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读城市平安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平安城市建设 |  | | 平安城市平安中国
平安城市概念缘于1975年瑞典的Falk ping社区制定的“安全社区”计划。199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于瑞典举行了第一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由此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也开始注意到“safety”丰富的内涵,并将安全建设的范围拓展到整个城市,相继开始实施城市安全建设计划。
但迄今为止,WHO和国际上均未对“平安城市”(safecity)的概念和标准作出一个统一的界定。世界各国对“平安城市”的评价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往往将“平安”含义狭义化,仅局限于社会治安领域,以至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警方登记的刑事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如日本主要依据警方报告的案件数,台湾地区主要依据暴力案件和盗窃案件的升幅,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依据报警案件数等等。加拿大国家统计报告和美国司法部犯罪报告联合发布的2004年北美部分城市安全状况报告中,也是着重以杀人、抢劫及盗窃的犯罪率作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以刑事案件立案数或发案率作为评价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这虽然是世界通行做法,但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5年10月24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围绕“平安中国”主题,推出大型媒体行动——《平安中国》的宣传,重点对受到中央政法委、中央综合治理办公室表彰的全国102个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的平安建设进行全面解读,集中展示这些地市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新经验、新成就和新举措,包括城市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预防青少年犯罪、安全单位创建、安全社区创建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创建“平安城市”的浪潮。
虽然我国的平安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平安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尚无统一的界定。但许多城市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如广西南宁市提出的目标是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秩序良好、司法公正、群众满意。
广东东莞的目标是将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着力构建‘五个机制’,努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对城市安全的内涵理解不同,所采用的标准也各有千秋。有些城市强调打击邪教组织,有些城市注< | [1] [2] [3] |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