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项目转向以BT为主,对安防集成商的资金实力要求大幅提升。一些不具备资金优势的集成商将逐渐的被市场淘汰。首先,一直以来,安防集成领域的地域壁垒较强。由于安防工程在交付后需要长时间的维护,承包商需要在项目地拥有常驻人员,本地企业具有优势。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倾向于扶持本地企业。但是,随着安防涉及的外延不断增大,系统复杂度增加,承包商从简单的工程商转向复杂的系统网络搭建商,拥有成功“智慧城市”实施经验的集成商更容易取得跨区域发展的机会。同时,运营商是很多地方“智慧城市”的主要承建主体,即总承包商,之后运营商再将工程分包出去。长期与运营商合作的承办商,可以通过运营商渠道取得快速的扩张。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安防IT化体现在系统集成领域的转变。
从工程集成角度看,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安防集成企业很少,区域性的领军企业有,但还缺乏全国性领军企业。在安防行业中,更多的是施工型的集成商,而不是具备系统方案开发型的集成商。在传统的系统项目建设上,安防集成商们做得更多的是产品系统的组合,系统的管理多依赖于控制设备本身的功能。随着行业用户和大型项目用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出现时,在管理需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要求,有的设备厂家能够解决,但有的需要集成商根据现有设备结合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所以,时不时会有工程集成商四处寻找能满足某种应用需求的产品,但哪有厂家能够将任何功能需求都考虑齐全的呢?所以,在系统项目中如何满足用户个性需求,要由具备集成解决方案二次开发的企业来完成。有的后端设备商掌握了这个趋势,逐步的推出了多种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并且采用方案加设备,厂家加工程商的经营模式展开营销,目前已在行业中也建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还有的集成商根据自己最擅长的行业,逐步开发相关应用软件系统,并整合上游的硬件设备,从而形成系统集成开发加工程项目实施的经营模式,这类集成商也获得了成功。由于掌握了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设备集成,这两种类型的集成企业在业务拓展中,逐步由一两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向多个行业扩张,生意也越来越见涨,在不少同行感觉生意难做的时候,他们却经营得比较红火。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系统集成型项目,在设备选型配套之外,已离不开应用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小一点的,叫专项软件,大一点的叫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再大一点的就叫管理平台、顶层设计。这些东西以前没多少人关注,但现在已成了集成商竞争的优势。并且由于传统安防行业出身的企业在用户需求方面把握准确,它们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更具可用性。不过,真正具备这种开发能力的集成商却非常稀少。由于行业中不少工程集成商是人脉型、项目型的经营模式,系统管理软件开发与设备集成的发展模式,不是大多数工程集成商的选择方向。因此,工程集成商还得细分自己的定位,一是具备系统管理软件开发的集成商,有必要细分应用行业市场来针对性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形成集成解决方案模块,把纯工程型集成商甩在身后;二是不具开发能力,但有产品整合能力,或者是有人脉关系资源整合能力的集成商,有必要引入外部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三是这两种能力都比较欠缺的工程商,他们已算不上集成企业,则有必要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多涉猎一些不需要复杂应用系统配置的小型项目来积累自己的实力,在涉猎小项目的过程中,也积累一些IT类产品系统的基础知识。
现在,安防监控已经更多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凭借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IP网络监控已被业界公认为是安防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三化”技术,特别是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安防监控系统与计算机、网络、交换、存储等越来越密切的联动关系,带动了安防行业势不可挡地走进IT时代。
随着安防IT化进程的加速,更多的安防产品集成到一起,使安防系统管理更加简单便捷,未来的安防平台将会以一个元素的身份嵌入到整个IT系统中,到时尽管安防系统会很“小”,但是整个行业应用会很“大”,安防产业与IT融合,让安防集成化之路走得更快。
集成是趋势融合成必然
安防系统包括电视监控、周界防范、防盗报警、门禁、车辆管理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现在大部分安防系统应用现状是:各子系统相互分离,表现在布线、设备、系统平台、业务管理等多方面。各安防子系统在物理与电气上独立存在,不同的布线、不同存在架构和不同的信号类型。如果同时有几个子系统,即使子系统间偶有信息交互,也仅限于最底物理级别的少量信号交流,子系统间本质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子系统关系,肯定会使整个安防系统组成复杂、管理混乱,今后的维保也有相当难度。
随着网络技术、视频分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无线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的日趋成熟,各安防子系统大集成已成为可能,其不仅使布线和设备成本降低、功能增强,且同一管理平台方便了运营及统一管理,提高了效率,使系统更加人性化。同时,安防系统的传统区域分割界限也会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广泛的大集成和信息数据的大共享。
