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2013/8/15 16:26:00    关键字:智慧城市      浏览量: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
   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智慧城市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人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尽享便利的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智慧城市更是解决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安全隐患、矛盾突出、资源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制约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参事牛文元指出,整个20世纪的100年,人类消耗了265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1420亿吨煤炭、380亿吨钢、7.6亿吨铝、4.8亿吨铜。到了新世纪,财富积累和增长大约是上世纪的3至4倍。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当人类的发展遭遇危机的时候,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绿色智慧,成为非常现实的要求。
   9月15日召开的“建设智慧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的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会上发布的新研究成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这件大事重要的着力点,就在于如何正确识别社会风险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我国城市整体上已进入一个典型的危机频发期。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