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为安防带来广阔前景
中国安防    2013/8/16 15:35:00    关键字:智慧城市 安防      浏览量:

  2012年12月由经国务院批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是目前政策层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高的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国家政策文件,正式揭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虽然这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也曾引起部分专家的一些争议:智慧城市原属城市信息化的范畴,城市信息化建设往往由国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而且工信部早在2011年就着手进行了智慧城市的相关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开展了一些智慧城市的试点实践和标准研究,但最终政策的出台却归口于住建部。但从政策内容来看,住建部在新建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早期就引入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而且对智慧城上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出台政策和资金补贴试点的办法,将极大地促进智慧城市基础建设;工信部在基建完成城市信息化的改造升级,推动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及试点,会有利于城市转型发展的提升。

  总之,一个比较关注早期基建,一个比较注重改造升级,无论是工信部还是住建部,对智慧城市的共同关注预示着智慧城市建设正迎来巨大的曙光。

  智慧城市不管概念有多大,它和安防行业有什么联系?实际上自奥运会的安防建设高潮期过去后,2010年开始安防行业的景气指数虽然仍旧高于其它行业,但增长速度在明显下滑,特别是全球经济疲软带来的总体需求下降更进一步影响着安防行业的增长空间。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兴起,带来了安防产业升级的一次机遇。

  从平安城市、天网工程到智慧城市的分阶段建设

  回顾安防行业发展的几个标志性阶段,会发现安防行业与智慧城市的天然联系。

  1.楼宇园区的局域应用阶段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防行业的主要应用是楼宇级、园区级,主要模式是通过安装门禁系统、周界系统、巡更系统、CCTV闭路电视系统等多种安保系统,为某幢大楼或者某个园区实现安保应用,来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是传统安防最初的应用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防行业的局域应用已经不再是需求的主体,发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安防市场也不再是几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2.平安城市、天网工程的城市级联网阶段

  最初在北京宣武区、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四个城市开始进行平安城市的建设试点工作,由于收效明显,2004年6月,为了全面推进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公安部、科技部在北京、上海等21个城市启动了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05年8月,公安部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3111试点工程",2006年开始为配合"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3111"试点工程)的建设要求,制定发布的"城市安全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标准"的国家标准体系更明确了城市安防联网的技术规范,从此有力地推进了平安城市的建设步伐。

  安防从传统的楼宇、园区应用发展到平安城市、天网工程的城市级联网甚至全国级联网阶段,己经发生了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平安城市"的概念不仅是社会治安一项内容,还包括到城市交通状况和城市消防服务,以及各种人为灾害(包括战争、恐怖袭击、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火灾、环境污染等)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处警等内容。从城市建设层面,平安城市不仅是安保的需要,更进一步扩宽到城市应急指挥.智能交通管理、数字城市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等多个城市领域的应用;安防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产业范围的升级。

  城市级联网市场在中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市场空间在上千亿美金,在全球市场更意味着数千亿美元的应用前景。

  3.智慧城市的多信息化融台阶段

  从2009年美国公开认可"智慧地球"概念,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以来,虽然智慧城市的产业化发展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己经对信息行业的应用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作为产业早期智慧城市的概念还比较混乱,以至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需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但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被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可以肯定的是,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值得参考的一种说法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一是电子城市阶段:城市从传统的人工管理逐步开始在局部领域出现信息化模式;二是数字城市阶段:城市全面的进入数字化的信息获取、汇集、应用模式;三是智能城市阶段:城市对信息化的应用不仅是沟通的需要,更可以利用智能化产生新价值;四是智慧城市阶段:城市通过全面的信息化应用来产生资源效率的最大化价值。

  但是智慧城市是否是安防规模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的必然趋势,还是智慧城市与城市安防只是两条看起来很接近实际上不可能一致的发展路线?至少从中国安防市场的发展来看,从平安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应该是安防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当程度上是由安防行业发起的,目前经历了两年多时间,初步走出了"雾里看花,摸索前进"的阶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无论说"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说"智慧城市"是"平安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这二者之间不太可能再分开对待。从客户主体来看,平安城市的使用用户虽然是公安,但建设主体往往是政府,公安是各级政府的最重要职能部门;智慧城市的使用部门更是政府的各级部门,也必然涵盖公安职能部门。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面对同一类客户主体再分解成两套体系的可能性几乎不大。从技术体系来看,平安城市、天网工程已经远远不只是安保监控的范畴,越来越多涉及到智能交通、应急指挥、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建设内容越来越多与智慧城市的范围产生了更多交集。从上面两个关键因素来看,安防行业从平安城市阶段发展到智慧城市的新层面将只是时间问题。

  智慧城市所带动的市场空间在未来五年前可能达到上万亿美金,在中国也将达到近万亿人民币,远远大于城市联网监控的市场空间,而且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在飞速增长,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智慧城市推动“大安防”概念

  当安防发展到智慧城市阶段,对智慧城市架构体系的范围将直接影响着建设规模和内容的格局。这种情况下如果仍以传统的安防视野来看智慧城市应用,很可能会阻碍安防产业的发展。更合适的角度应该是先跳开安防,换个角度从智慧城市的眼光来看待范围更大的"大安防"概念,应该更有利于安防的产业提升,抓住新出现的行业机遇。虽然智慧城市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已经产生的一些智慧城市模型已经能拓展安防的视野。典型的智慧城市模型有这样几种类型:

  1.ICF的智慧社区模型

  ICF智慧社区论坛(IntelligentCommunityForumICF)的智慧社区评估是智慧城市评估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总结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经验,开展智慧城市的评估,以引导和传播智慧化建设的先进理念。ICF认为,在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像地球将产生"地球村"现象一样,虽然实际地理位置越来越大,但信息技术将会把城市沟通联系的紧密程度越来越出现"社区化"。

  2.欧盟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欧盟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智慧城市。2007年10月,维也纳理工大学区域科学中心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对欧盥中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力进行了一次评估,并形成《欧盟中等城市智慧城市排名》报告,提出了智慧城市远景及发展目标。欧盟确定了智慧城市的6个维度:智慧产业、智慧民众、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在评估过程中,这6个维度被进一步细化为31个要素和74个具体指标。欧盟曾经按照这套指标体系对70个城市进行过排名分析,建立了很多有效的理论模型。

  3.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SMAR-F智慧城市模型体系

  2012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研究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该理论体系提出智慧城市的五大关键要素,分别是服务(Service)、管理和运营(Management&Maintenance)、应用平台(Applicationpatform)、资源(Rgsource)和技术(Techpology)。五大要素的英文首字母正好构成单词"SMART",故称之为SMART模型。SMART模型对于理解智慧城市的关键构成要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其它多种指标评价体系

  除了典型的智慧城市模型,国内外也产生了多种对智慧城市的试点性指标评价体系。如住建部下发的暂行办法本身就指明了一套试点建设指标体系,涉及到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直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等四大方面的11个M级指标和57个H级指标。

  从以上列举的典型智慧城市模型来看,当安防发展到智慧城市阶段后,产业范围、技术体系、应用模式将得到本质的提升,这将是安防产业的重大机遇。面对如此重大的机遇,若固守平安防传统的思路和视野,将大大限制安防行业的发展,而如果从智慧城市的角度来看安防的发展,将会打开另外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