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以来,各类恐怖活动,特别是以“基地”纠织为核心的国际恐怖势力的恐怖袭击出现一地新的变化与特点,无论是从恐怖活动的规模上、频率上、还是组织策划、技术手段上都远非传统恐怖活动相比拟。因此,各国在加强方方面面反恐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反恐高科技手段,包括反恐情报搜索、侦察、现场处置、事件侦破等,涉及各种主被动防范技术,如重要建筑物、航空器、敏感工厂企业、基础设施等的保护,也涵盖各种监控措施手段等,反恐的科技需求也将越来越高。
一、一些国家的反恐措施
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世界各国均加大反恐怖措施力度,其中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一)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重大恐怖活动均有迹可循,加强情报工作,可有效预防恐怖事件的发生。一是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西方国家针对恐怖分子分散化、网络化的新特点,加强对私人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的监控。英同政府拟修订“调查权力”,要求通讯公司延长用户通话比录的保留时间,让情报机构拥有调查电子邮件、移动电话和网络记录的权力。二是密切跟踪高危人员。美国吸收大量人才,从电话、互联网上准确截获恐怖份子的交流信息,有效遏制一些极端份子对西方国家的恐怖图谋。三是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英国等国在银行中派驻情报人员,监视可疑资金的流向。
(二)建立高效统一的应急机制。高效的危机应急机制是反恐保障所在,一旦启动,就能形成预防、处理程序,将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一是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9·11”事件后,美国建立国家安全威胁预警系统。当有情报显示,恐怖分子可能策划新的行动。美国政府将立即提高预警级别,强化安全戒备措施。大城市将进入应急状态,加强对交通枢纽、重要设施与场所的监控与防护,使恐怖分子无机可乘。二是组建行动协调、分工明确的危机处置机制。莫斯科人质事件后,俄强力部门组成统一作战司令部,各部门责任明确。
(三)加强事后排查、善后处理。一是保持高度警觉,以防再度发生意外;二是妥当处理善后事务,缓解恐怖余震。莫斯科人质事件发牛后,普京总统到医院慰问受伤人质,并委派副总理善后。当局发放死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安葬费、救助人质补助金,并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对人质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治疗。
(四)加强国际问的反恐情报合作。首先,国际合作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保证。当前恐怖主义同际化趋势十分明显。其次,各国反恐实践中高度重视国际合作。
(五)进行有针对讲演习,提高民众防范心理素质。加强民众心理辅导有助于危机前防范、危机中配合及危机后处理。为提高民众应对恐怖事件的心理素质,美英等国对民众进行反恐教育,普及应对恐怖袭士的知识。美国还特别要求公民识别汽车自杀性爆炸迹象,并及时告之当局。
二、反恐对科技的需求不断提高
防恐反恐涉及到方方面面,除必要的人力资源外,科技在应对恐怖主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在反恐中应用及水平不断提高,既可提高反恐效率,也可突破一些反恐难点,既可提高许多防恐措施的层次,也可成为安保经济的一个增长亮点。世界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反恐科技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多种科技反恐的方式与手段。反恐成为美国科研头号课题。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之后,文国情报机构和联邦调查局受到人们广泛的批评,以为他们事前收到了许多的线索而最终却没有发出警报。许多情报个家相信,如果交国的情报部门拥有更好的技术设备的话,那么这场灾难完全可以被阻止。
美国国土安全部每年反恐投资都超过上百美元。包括各种电子文件与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系统、生物鉴定身份和重要人员检查设备、出入境人员常规检查系统。由此可见:
(一)以科技提高安全。国土安全部门不仅依靠技术来实现各部门的协作,同时也需要新的技术产品来识别人员身份以及处理针对美国的潜在威胁。事实上进入美国的游客、联邦政府雇员、运输中的货物,以及有机会出入敏感设施的工人都将首先受到新技术设备的“关照”。当然,国士安全部门的内部人员也将受到新系统的影响。
依靠科技来进行安全检查可以说是美国的一个重大进步,和军事机构不同,过去美国的文职机构很少大规模地采购安全技术产品。“9·11”恐怖袭击戏剧件地改变了这一切。美安全软件公司的官员说:”每个政府机构都在喊,我们得赶紧采购安全产品。”这家公司主要生产“智能身份证”,军事机构的客户对智能身份证的需求量增加了1倍,每天的需求接近11000张,同时,恐怖袭击以后,他们也与美国国内税务、能源部、联邦经济情报局等机构签订供货合同。
