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现状 > 正文
我国生物识别发展现状
中国安防行业网    2014/5/23 10:23:00    关键字:生物,识别,发展,现状      浏览量: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正是由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近年发展最快的新技术之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达到9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250亿美元。


  一、生物识别主要产品
  (一)考勤设备和系统
  在国内市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中,考勤设备和系统是最先开始进入规模产销的。生物识别技术用于企业员工考勤,指纹识别技术是开路先锋。指纹考勤系统良好的性价比、便利性、易用性,是其得以成功推广的主要原因。
  2011年以来,人脸识别考勤设备和系统的快速增长也为整个考勤应用的规模扩张补充了新动力。低端的人脸识别设备,成本快速下降,应用不断普及,“刷脸”上下班己经广为用户所接受。目前中国市场指纹考勤产品的销售数量占所有生物识别产品销售数量的40%以上,高居榜首。
  (二)物理门禁产品
  门禁应用是生物识别技术最基本的应用领域之一,生物识别技术最早期的商业应用范例几乎都是物理门禁系统。近年来,随着众多安防工程商对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的不断了解和采用,生物识别产品和方案在门禁领域的应用不断普及。同时,随着生物识别产品功能、接口等细节的专业化、标准化逐步完善,以及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介入,门禁产品的出口规模也有大幅度提升。整体而言,门禁设备和系统在国内生物识别市场占据的份额仅次于考勤产品。
  (三)电子锁具产品
  生物识别技术与传统电子锁具的结合,实际上可以算是物理门禁产品应用的扩展。多年来,国内指纹识别门锁(包括箱、柜锁、防盗门)产品一直都有大量出口,内销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内倡导的“智能小区、智能家居”概念对这类产品的推广应用是极大的推动力。人脸识别技术同样也开始了与电子锁具的结合,近期己经有不少人脸识别门锁方案亮相,相信很快会在市场上看见它们的实际应用。
  (四)身份认证识别
  身份认证其实也是广义的门禁应用,国外一般称为“逻辑门禁”,以便与上面提及的物理门禁区别开来。身份认证应用是生物识别技术可以规模化商业应用的重要细分市场,目前在金融行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军队、无线网络服务等领域都有不少应用。正如在其他门禁领域乃至整个安全领域的应用一样,它们体现了生物识别最本源、最核心的价值。
  二、生物识别市场发展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被列为21世纪对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比尔?盖茨曾经预言: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几年IT产业的重要革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它认定的是人本身,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标识物。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据IBG(国际生物识别集团)2009年统计预测,2009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达到34.22亿美元,2010年达到43.56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93.68亿美元。2009年生物识别领域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占66.7%,人脸识别占11.4%,虹膜识别占5.1%,语音识别占3.0%,静脉识别占2.4%,掌形识别占1.8%.从应用最广的指纹识别到使用不多的掌型、人脸识别,再到虹膜、静脉识别技术,国内市场生物识别产品可谓“五彩纷呈”。
  (一)市场驱动因素
  第一,全国各地陆续投入的“平安城市”建设,将大力推动基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刑侦和监控识别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第二,移动通讯,尤其是3G、4G技术和便携式应用终端的日渐普及,以指纹、人脸、虹膜、声音识别为主要技术的个人身份认证应用将增多。
  第三,国外市场对中低档次商业级应用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刺激国内产品的大量出口。
  第四,国内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继续推广,将进一步扩大使用生物识别作为认证技术的应用空间。
  第五,国内企业在安全和管理上的需求将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如物理门禁、逻辑门禁、考勤、巡更等系统;生物识别将继续成为这些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
  第六,基于对国家安全的密切关注,各国护照管理系统、出入境控制和管理系统广泛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
  第七,面向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隐私保护的家庭和个人消费产品及应用增多。
  从上述市场驱动因素中可以看出,政府的角色和作用非常关键,如果政府能在技术选择、合作研发公关、新技术采用、标准制定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展现其主导作用,必将极大地推动整个生物识别产业的跨越发展,同时也将大幅度提高这些系统的科技含量、性能以及应用效果。
  (二)市场竞争情况
