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境

 

公安部消防局提醒:公众场所火灾逃生有五大要诀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2009-3-4 11:45:00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十一”长假期间,有些场所必然会聚集大量群众,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公安部消防局今日提醒,要掌握五大“逃生要诀”。

    一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多数人会感到恐慌,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要临危不乱,先观察火势,再决定逃生方式。

    二是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自救逃生。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先恐后朝一个出口拥挤而堵塞出口。

    三是自制器材逃生。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要学会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逃生,如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作为防烟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帘用水浇湿后,堵住门口阻止火势蔓延;利用绳索或将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

    四是寻找避难所逃生。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进去的房间,如厕所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无论白天或者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险境。

    五是在逃生过程中要防止中毒。公众聚集场所有些部位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海绵、泡沫塑料板、纤维等装饰物,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逃生过程中应用水浇湿毛巾或用衣服捂住口鼻,采用低姿行走,以减小烟气的伤害。

    公安部消防局还提醒,人身上着火不要惊慌、奔跑,应立即将衣服、鞋帽先脱掉,或踩或浸入水中,尽快将火熄灭;如果来不及脱,可就地滚动,将火压灭;也可向身上喷水帮助灭火。如果刚好附近有水池、池塘、小河或其他较浅的水域,可迅速跳到水里灭火。(记者 徐伟)

 

上一篇: 火灾逃生的策略 2009-3-4 
下一篇: 娱乐场所火灾逃生应掌握四种技能 2009-3-4 

关于我们 | 服务细则 | 服务说明 |站点地图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电话:010-687305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7号国际财经中心C座1401
承办单位:中国安防行业网 电话:010-63326302
版权所有:北京寰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77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