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7年
自2004年起,为在新的形势下建设新的打击犯罪和驾驭治安手段,江苏省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及省厅党委的统一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2006年江苏省制定出台了《2006-2008年全省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新一轮建设。据统计,全省累计安装监控摄像机60余万台,安装联网报警装置及单体报警装置的入侵探测器50余万只,全省技防乡镇、技防场所单位、技防社区建设率分别已达80%、60%、50%以上,新建小区技防设施安装率近100%,切实将科技防控建设推向了纵深。全省以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为主的各类技防设施在公安实战应用中成效得到了充分体现。据统计,仅2007年度,全省通过各类监控、报警设施预防案、事件8000多起,破获各类案件1200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000多名。
2009年
江苏省公安厅与省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建设的意见》,沿街商户、城镇老旧小区、独栋居民楼、农村居民户等犯罪高风险部位作为重点,开展技防改造与建设,提出在全省73个市县110接警区中联合推进技防城建设,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对各类治安要素的网络化动态防控。
南京市局统筹考虑硬件建设、机制建设及深度应用,研究提出了开展科技防范“天网(3654)工程”建设,即建设完善由城市“三道电子防线”;建设完善道路监控网、易发案场所(部位)技防网、社区技防网等“六张网”;建立健全网上巡逻、人机互动等“五大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技防监控系统在预防发案、支撑打击、维稳处突、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实战应用”,织牢全市科技防控网络,实现对人、车、物、路等社会治安关键要素的网络化动态防控。徐州、连云港等地把出省道路监控建设作为重点,开展了“环省电子监控圈”建设,有效实施了“监控关门”行动。南通市公安局为适应“港桥时代”要求,在全市15座桥梁上建设一套集摄像、抓拍、存储、传输为一体的高清晰治安卡口监控系统,构建了闭合式防控体系。
2010年
江苏省公安厅联合省科技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技防城”建设标准(试行)〉联合推进“技防城”建设的通知》,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省73个一级接警区开展“技防城”建设,全面构建“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区域城乡覆盖”的技防体系,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动态治安管控能力。联合省综治办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用4年时间开展技防进单位、进商铺、进社区、进家庭建设,实现全省技防入户率达70%以上的总体目标。联合省综治办、住建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各地加强居民小区技防建设管理工作。
2011年
江苏省公安厅坚持把“技防城”和“技防入户工程”建设作为打造“技防江苏”品牌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两项工作均进展顺利。全省21个第一批技防城建设单位已有19家顺利通过省公安厅、科技厅组织的现场验收评估工作,有31家单位申请开展了第二批技防城建设。
2014年
2014年,江苏大力推进技防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工作,全力构建“城乡一体、空地一体、水陆一体、建用一体”的科技防控网络,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和防控效能进一步增强,为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维护社会稳定、支撑打防控主业、推动警务变革、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省已有35个110接警区完成建设任务,继续以技防入户工程为抓手,提高对易发案部位的技防覆盖率。将技防入户工程纳入民生建设内容,以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出租屋、散居居民户、沿街商铺、金银首饰店、加油站、24小时便利店等易发案区域、部位的技防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建区域联网报警、周界防护、十户联防系统、“好管家”平台、一体化摄录机等技防设施。
江苏省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视频监控系统实战应用平台建设。2014年全省有30多个市县局部署了实战应用平台,分角色分警种搭建了业务应用模块,优化了平台功能,加强了价值视频提取、视频摘要、视频检索、视频浓缩、人像识别、图像修复等工具手段建设,并依托平台开展视频研判、视频指挥、视频巡逻、视频侦查等专业应用和综合应用。
经过多年建设实践,江苏省技防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工作正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整体上处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