防的新业务,如宝宝在线、风景点展示、考试巡查、现场采访、政府监管、企业管理等,使得视频监控近一步向非安防业务延伸。
手机安防市场渐火
近两年,随着视频监控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的发展以及在民用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手机安防”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走火。许多企业都把它看做是金融危机下新业务增长点。据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有上百家企业进入这一市场。
原有的手机安防厂商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视频传输慢和带宽不足的问题,手机彩信或短信报警产品存在误报和延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看得见”的报警。在3G网还未完全成熟时,手机视频监控产品对手机有要求,普通手机用不了,需要指定不同型号的智能手机,需要在手机端下载一个播放软件或格式压缩。手机个人的人身安全防范产品需要对不同型号手机做不同的软件开发、软件外包和软件捆绑,以及要建立大量的报警平台基站才能辐射。3G的出台能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手机安防企业更加看到了曙光,手机安防市场空前火热。许多企业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深圳科佳研发的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现场视频监控的“宙斯眼”,厦门青年网络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小门瞳”可用于手机视频监控等。科达率先推出了运营级公众视频监控业务解决方案,可通过端到端运营帮助运营商快速实现视频监控向家庭、小型商业机构等民用市场的拓展和普及。先进视讯也研发出了3G手机监控产品,目前正在测试运行阶段。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火热的背后是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价格和品牌的竞争。
车载视频监控
我国已迈入汽车高速增长期,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多,形形色色的汽车犯罪数量不断攀升,随之相应的监管单位对移动管理的需求也激增,针对汽车的位置、车内、车外的无线视频监控设备便应运而生,远端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实时监控车内车外状态。车载的前端除了3G其他模式对之来说都是不符合的,3G网络的应用使大流量数据的远程无线传送更加方便,图像更加流畅和清晰。目前很多应用了3G网络的车载监控被应用到公交、地铁、110、120、应急指挥等领域,比如天地伟业的基于3G技术提供的移动交通监控解决系统:北京方标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于120急救中心应急指挥系统的解决方案,等等。车载视频监控市场前景广阔。
3G安防的大规模应用在何时?
虽然3G的建成对安防产业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3G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来看目前均处于试验、测试、小范围试用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3G监控的大规模应用。
◆网络的稳定性和带宽问题
对于现有的GPRS和CDMA来说,3G网络的上下行带602009年5月欣横纵车载高速云台宽已经有了数倍的提高,但是如果在一个3G用户相对集中的区域,带宽可能仍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传输需求。
上海电信研究院的产品总监梁笃国说:“因为3G网络还处在初建阶段,将来网络能否适应这种快速膨胀的3G传输的需求,这都需要不断地做验证、做优化。估计会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的适应期,才能适应大规模的视频传输的要求。”
另外无线传输环境的不稳定性则使得数据的传输不能像有线网络那样得到可靠的保障。在安防应用中,对于如何在波动性的带宽传输中进行数字编码的调整将是关键的技术问题。
◆网络覆盖面
目前3G网络的覆盖区域仍然集中在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的大城市中,要达到移动视频监控AnyWhere的目标是大家关注的事情。从我国3G建设的进度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22日发布公告称,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2009年3G建设总投资预计约1700亿元,预计三年内3G建设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市。3家电信运营企业分别发表了2009年有关建设规划。中国移动计划2009年投资588亿元,新建TD-SCDMA基站约6万个,年底将在238个地级城市提供3G服务,占全国地级城市数量的70%以上,其中东部省市的地市将实现全覆盖。最终TD将在2011年完成网络覆盖。中国电信目前正在对C网进行网络升级和优化,预计2009年底就可以完成网络升级最早建成3G网络。中国联通2009年首期投资300亿元左右,计划上半年在55个省会城市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提供3G试商用服务,年底将服务范围扩大到282个城市。根据3家企业3G网络建设规划,三年内3G建设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大部分县城和发达乡镇。3G网络基站是需要重新铺设的,这给电信运营商们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且有报道称:网络资源的重复建设,巨额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这些都逐渐成为限制3G发展的枷锁。北京先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曹总还解释说,“根据运营商的权威说法,3G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基站下不能超过3个监控点,因此,如果一个平安城市建设,不能大量使用3G,只能作为辅助传输。”
◆使用资费
一个是用户要更换手中的GSM或CDMA手机,而且有些手机要面临着换号的问题。另一个是业务资费的问题,这是3G受众和视频监控厂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决定着人们使用3G手机和相关安防业务的意愿。一般手机监控的费用包括宽带上网费,手机GPRS费用,监控系统运营费用。各运营商都推出了不同的包月收费模式,如从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针对个人家庭版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的收费情况来看,每个手机用户每月的业务信息费为60元,并享受每月20元平均每天1小时的手机观看套餐。即每个手机用户的资费为80元/月。但综其模式都是按照数据流量和时间进行收费的,很多人士表示应该按业务模式收费取代简单的按流量收费或者按时间收费才能推动无线监控的发展。
◆厂商的能力
在笔者的采访中问及基于3G大规模发展的主要障碍时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提到厂商的能力和技术的适应性。梁笃国总经理说:“3G技术对传统的视频监控厂商还不是很熟悉,而且安防企业方面具有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还是不多,还需要掌握一些无线传输的性能和特点,从而开发出符合3G要求的产品,而传统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所设计的网络也不太符合监控专业的特点,所以这就需要各方的相互适应和技术的改进,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彻底的改变。”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G在安防行业的应用也不例外,正如方标科技的杨爱萍总经理所说:“随着3G网络实用性、稳定性的增强,它将首先在在平安城市、矿业、环保、应急指挥、公共交通等行业有重点应用。预计将在一到两年会实现应用。而家庭以及个人等民用视频监控虽然是3G视频监控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但其受到诸多原因,目前会在一些中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应用,其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将会有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同时杨总还表示,3G的到来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无限的商机,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看很多方面包括政策方面、价格方面的影响。3G可能改变人们的应用习惯,但总会有一个过程,一段时间,就像手机替代固定电话一样。相信随着3G用户的大规模普及,业务费用的不断优化,安防技术的和网络的不断改进,3G大规模应用就会到来。
3G下的安防产业格局是否会改变?
3G的到来使得安防产业和通信行业得以融合,两者的融合将会对各自的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天地伟业的李品说,“任何技术的应用发展基础都是客户的实际需求,3G平台的到来,应该是安防产业扩大应用的一次机会,特殊行业化、民用化将是融合的成果,同时,运营商的介入,在技术、资金方面给安防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3G与视频监控的结合是电信运营商的一个业务支撑重点,从应用需求的统计看,涉及安防的3G应用需求占到了整体应用需求的28.8%。”苏州科达的聂总认为:“3G给安防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方向:无线替代有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将来的安防在应用上必须要适应这种替代过程。3G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个业务平台,“有路无车”是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移动监控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消耗其带宽的业务。所以各个运营商都把其视为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推。”
从大家的言论中可以看出,3G与安防的结合是趋势所向,那么如何实现两者的共赢将是安防厂商和电信运营商都要迫切考虑的问题。就像上海电信研究院的梁笃国所说的:把运营商、视频资源提供商、视频系统供应商和手机终端开发商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的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局面,将是影响未来无线移动视频监控业务发展的最大问题。
国外常见的做法是运营商提供民用化运营服务支持,设备商、工程商提供设备供应、售前售后配合,集成商提供特定行业系统整合和服务。究竟何种模式适合我国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寻,我们相信在3G时代,运营商和传统安防商将在面与点,通用和专用等方面进行结合、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