安防系统发展到现在,引进了不少传统行业的成熟技术,如IT业的网络技术、通信业的传输技术、会话技术、多媒体的编解码技术、摄影领域的视频处理技术、广播中的数字接口技术等等,当前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技术融合的应用,形成了基于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清化的系列产品系统解决方案。随着IT等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安防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安防系统和IT等系统的融合已经成为可能,现在各行业的业务系统嵌入安防应用已经起步,例如连锁店、电力变电站、交运、金融、电子监考、环保监测等的业务处理视频系统,又如最具代表性的应急指挥系统、防盗报警平台等跨地域、分散联网型项目越来越多地与IT、通信系统融合成为行业处理系统。安防IT化或者IT安防化,实际上安防就已经开始融入到多媒体信息化之中。
IT与安防技术相互影响
基于应用要求和技术发展等历史原因,尽管传统安防系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其基本架构和组成方式是与IT技术毫不关联。而现在的IP监控其数字视频流通过网络传输和进行存储,其数据载体是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无一例外都是IT基础架构的一部分。所以说,利用IT技术去设计安防系统的基础架构,对于当前的安防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充分认识安防与IT技术的融合趋势对今后安防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安防技术与IT技术其实是相互影响着。
数字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一直都受到IT技术影响,尤其是网络技术影响。例如,早先的MJEPG就是受限于网络传输带宽,随后出现MPEG2、MPEG4乃至如今的H.264、H265,这些适合低带宽传输的压缩算法;视频监控中的高清视频技术和流媒体的应用需求也进一步刺激了高速网络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更新,网络产品的带宽逐步从百兆提高,直到现在的万兆网络;视频存储从最初便宜的磁带机发展到如今的网络存储,其技术的发展一直都受到IT技术发展的影响。
事实上,IT企业早就存在于安防市场之中。安防市场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早已不是单纯的安防市场了。在安防行业,芯片技术、视频压缩算法等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安防技术领域,安防产品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视频监控的网络管理以及视频信息的安全存储,更是将安防技术带向了高技术领域,并转向更多、更新的IT高科技范畴。安防行业的需求不断推动着IT技术的更新。
当前,IT系统组成方式也在影响着安防行业的发展。由于IT行业具有一致的发展方向和使用共同的行业规则,使得IT技术的发展始终占据了技术发展的前沿。其经验就是尽量为用户提供通用、标准化、功能完善、高可用性、兼容性强的产品与系统,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的方法和标准。而安防行业由于种种原因尚无法达到IT行业的标准,但是随着二者的融合发展,IT技术及其组成方法对安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各个厂家现阶段无法从应用的层面上达成一致,那么至少应该从产品架构、工程设计以及运维模式上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水平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IT化真正推动了安防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安防行业中,集成不同类别的系统不断地应用到实际中。而要达到集成的效果,数据共享平台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子系统的开放性也很有必要。目前,安防行业前进途中,最缺少的也是开放的平台,具备强大组织和控制能力的IT技术将是平台的主角。安防如果能够很好融合IT的技术及其方法,不仅能够改善安防业者从事的工作环境,还可以使复杂的系统架构简单化,有效地降低用户的整体拥有成本,尤其是系统运行维护的成本,同时可以充分发掘安防信息数据的作用,使安防系统的价值得到提高。
随着安防行业IT化的节奏加快,传统的安防行业将面临着资本构成、人才结构、服务观念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相对于以前安防产业进入门槛低、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等状况,安防产业IT化还将使整个行业变得更加规范和标准化。而在这个过程中,IT企业在资本、技术、销售等方面与安防企业合作,也能收获更多。综合上述,可见由于安防与IT的融合趋势不可阻挡,IT技术对安防的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而安防系统作为物理安全防范的一部分,最终会与信息安全整合成为IT行业的一部分。两个产业的融合最终体现为IT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安防产品和IT产品在分销渠道上的彼此渗透。
集成融合提供技术保障
本质说,IT、安防都是对信息的处理,而且都朝着跨越时空的方向发展,两大产业的技术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达到彼此互补并且逐渐趋于统一。