  在国内的生物识别领域,国内供应商在既掌握了核心技术,又控制了主要的生产制造环节的良好前提和条件下,仍然未能使整个行业较普遍地获取合理的利润,快速成长。尤其是在面对国际市场时,即便拥有过硬的技术;可仍然是以OEM方式为主,以贴牌生产的模式与外商合作。
  此外,恶性竞争、价格战似乎是国人商战的唯一利器,商家们大都乐此不疲。面对设计和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厂商们不是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竭力拓展,而是一味以低价换取客户订单,透支浅度需求。低廉的价格难以支撑对应用的深耕,从而导致浅度应用和低价劣质之间的恶性循环。对外出口时,因为竞相压价,更是让外商渔翁得利。目前指纹识别产品的境况就是这样的现实写照:从厂商到渠道和零售;市场上充斥着低价劣质产品,经营者利润菲薄,用户对产品质量叫苦不堪。如此混乱的市场秩序,可能也是生物识别行业缺乏大企业、大投入的原因和结果之一。
  (三)细分市场情况
  1.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廉的一种生物识别,已被广泛应用,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有资料显示,指纹识别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差不多是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总和,即大约为50%.指纹识别的技术和产品本身已经非常成熟,除了公安系统使用,指纹笔记本电脑、指纹门禁系统和指纹考勤机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产品。
  然而,指纹识别又是一种接触性的识别技术,因此指纹采集头常常容易损坏,尤其是使用人数多的场景下,几个月就得更换一次指纹采集头。再加上有大约5%的人指纹比较浅,不能使用指纹识别,这些就大大制约了指纹的应用领域。另外,指纹识别对指纹放置位置的要求较高,常常会有较高的拒真率,所以阻碍了其在高流量通道的应用。
  随着产品的激烈竞争,指纹识别技术的价值链正在向解决方案转移,面向客户提供100%的集成解决方案,是今后指纹识别应用的关键。
  2.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进行分析,首先判断其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地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汉王科技、中控科技、北京数字奥蒤、上海银晨、深圳康贝尔相继推出人脸识别终端产品。汉王科技推出人脸识别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4款全新人脸识别考勤机和门禁机。中控科技也推出系列化的面部识别产品,包括面部识别仪、面部指纹混合手持式移动终端、面部指纹混合验证门禁终端、面部指纹混合门禁终端等。北京数字奥蒤-科技有限公司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得到了实际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由于使用方便,普通摄像头都可以作为传感器,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因此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并且人脸识别相对于指纹识别最大的特点是非接触式的,更加方便与卫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脸识别的市场前景十分巨大。但是由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误识率比较高和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导致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静脉识别
  静脉识别系统的诊-理是根据血液中的血红素有吸收红外线光的特质,将具近红外线感应度的小型照相机对着手指进行摄影,即可把血管的阴影摄影出来。将血管图样进行数字处理,制成血管图样影像。从而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可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并确认身份,全过程采用非接触式。目前主要是包括手掌静脉识别、手指静脉识别及手背静脉识别这三项技术。
  目前,静脉识别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应用还比较小,该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企业中,像日立、富士通、索尼都有进行静脉识别技术的研究。
  我们以手指静脉识别为例,来分析静脉识别技术的特性。医学研究证明,手指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手指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不同手指的静脉图像也不相同,健康成年人的手指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
  作为一种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的认证方式,手指静脉认证技术区别于其它生物认证技术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性高:手指静脉认证系统的诊-理是匹配手指内部静脉的纹路图。因为静脉血管是隐藏在手指内部的,因此极难复制和盗取,与别的利用人体体外特征进行认证的技术相比较,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同时,静脉认证能感知手指内的血液流动和血压情况,能够在识别的过程同时进行活体检测。
  准确性高:采样样本是在人体内部,所以匹配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非常小。手指静脉认证的准确性很高,根据严格的医学证明和数学统计,FRR(拒真率)小于0.01%,FAR(认假率)小于0.0001%,FTE(登录失败)为0%.
