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案列 > 正文
生物识别技术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应用
    2015/5/22 15:25:00    关键字:生物识别,社会保障,应用      浏览量:

  一、生物识别在社会保障中应用实例

  在国外,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对参保人身份进行认证以保障社保资金安全的方法已早有应用。1994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就提出将社保参保人的手掌尺寸、指纹信息集成到社保卡中以杜绝部分美国人在加拿大冒领社会保险金的提案,此提案一经提出便受到了每年要发放14亿美元的社保金的Metro Toronto社区的大力支持。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为解决本土居民就业问题,提出为这些居民办理包含生物特征信息的社会保障卡,并鼓励企业优先雇佣这些人员。

  我国部分省市也已经开始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保障社保资金安全。2010年5月,湖北沙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将人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养老金发放工作中,出台制定了《沙洋县社会保险离退休和遗属人员人像识采集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对身体欠佳、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和实行统一上门服务,对外地定居、退休后回原籍的人员进行远程采集和远程认证,用时七个月,对全县98.66%养老参保人员进行了的人脸信息的采集工作,同时,查处冒领养老金3人,骗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1人,共追回损失3.89万元。通过使用人像识别技术有效降低了保险发放时为参保人进行身份、生存证明的开销和工作负担,受到了的广泛好评。2011年6月,海口市人社局部署启用了“退休人员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生存验证,系统使用电脑摄像头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和验证,目前已对包括海口市内、新加坡、澳门、香港及内地各省市等在内的海口离退休人员共1万多人进行了人脸信息采集。2011年8月,湖南省也开始使用基于人脸建模的养老金领取系统。这些生物识别系统的应用对降低管理成本,防止社保基金流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中生物识别系统设计

  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人员数量众多,生物识别系统必须解决1:n次验证时引起的性能和匹配准确性问题;此外,为同时支持多个社保经办机构进行保险金发放,系统也必须具有分布式部署的能力,最后,可以通过与传统身份验证技术相结合实现双因子认证,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如下:

  (一)特征采集模式:参保人在系统中注册,填报本人的身份证、年龄、地址、所属单位等基本信息,设置本人的系统登录密码,并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系统将所有用户信息和其对应的生物特征集中存储于数据库中。

  (二)认证模式:参保人定期使用密码或身份证登录系统,并进行生物特征认证,以确认参保人的身份和生存状态;系统则根据用户提供的登录信息提取其生物特征进行匹配验证,认证过程中可以录像保存验证资料。

  (三)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依据认证获得的身份和生存信息决定如何进行社会保险的发放。

  三、在社保应用时生物识别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物识别技术已经逐步走进社会保障工作,并在保护社保基金安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如前所述,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时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许多生物识别技术专家都认为面部识别技术不是一项十分安全的生物验证技术,首先,大部分面部识别系统都有光线、化妆敏感的问题;其次,长相相似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在社会保障这类大范围应用时,很可能会引起问题;第三,人脸识别系统还必须面对超精细乳胶面具、人脸面部特征建模技术的挑战;最后,美国安全专家也提出人脸识别系统可能引起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因此,人脸识别技术难度很高,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之一。

    就另一方面来说,虽然生物特征具有安全性高、便携性强、不易篡改的优点,但如果生物特征一旦被仿冒就不可能象修改密码一样被轻松的修改,而这也为生物验证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多重生物识别技术,将多种生物特征结合进行人员的身份检验,从而显著提高了生物验证技术的安全性。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适合社会保障应用的更准确、安全、快速、易用的生物识别技术。

  四、结论

  虽然目前生物验证技术在社保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终将解决,并将为保护社会保障工作的安全、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