现在的安防实际上在业务形态上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视频监控而言,数模结合方式和传统模拟方式正此涨彼消,IP技术正以洪水般引入到视频监控系统,佐证着联网正成为监控的核心业务需求。在今天看,各行各业的视频监控或安防业务均已越来越明显地、普遍地呈现出联网需求,而在IP的渗透下,安防领域在技术面上已具备了和IT对接标准的基础。可以预见,在数年之内,最终将不再是独立的二大领域,而是一个融合了安防、IT技术和业务的新IT。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构建多域联网监控,实现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共享?就以往监控系统的建设来说,各地、各单位、各子系统采用的视频监控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商,采用的技术架构与标准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既包括设备的控制信令,也包括视频图像的编码与图像的存储方式等。由于各子系统独立建设,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标准,导致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而图像存储分散,存储格式不统一,使得图像共享困难,数据无法实现综合利用。而要真正应用开来,必须先联网,联网则要有相应的标准。
据联网监控较成熟的国内某省“平安城市”项目为例,制定标准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网关,屏蔽掉各个厂家和设备之间的差异,其既解决了互通问题,又不陷入各子系统的内部细节,即解决了当前监控行业的关键问题,又尊重现实,给各个厂家留有发挥空间。
2008年11月,由安讯士、索尼和博世三家发起的ONVIF组织目前接纳会员已近40家。其中,高级会员有10家,除了三家发起公司外,松下、三星、思科等著名品牌位列其中,海康威视是国内ONVIF高级会员。建立这个组织,就是要通过全球性的开放接口标准来推进网络视频在安防市场的应用,这一接口标准将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网络视频产品具有互通性。ONVIF标准将为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定义通用协议,包括装置搜寻、实时视频、音频、元数据和控制信息等。
互补联合创造共赢
不可否认,IT企业总包能力强,像办公自动化、综合布线、网络系统等弱电系统与其IT专业相关,涉猎的技术全面,能够站在一定高度去管理和协调子系统间的技术关系。但安防系统又有其规则,如资质、规定、标准、施工、审批、验收等等既技术又非技术的因素。
从甲方角度看,虽然有的项目会将安防系统放入弱电总包中,但是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单位,安防系统仍然要被单独招标或立项。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非常重视安防系统,甚至采取“安全一票否决制”,由安全部门或者主管、副总级别的人直接掌握,安防部门负责,IT部门协助。鉴于以上的认知,IT总包商和安防工程商之间逐渐培养了一种默契,各自有耕耘的一块田,形成IT总包、安防分包的一种分工模式。随着2010年最新的资质认证条件出台,由于其中规定“不得人为拆分安防工程,不转包、分包安防工程”,这种IT总包安防分包的模式将更多地取决于甲方对安防的重视度。
国际IT巨头固然可以并购一些优秀的安防企业,另一方面,安防企业之间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采取战略联盟方式来取长补短,进行资源整合,这也不愧是一种节约成本、扩张市场的首选方式。而吸引IT及安防复合型人才和更加重视后续服务,也是企业与时俱进的竞争手段。因此,传统安防企业也无须对IT企业的进入过分担忧。
安防行业良好的市场机会和对IT技术的需要,尽管昭示了IT企业的机遇,但“隔行如隔山”这句谚语对于IT企业进入安防行业同样应验。进入安防行业,IT企业挑战同样不小。
IT企业进入安防行业面临着熟悉安防行业以及被安防用户所熟悉的过。很多传统安防企业担心IT企业会对市场造成冲击。IT企业进入安防行业,有一个进入、熟悉以至大展身手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IT企业有很多新技术和产品,但是安防行业的渠道优势却仍由安防人掌控。
安防产品的销售模式和渠道体系成为IT企业进入安防行业的一大软肋。IT产品更多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而安防产品在没有大规模进入家庭使用之前,仍旧是工业用品,通常来说,产品从购买、安装、调试,大部分的工作是由工程商来完成的,产品从出厂到使用,环节非常多,所以本地的销售和服务商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很多情况下产品的销售都需要参与到项目的运作中去。这决定了安防产品的销售中,谁能够把握客户资源,谁就能胜出。
产品导向的差异同样影响着IT企业在安防市场的发展。IT业由于发展时间较久,产品的绝对标准化设计非常成熟,产品的销售数量也很大,产品更倾向于厂家设计什么,用户就购买什么,以厂家价格为导向的情况居多。而安防行业随着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差异化比较大,不同品牌同类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设计往往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出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居多,安防产品作为增值产品的属性更大。用户对安防产品最为关注的是价值,产品买来以后要经过安装、调试等环节方可使用,这中间更体现了销售或工程商的增值。
产品导向的惯性和渠道优势的缺失,使得IT厂商对于推动安防行业的IT革命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IT企业如果想凭借IT技术优势以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安防业务,与安防企业直面竞争,收效可能是事倍功半。
由于安防市场的销售渠道有其特殊性,因此借助传统安防企业的渠道优势,将产品快速渗透市场,同样是IT企业进入安防行业的一个很好手段。IT企业帮助传统安防企业提升IT技术能力,安防企业帮助IT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而二者的合力,又可以共同做大安防市场这块蛋糕。IT企业进入安防行业的最佳模式,尽管已经为IT企业和传统安防行业所共识,但是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还有待时间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