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首页  开栏语  平安城市建设  报警运营服务业的发展  企业专访  优秀解决方案  产品展示

2008年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综述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 2008/12/26 16:50:00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战略组

    2008年对中国来讲是富有挑战和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怀着对北京奥运会的热切期待,携经济连续五年高位增长、社会事业不断加快发展的态势,中国进入了2008年。在这一年中,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经济策略,如年初的“双防”,下半年改为“一保一控”和 “四保”等。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整体上从“偏热”的状态回到了正常发展“绿灯区”,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11.9%下降为10%以下,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势头;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转变;国家应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推动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极大地激发了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奋勇夺取了汶川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战胜了南方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弘扬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篇章。然而,2008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最多,最为困难的一年。汶川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灾区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万亿元以上;经济减速与通胀并存,流动性过剩与企业融资困难并存,人民币升值与国际收支双顺差并存;企业成本攀升,利润增速下降,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金融领域存在不少隐患;国际经济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国家经济滑坡、需求减少,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008年对中国安防行业来讲也是十分不寻常的一年。随着由政府推动的“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3111”工程)的深入展开,加上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带动,全国进入了安防设施建设的高潮期,安防行业持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年增长率预计达到20%以上,市场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行业管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国家安防立法取得新的进展,十余省市政府颁布出台了安防管理条例,行业自律性管理逐步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并开始发挥作用,市场风气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化。历时近3年的“3111”试点工程建设工作宣告结束,各类系统的效能初步显现;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创建工作结束并通过验收,各警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综合效能有了较大提高。企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集成和技术创新获得较大进展;市场应用向着更多的专业领域、生产领域延伸,民用安防获得了较大发展。2008年安防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业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和产生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既有行业管理层面的,也有企业生产经营层面的,从第三季度调查看,行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企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大,存在增速较快下滑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政府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2007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增强了“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的责任意识,把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继出台一系列平安建设文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职责任务,加强组织落实和督导检查,确保了社会的持续稳定,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

    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交通部、民政部、卫生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本系统在平安建设中的职责任务,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油区”形式多样的安全创建活动,在加强治安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 解决医疗服务环境和医患纠纷、打击传销活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推进“平安建设”工作中,各地各部门着重加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推进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整合力量,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狠抓基层工作落实,拓宽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如开展了治理自行车被盗、打击盗窃破坏“三电”、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斗争等。进一步加强了综合治理的几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如认真落实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措施,实施“为了明天”工程,推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帮教和安置工作等。

    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与科技强警工作情况

    (一)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3111”试点工程)情况

    历时近3年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3111”试点)工程建设工作于2007年底结束。2008年在公安部科技局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下,对试点工作按照规范的检测流程、检测方法、判别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经过对资料、施工和技术的总体评定,有16个试点单位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同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也结合验收工作,抓紧进行调研与总结,进一步了解情况,基本摸清了试点单位的建设底数、技术架构、推进情况和应用水平。

    从总体情况看,各试点单位的建设、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部级试点单位总计投入12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占45%,公安自筹占14%,社会投入占41%,建设的前端摄像头、监控中心、联网报警探测器和机动车反劫防盗报警器基本形成了网络化的监控与报警系统。通过“3111”试点工程的建设,织密了防控网络,使人防、物防、技防做到有机结合,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在及时准确获取信息、实时监控侦查案件、锁定目标固定证据、延伸警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丰富了公安机关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手段,增强了服务民生和驾驭动态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目前,全国二、三级试点单位的检测、验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公安部也在深入总结试点的经验、教训,梳理存在问题,提出具体对策,进一步酝酿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以便形成一个全面、规范、有序、科学的推进局面。

    (二)公安部科技强警工作

    自2006年开展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38个示范城市公安机关科技强警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各警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公安科技强警惠民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地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公安部科技局会同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对第二批38个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进行了现场验收考核。由于被验收城市较多,涉及地域较广、协调难度大,科技局共协调科技部、部内有关业务局等37家单位,抽调了70余名专家,精心组织和准备,在地方政府及公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确保了现场验收的有效性,圆满完成了考核任务。

    三、安防行业管理工作

    随着安全技术防范在公共安全执法和管理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及安防产业的快速发展,安防行业的管理工作薄弱的状况亟待改善。《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行业管理部门及有关组织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以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了行业管理的调查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了行业管理的新路,初步形成了适合行业发展的新型的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上积极促进行业立法,拟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行业标准、认证、检测工作得到加强,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行业自律管理切实推进并初见成效。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整体市场环境有所净化,行业风气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一)行业法规

    为维护公共安全,有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管理及信息使用中的突出问题,2008年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法制局的领导下,公安部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加强了安防立法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完成了《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修改稿),明确提出了安防立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适用范围,以及从业要求、安装运营、信息使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目前《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修改稿)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后,又在包括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在内较大的社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修订后如果能够顺利出台,将使我国安防管理从根本上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安防产业也迎来进一步繁荣和规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地方法规

