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专家张义军访谈录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
中国的雷击灾害十分频繁,受灾率高,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中国有21个省、区、市雷暴日在50天以上,最多的可达134天。近年来,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仅1998年和1999年两年的统计,中国因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以上的有38起,雷暴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这里是中国气象网《嘉宾访谈》栏目现场,我是主持人徐丽娜。
现在已进入夏季,到了雷电的高发季节。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危害我们人类生活的、仅次于洪涝灾害和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每年都会发生被雷电夺去生命的事件,雷电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科学的认识雷电?做好雷电防御工作,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今天邀请到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义军和大家谈一谈雷电方面的一些知识。
张所长,欢迎来到我们访谈现场。
首先想请您给先讲一讲雷电形成条件,以及它分为哪些种类?
[ 张所长 ]
其实,雷电是包括了打雷和电闪。雷电是大家都遇到过、或者看到过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的情况,应该说主要发生在强对流天气情况下,特别是一些大雨、冰雹等,类似这样一些强对流的天气过程。闪电的发生主要是伴随着雷暴发展的一个过程。因为雷暴发展过程中云层中有电荷的累积,当电荷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形成很强的电场,电场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造成空气的击穿,这样就形成了雷电。
那么,从雷电的类型上来讲,专业上主要有云闪和地闪两类。云闪指的是,闪电是发生在云层里;地闪是指闪电发生在从云到地之间,就是达到地面上的这类闪电,一般叫它地闪。
[ 主持人 ]
就是说根据它出现的场所不一样分为云闪和地闪?
[ 张所长 ]
对。
[ 主持人 ]
雷电出现的时候不是独立地出现的,而且是伴着大雨、冰雹这样的一些天气现象出现的?
[ 张所长 ]
对。
[ 主持人 ]
那么雷电的发生,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比如说它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容易出现?
[ 张所长 ]
通过统计平均数字来看,它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并不是说这一次闪电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会发生在哪个地方,这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因为闪电一般是伴随着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的,那么强对流天气过程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也可以分析出雷电出现的一些规律。我国雷电发生的分布是不太均匀的,我们的统计分析看,在我国雷电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南沿海一些区域,青藏高原也是一个雷电的多发区。
另外,从雷电出现的时间分布上来讲,主要还是在午后,一般闪电出现的峰值出现在15点到16点这样一个时间段里面。
[ 主持人 ]
它还会有一个集中出现的时间段?
[ 张所长 ]
对。
[ 主持人 ]
那为什么青藏高原为什么也会是一个雷电的多发区呢?
[ 张所长 ]
青藏高原有其独特的天气背景条件和热力条件,所以雷暴形成的比较多。但是青藏高原上的雷暴时间比较短,一个雷暴过程可能产生的闪电也并不是很多。不过雷暴发生的次数比较多,造成了一个相对来讲是比较高发的地区。当然,它和我们国家南方地区相比,还是比较低的。
[ 主持人 ]
刚才听你一直在说“雷暴”,而我们常说的是“雷电”,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吗?
[ 张所长 ]
我们指的雷暴是整个天气过程来讲的,雷电是发生在雷暴里面的雷电这样一个天气现象。
[ 主持人 ]
那么在刚才说的有云闪和地闪两种,哪一种对我们人类的生命财产危害比较大呢?
[ 张所长 ]
那肯定是地闪。
[ 主持人 ]
这种闪电是不是距离我们近?
[ 张所长 ]
对。因为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下雨的时候有闪电从云里面直接对地打下来,其中伴随有很强的发光。有很响的雷声的闪电会造成房屋的损害,包括人员的伤亡等。
[ 主持人 ]
都是由地闪引起的吗?
[ 张所长 ]
对。
[ 主持人 ]
那么地闪在雷电里面占了多大的比例?
[ 张所长 ]
从统计来看,地闪的比例大概是占了总闪电的三分之一,有的时候可能还会要强一些。一般情况,地闪在整个雷暴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但是它多数发生在雷暴的后期,也就是雷暴快要消散的这样一个阶段。
[ 主持人 ]
我们曾听说过有“雷击村”,就是说村落雷电特别多,只要有雷雨天气,这个地区大都会遭到雷击。那么这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这样?它跟地形、湿度甚至是植被是不是都有关系呢?
[ 张所长 ]
应该说相对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因为刚才讲到雷电它应该是伴随着雷暴发生的,雷暴其实是一个天气过程,那么这个天气过程从它的发生、发展、到演变应该说是与地形等因素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觉得山区可能雷暴比较多,平原相对来讲就少一些,或者说一个雷暴过程在经过山脉的时候就会有所加强,这还是与地形有关系的。那么关于“雷击村”本身,可能还主要还是雷暴发生的比较多,雷暴的过程比较多,那么自然遭遇雷电的过程就会比较多。
[ 主持人 ]
去年,江西省评选出的十大的气象气候事件中,就有一件是,雷击死亡人数是居全国各省第一,是不是因为它的山地比较多?
[ 张所长 ]
这个可能还不能完全这样说。
我记得去年六月份,主要的几次比较大的天气系统过程经过江西,那么在这些天气过程里面发生了很多的闪电,这些闪电造成了比较多的损失。
[ 主持人 ]
曾有报道称,中国近十年的雷电灾害是呈上涨趋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是不是上涨的?
[ 张所长 ]
雷电灾害本身来说,我们把它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灾害,另外一种我们叫做间接灾害。直接灾害是指雷电直接打到物体上,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另外一种是间接灾害,是指雷电并没有直接打到,而是打到附近,产生了灾害。因为雷电本身发生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电磁辐射就会在一些电路或者天线上耦合出很大的电流或者是高电压的这样一种脉冲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会造成我们电子设备的损坏,那么这种损失我们就认为是间接的损失。 随着我们大量的电子设备的采用,这样的损失在逐渐增加,所以造成了近十年来雷电造成的损失上涨这样一个情况。
[ 主持人 ]
也就是说,这种上涨跟我们自己生活上一个变化还是有关系的,是吗?
[ 张所长 ]
对,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我们通过在雷电方面所做的工作,对雷电灾害的统计做得也越来越好了,以前我们收集的这些资料可能比较少,现在逐渐多起来了,那么统计的结果的数量也在增长,这也是一个因素。这也体现出公众对雷电所造成的危害的关注度现在越来越高了。
[ 主持人 ]
那么近年来雷电灾害有没有一些新的特点?现在又在讲气候背景、大气环流影响等,这会不会在雷电形成上有一些影响?
[ 张所长 ]
如果是说到一些新的方面,可能还是随着气候变化大环境的改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在这些极端天气事件里,也包括了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发生。从雷电灾害的本身来讲,就是刚才我们讲雷电造成的电子设备的这种损害,应该说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新的趋势。
[ 主持人 ]
也就是说,这是灾害上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了,而自然条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 张所长 ]
对。
[ 主持人 ]
为了防止雷电灾害给我们社会公众带来这么大的损失,中国气象局在雷电检测、预警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 张所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