  唯一性:根据医学证明,不同人之间的手指静脉分布完全不同,左手和右手的静脉分布也不同,就算是双胞胎的相同手指,其中的静脉分布也是不同的。而且手指静脉的纹路分布在成年后是不会变化的。对于未成年人,当他们手指静脉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后,只需要花30秒就可以完成重新的注册登记。
  非接触式:虹膜识别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在高端安全领域得到应用。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基础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未来的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必然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
  4.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包括语音拨号、语音导航、室内设备控制、语音文档检索、简单的听写数据录入等。
  我国语音识别研究工作起步于50年代,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研究水平也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实用。使用电话与通信网络,人们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方便地从远端的数据库系统中查询与提取有关的信息;随着计算机的小型化,键盘已经成为移动平台的一个很大障碍。语音识别正逐步成为信息技术中人机接口的关键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与语音合成技术结合使人们能够甩掉键盘,通过语音命令进行各种操作。
  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到今天,特别是中小词汇量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精度已经大于98%%,对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精度就更高。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这些复杂的语音识别系统也已经完全可以制成专用芯片,大量生产。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量的语音识别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和服务领域。一些电话机、手机已经包含了语音识别拨号功能,还有语音记事本、语音智能玩具等产品也包括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用语音识别口语对话系统查询有关的机票、旅游、银行信息,并且取得很好的结果。调查统计表明,多达85%%以上的人对语音识别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的性能表示满意。
  三、生物识别应用领域
  一是商业应用,主要包括考勤、物理门禁、逻辑门禁(身份认证授权等)、智能卡集成应用等。
  二是司法应用,主要包括司法鉴证系统(指纹、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等)。
  三是公共项目应用主要包括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应用。
  四是公共与社会安全应用,主要包括证照(身份证、护照等)系统、出入境控制系统、黑名单追踪系统、敏感岗位任职人员背景调查系统、门禁(高端门禁)系统等。
  五是个人消费类应用主要包括门锁、玩具、家电,以及这些领域产品与PC、PDA、手机及其他IT产品等的结合应用。
  四、生物识别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生物识别技术最早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观察和分析发达国家生物识别产业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将对我们梳理国内生物识别产业的演化有极大的帮助和借鉴。
  (一)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从国际市场看,生物识别市场厂商、经销集成商以及元器件供应商数量等最多的时候大约是在1999年至2001年,在那个时期,国外厂商有近400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约占80%)。但从2002年迄今,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产品及服务供应商数量大幅度降低至目前的不足130家。其中上规模的重要企业不超过15家。在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这样的优胜劣汰或将会在未来几年出现。
  (二)在发展和推广应用逐步均衡
  在国际市场中,生物识别的各个分支技术,如指纹识别、掌形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技术及产品中,多项技术都分别占有或曾经占有过1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市场,从1995年至今,指纹识别产品在2010年之前,都始终占有超过90%的份额。但是,据近一两年的数据显示,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即指纹识别一统天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其市场占有额下降到80%以下。每一项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场景,多种技术的共同发展和融合会相互促进,具有共同推动市场演化的特别功效,我们也同样期待国内生物识别市场上各种技术百花齐放的局面早日到来。
  (三)多种技术融合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应用系统已经从较简单的商业应用级产品(如门禁、考勤等)和消费类产品(如指纹门锁、指纹U盘等)逐渐深化,扩展到涉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等中大型系统,如警用指纹与人脸自动比对系统、生物特征护照系统、社会保险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智能监控、黑名单追逃系统等等。根据2007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份额中,接近90%的营业额是由这些中大型系统贡献的,而中国企业比较重要的小型商业应用和消费类生物识别产品,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总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5%。中大型应用系统,既是技术整合融合(它们一般都会采用两种或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例如指纹加人脸识别、指纹加人脸再加虹膜识别等)并创新的平台,更是生物识别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展现,它们所体现的正是生物识别技术研发的初衷和原旨。这些中大型应用系统才能真正使生物识别技术融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