(二)地方机构安全需求旺。除了联邦政府机构的采购,美国的地方机构也在积极采购安全产品。安全专家认为,“不仅是联邦政府部门存在商机,在州政府、市与社区机构中也充满了机会。”有时,安全工程需要将政府机构的不同层次的工作连接到一起。比如,美国国界保卫工作就需要联邦与州政府的协作。一项引人关注的工程将是运输系统人员安全身份证系统,这些人员包括卡车司机,码头工人,铁路员工以及任何从事跨国货物运输的人员。“你无法阻止人们从事危险物品的运输,但如果你知道是谁在从事那儿运输工作,那么铤而走险的人将大大减少。”另外,国土安全部的安全工程科技公司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这家公司主要生产侦测行李箱中爆炸物的设备与软件。
三、反恐孕育巨大商机
(一)除美国外,反恐科技也已成为各国研发工作的重心之重。各种反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造就一个成倍递增的相关技术产品市场,并出现一些特点:
首先,根据恐怖袭击手段,反恐技术相应分类。美国确定六大类反恐优先研发项目;反信息网络恐怖项目;边境控制与交通安全项目;食品、水等供应安全项目;其它可能出现的新恐怖威胁及快速反应模型开发。按照反恐技术产品用途分类,如电子安全系统、危险物品存放与管理、工业安全、出入口控制、数字监控、准确预警系统、计算机及数据安全、新一代保险箱及锁具、智能化高效民防系统、紧急救护、灾难评估与快速反应。新一代防暴技术与设备、爆破侦察和排除系统、夜视设备、航空防爆反恐、领导人保安等。反恐科技研发的细化,不仅便于国家汇集各领域科技力量的集体攻关,也有利于市场开发,最大限度地威慑恐怖分子和保证国家安全利益及公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如:美国务院“抗击恐怖主义技术支持办公室”,就基本按上述分类设立9大反恐技术研发工作组。
其次,反恐新技术层出不穷,老技术不断改进。
反恐新技术中最突出的就是生物认证。该技术已从传统指纹、虹膜认证,发展到面像、声音、乃至掌纹、耳型、颅骨、字体、体态。DNA等。甚至包括指型、静脉、体味、打字习惯等。如,面部识别系统采用最新数字技术,确认面部结构多达256个数据,将对象坐标数据与库存数据比对,辨认时间只需1/10秒,错误率仅为千分之一。生物认证结合数字技术开发之前从安全检查、防范核生化恐怖袭击,到反恐武器装备等,都有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如,中子共振x光检测仪、毫米波成像机、纳米超薄防弹以及可预报生化恐怖袭击的DNA芯片等。
与此同时,传统技术产品经过改进,因价廉得以迅速普及,仍占据大半市场。如传统指纹认证技术,因简便、高效和低成本,已在各国普及。最新身份证、护照、签证等有效证件中几乎都要求附加个体指纹数据。随着各国指纹数据库的逐步完善,操作简便的指纹比对仍是最通行的生物认证方式。
再次,反恐知识普及与技术产品需求旺盛。在美国,除联邦和各州文职机构、军事。安全机构大规模研发并采购安全技术外,民众学习反恐自我防护知识、接受培训以及采购相关产品上已形成规模。如美出现教授公众如何在校生化恐怖袭击下逃生的专门培训课程、软件以及公司;一些大学也开设相关辅导课程。随着安全产品需求旺盛,相关技术产品市场已形成较大规模。以生物认证为例,仅美产业规模就达到数十亿美元,利润增长达7.5%。美安全软件公司生产的“智能身份证”,需求几乎增加1倍,公司利润也成低增长。
(二)反恐科技的未来发展既包括各项技术综合性深入研发,推动供需双方良好配合,也促进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有机结合。
政府、产业、科研结合,综合性技术开发是必由之路。目前,各同都在制定相应战略、政策,推动政府、产业与科研相结合,开发反恐技术及其产品,已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成本最低化。随着高新技术占据反恐斗争制高点,跨领域、综合性的反恐产品开发将成为未来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各国技术创新方向与产业升级换代。如,随着生物认证技术趋于成熟,指纹、虹膜、面像等认证技术可能集成一体,使反恐安全系数成倍递增。昼夜照相机、彩色佩示器、录音设备、视频内窥镜、光电控制系统、无线电频率比录系统以及生化传感器等等。同时,在市场的调控下,开发价低实用的安保产品也将成为趋势。
国际反恐技术合作在斗争中日益深化。近年来,美日、美以在开发反恐技术上加强了合作,提高出入境时身份确认的技术;研究预防生物武器受害的最新疫苗;确立预防化学武器受害的紧急治疗方法等。今后,受市场因素制约和比较优势驱使,美欧等国的反恐技术开发合作将逐步深化。另一面,受国家安全利益驱动以及为抢占技术高点,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发达国家之间的斗争上会同步深化。
(三)反恐技术孕育的庞大市场将成为刺激各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反恐技术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年IT产业的重要革新动力,仅以全球生物认证市场为例,在中国市场潜力为数十亿人民币。以指纹认证市场为例,仅全国一万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及150多家机场的应用潜力就达到25亿人民币,从事军事基地、枪械库、核能设施、政府办公室、保密资料室等重要区域门禁管制市场超过30亿人民币。中国正成为继美、日后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市场。另外从国外一些跨国企业来看,IT企业纷纷涉足涉足安防技术研发和生产上,尤其是视频监控领域表现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