    2007年以来,为了维护公共安全,规范公共安全图像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安防设施系统建设的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需要和实际情况,陆续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备案管理规定》;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社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辽宁省出台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等;重庆市公安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的通知》;云南省综治办出台了《云南省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实施意见》等。

    三)标准化工作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8年8月底,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已完成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100项。这些标准涉及入侵和反劫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防爆安检、安防工程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

    组织完成《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制定工作。截至2008年11月份, SAC/TC100组织完成了12项包括通用技术、安全技术、前端信息采集技术、视音频编解码技术、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音频显示存储播放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卡口信息识别比对监测系统技术、图像信息采集接入使用、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管理平台软件测试规范、系统验收规范在内的《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制定及发布实施工作。2008年6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公安部科技局批准,正式成立了SAC/TC100第五届委员会,并于2008年10月在京召开了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五届一次会议,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在推进国内标准化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有关工作,2008年SAC/TC100向IEC/TC79主席提交了多项合理化工作建议,并派出多名委员和技术专家作为IEC/TC79国际标准项目组成员。

    (四)安防产品及工程检测工作

    全力配合公安业务及奥运活动等开展检测工作。2008年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派出检测组,按照“3111”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的检测要求,分别对全国11个试点城市进行了检测工作;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场馆安保检测签约单位,检验中心(北京)派出资深安全防范工程技术专家为安保验收组成员,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场馆安保检测暨专家验收工作,承接开展了国家级 “等级化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实验环境与检验平台”等系列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外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签定了正式合作协议,建立了UL 1037家用保管箱攻击测试培训实验室,在前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与UL公司最终确认将保管箱作为UL美华认证首批在中心委托检测的产品类型,标志着CCIC-UL合作踏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BT4〗

    (五)认证工作

    2008年,认证业务基础工作、管理工作、开拓创新等方面都有了积极的进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基础工作在规范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持续开展了入侵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汽车防盗报警系统、防盗保险柜(箱)、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身反光标识等两大类13种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新受理和证后监督,开展了防盗安全门、道路交通信号灯、呼出气体酒精探测仪、警用活体指纹采集仪产品等3大类4种产品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督,累计颁发认证证书1600余张,受理了600余家中外企业的认证申请。认证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为满足公安机关和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用户对认证结果的采信需求,加强对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公安部发文对截止到2008年6月底的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强制性认证结果信息和自愿性认证结果信息正式予以通报,并提出建立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认证结果信息通报制度。积极拓展认证业务,多个认证拓展项目有序向前推进。警用DNA试剂产品认证准备工作有序进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认证工作即将启动;完成安防产品CCC认证实施规则修订工作;制定了防盗安全门、防盗锁具自愿性认证实施规则等。

    (六)行业自律管理

    配合国家管理部门,开展好行业自律性管理是行业协会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和职能。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及各地方行业协会,通过有效措施深入开展行业自律性管理工作,为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和形成良好风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开展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实现对工程企业的自律性管理。在公安部科技局的领导下,中安协在总结北京、天津、湖北经验的试点基础上,又继续在贵州、福建、海南和广西,扩大开展了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截止到2008年3季度,共有710家企业获得资质证书,其中一级资质249家,二级资质179家,三级资质282家。

    推动安防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逐步实现对安防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2007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国家职业标准,2008年正式颁布了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组织了四册《国家培训教程——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教程的编写并印刷出版;初步完成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试题的编写工作,草拟了《安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则》、《安防行业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及程序文件;举办了两期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师资培训班,初步建立起了一支150多人的安全防范行业职业培训教师队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职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持续开展“扶优、推荐”活动,促进行业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以带动企业品牌建设,实现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继保险柜(箱)、安全门、楼宇对讲(可视)系统列入中国名牌推荐产品以来,2008年又将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列入了《中国名牌》推荐范围,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组织专家进行了初步评审工作;在为“3111”试点工作推荐优秀产品及工程企业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继续开展了为“平安城市”推荐优秀安防产品工作,推荐了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入侵报警系统设备、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出入口控制系统设备、电子巡查系统设备等5大类112款产品。

    开展安防企业诚信评价工作。中安协在已经完成的《安防行业信用行为规范及信用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与有关单位合作,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安防行业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方法,拟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并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诚信记录和发布机制;北京市安防协会组织专家对2008年企业诚信情况进行评价,公布了93家AAA、9家AA级诚信企业;浙江省发布了《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资信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行为规则》,作为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开展安防行业自律的准绳。

    四、安防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在政府 “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3111”工程)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推动,及奥运会、世博会、广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带动下,安防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

    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扩大。2008年,具有一定条件和规模的安防企业达到1.5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市场总规模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在20%以上。

    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变化呈现新的特征。报警运营服务有了较快发展,各类中介培训服务、风险评估、施工监理、效能评估服务,以及产品、工程的维修维护服务等开始起步并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安防三大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产品企业和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安防产品制造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并初具规模;“长三角”地区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优势,高投入、高起点,迅速赶超,竞争优势明显〖BF〗; “京津”地区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工程企业集成能力提高较快,制造业发展提速,报警运营及其他服务业务开始增长,后劲较足。

