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历程 > 正文
高考安防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2015/6/24 16:41:00    关键字:高考,安防技术,发展历程      浏览量:

  自现代化安防技术与高考监考融合以来,高考和安防技术就不再分离,越来越多的安防技术伴随着高考学子度过一年又一年的高考盛宴。我们来回顾一下安防技术在高考考场的普及历程。

  2007年--高考考场正式启用安防设备

  发达城市北京、上海的部分考场2006年首开安装考场摄像头的先河,对打击考试作弊、舞弊等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北京市相关部门要求所有考场一律安装安防摄像头,自此北京成为了第一个高考过程全程监控的城市。与此同时,存放考试卷的保密室也正式启用了24小时监控,并在室内、门窗上安装了警报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报警。

  随着安防监控技术的快速普及,高考安防早已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了树立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自2008年起,全国悄然声息地开始了一场考场监控风。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也正是因为如此,高考安防慢慢演化成为校园安防系统的基础。

  2010年--高考安防接上了互联网

  随着安防网络化时代的来临,考场监控系统不再局限于局域网。网络化推进了考场的监控技术,从本地监控到远程监控,从局域网监控到远程网络监控。由于高考的特殊性,教育部、省考试院和市级招考办开始实现三级联网,大部分考场信息直接反馈给当地公安部门,既加强了考场周边秩序的管控;也加强了试卷的保密程度。多重监控探头代替传统的人力监督,指纹识别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单一只看准考证和身份证的方式,安全管理等级越来越高。

  同时为了保障阅卷制度的公平性,部分城市开始使用全科网上阅卷系统,条形码识别可以保证阅卷系统快速、准确地识别考生信息,个人信息条形码为高考把好了最后一道关。

  从发卷到答卷,再到阅卷,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高考安防实现了一条龙式的全程监控,最大程度的维护了考场纪律和考生的自身权益。

  2012年--高科技的博弈:安防设备VS舞弊设备

  当高科技安防系统为高考保驾护航时,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迫切中榜之心,开始售卖一些高科技作弊工具,无线通讯手表、橡皮、笔等都成为作案工具。怎能让这些违法乱纪的设备钻了空子?2012年的高考考场开始引入信号屏蔽、电子巡逻器等设备,考试期间全程开启;部分地区还出动无线电监测车,对考点周边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制止和追踪查处。

  考场内部不仅设置了传统的金属探测器,同时也加强了考生身份的检测,二代身份证RFID识别技术可有效辨别替考代考现象,部分省市推广的指纹识别技术可以进一步杜绝替考等作弊现象发生。再加上球型监控探头的高隐蔽性、高清晰度等特点,在考场内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也是对监考老师的行为的监管。

  2014年--高考安防将重点打击无线电作弊手段

  2014年5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文通知各地教育部门:教育部将从5月份开始,陆续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等三个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场内外串通作弊、替考和有组织的团伙舞弊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对高考作弊行为“零容忍”。

  以广州为例,2014年广州高考考场大面积推广无线防控系统,有20个考点安装无线防控系统,每个城区都有分布,占总考点数的三分之一。无线防控系统可以直接屏蔽微型收音机、手机、对讲机以及WIFI等各种无线电信号,杜绝高科技作弊手段。据了解,广州每个考点的无线电防控系统成本接近10万元,但是因为可以反复投入使用,所以未来有望全面推广。

  2015年--高考考场推广电子屏蔽+视频监控

  现如今,网络已经发展到了移动端,针对现在的技术,高考监管又有了新的压力。以广州为例,58个高考考点全部配有防电子作弊监控系统,也就是过去所说的屏蔽系统,能屏蔽一般的信号,包括无线电、3G和4G手机、对讲机等信号。去年,广州只有20个高考考点配有防电子作弊监控系统,今年则是全部高考考点统一使用,对比可知,配有系统的考点翻倍。

  另外,北京是国内第一个高考过程全程监控的城市。与此同时,存放考试卷的保密室也正式启用了24小时监控,并在室内、门窗上安装了警报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报警。

  未来展望:高考安防技术的全方位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考监控已经实现了联网管理。高考监控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高考监管,从起初的几个摄像头和门禁报警设备,再到安防逐步实现联网化,生物识别和电子屏蔽技术的应用。安防技术一直在为守护高考公平尽职尽责。

  (一)智能分析技术未来将应用于高考安防

  未来考场监控智能化的应用将更有效、快速的甄别作弊行为。智能视频监控的核心内容是对特定目标的自动检测、跟踪与行为识别,包括运动检测、目标分类、目标跟踪、行为识别等4个方面内容。

  例如对人体的跟踪:首先从实时图像序列中检测出运动物体,再判定运动物体中的人体,然后跟踪人体的运动轨迹,并分析和选定有异常行为的人,最后对行为异常的人进行持续跟踪。

  未来高考视频监控将能够转“被动”为“主动”,通过智能分析可以区分考生行为的作弊可能性。当考生离开座位、相互交谈等行为出现时,视频系统将主动提醒视频巡考员注意。

  (二)人脸识别和声纹识别技术未来将用于高考

  5月27日,记者从北京召开的“新信息技术下高校外语测评变革与创新”研讨会上获悉,人脸识别系统与声纹识别技术或将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高校测试考生身份识别。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逾300名外语学院、教务处及信息中心的教师代表共商高校外语测评改革发展。围绕“新信息技术下高校外语测评变革与创新”这一核心主题,研讨会从专家观点、技术实现、经验分享与院校交流四个方面依次展开。北京外研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王卓展示了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外语测评与智能评阅方面的先进成果。其中,由外研社开发研制的“FiF测试系统”中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评测、英语作文评阅、机器翻译等技术得到了高度肯定,该设计团队设计的的人脸识别系统与声纹识别技术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于高校测试考生身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