    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名牌战略取得成效。近年来,骨干企业规模扩大较快,有的甚至呈几何基数增长,真正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龙头”。2008年初步统计年产值过1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80家左右,一大批企业跨入了5000-10000万元中等规模的行列,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提高。继2004年、2005年9家保险柜(箱)及安全门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后,2007年有5家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企业和7家保险柜(箱)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2008年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已完成初评,数家安防企业将有望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二)技术创新

    形成了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随着安防需求的快速增长,安防行业技术创新热情不断高涨,由公安部推动的首批“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并投入使用,不少企业扩大科研投入,科研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至10%的较高水平,在行业内基本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院所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安防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产品、系统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IT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基于IP的大型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开始发展,集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相应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多;以DVR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技术及大型网络集成应用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一些企业开始向更高难度的“芯片”领域进军,呈现了勃勃生机。

    安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综合防控体系效能评估研究方面,完成了预警、“系统效能”评估、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模型研究;在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方面,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提出了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应急指挥和处置方案;在治安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编制并陆续发布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技术标准,研制了符合已发布联网系列技术标准的联网系统集成平台软件,搭建了与其他子课题的标准设备接入联调试验环境;在视频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交换、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可信视频采集/编码传输样机、无线宽带视频数据编码/传输/加解密样机并构建了移动视频传输系统,初步建立了基于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的初步软件开发和智能评测平台,完成了视频监视用人脸识别产品的评价体系和评测样本库的建立。

    (三)市场应用

    应用领域及范围越来越广泛。政府机关、金融、交通、教育、文博、公共场所需求等继续增加;电信、石油、电力、水利、工矿企业、森林防火等生产经营领域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应用;社区、居民消费等新增需求越来越多;伴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推进步伐,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开始放量增长。

    金融领域自动联网电子防盗报警系统与公共场所、业务流程电视监控系统发展较快。一是新建、改建、迁址的营业网点及自助银行均要求实施安防建设;二是对老化的营业网点和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安防设施逐步进行改造和完善;三是对现有的分行远程监控中心进行改造、完善,督促二级分行和具有管理职能的异地支行建立远程监控中心,力争实现对所有网点和自助银行实施远程监控。

    “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建设促进了系统安防市场的升温。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及“重点防护、点面结合”建立纵深防护体系的要求;校园安防更多地纳入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除主要通道、重要场所外,重点建设校园监控网络和监控中心,并应用到监考等业务工作中。

    许多领域应用需求呈现不同特点。如文博系统安防技术不仅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且开始规范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博行业安防系统建设标准,成为了行业应用的“标兵”。轨道交通从开始发展就对安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实现动态监测及网络化、智能化的统一,实现应急处理与安防应用的结合与协调统一等。

    从产品领域看,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产品发展较快,其他产品市场发展较为平稳。初步统计,2008年视频监控产品的销售额增长率约为25%左右,在电子类安防产品中约占据了50%的份额;其他产品如门禁系统、对讲系统、传输系统、安全门、保险柜(箱)、防爆安检等产品发展较为平稳,一般发展速度保持在10-20%之间。

    从营销模式看,市场细分日趋明显,新的营销模式悄然兴起。随着安防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安防产品企业一改被动销售的方式,加大了对终端用户的推广宣传,主动深入到工矿企业、小区楼盘、医院、学校、酒店等行业客户了解消费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独具特色的产品,推动了市场的细分和专业化发展。营销模式有了新的创新,专业化安防市场不断涌现,店铺销售、网上销售等模式悄然兴起。

    (四)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安防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普遍有所扩大,资产及从业人员增加,研发能力增强,整体赢利水平提高;资本运作已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与模式之一,继亚安、海湾、CSST、蓝色星际在国外上市之后,2008年浙江大立、大华相继在国内率先成功上市,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企业并购活动频繁,如CSST利用并购快速形成业务框架体系,共计并购或达成战略合作公司已多达22家。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增加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都大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企业把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当作“终极目标”来认识,在汶川大地震后的优异表现表明安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

    五、存在问题

    在行业管理方面,国家安防立法尚未出台,行业管理依然薄弱,仿冒、制假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安防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且“条块分割”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在企业发展方面,一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下降;二是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业务影响较大,有的甚至陷入了困境;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及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四是技术研发雷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恶性竞争频繁发生。

    六、结语

    对安防行业来讲,2008年是较快发展且充满变革的一年,是技术创新与应用双获丰收的一年,是行业逐步规范并向着成熟行业大踏步迈进的一年。随着安防技术产品在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应急体系建设中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社会各方面乃至普通百姓中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安防行业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目前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看是发展中的问题,伴随着法制、管理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都应能够逐步得到解决。相信安防企业能够把握机遇,练好内功,乘势而上,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 2008/12/26 16:53:00    
下一篇: 奥运--08年的辉煌 2008/12/29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