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介绍 > 正文

矿山应急救生系统

[来源]  [作者] 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 2010-5-13 11:05:00

  近日,“矿难‘焦点一小时应急救生’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领导、国家局安全专家和矿山企业代表以及安全解决方案企业代表向日葵国际集团等就 矿难“焦点一小时”的应急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向日葵国际集团提出的“矿山应急救生解决方案”得到了与会各方专家代表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矿山生产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焦点1小时”,矿难 “头号杀手”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日趋增大,与之相伴随的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规模矿山开采与矿工生命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大工业生产和生命价值的关系,如何在能源开采与安全生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如何将矿难伤亡降低到最低,无疑是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重要命题。

  历年来,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透水、冒顶以及由此引发继发性事故一直是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上述事故存在破坏力大、事故原因复杂、易导致连锁事故发生等特点,使矿难发生后大约“1个小时”的外部救援措施无法及时展开,而在矿井下由矿难带来的中毒、窒息、溺水等却构成了矿工的“头号杀手”,大约超过90%遇险矿工的死亡正是在这关键的“1小时内”,业内称之为“焦点1小时”。

  “针对‘焦点1小时’至今尚无根本的解决之道”来自矿山企业的专家对目前的矿山安全保障系统表示无奈,现今的安全救生措施相对滞后,在接近矿难发生临界点的事故救生设备设施处于空白状态,因为井上救援行动对遇险矿工真正起到的实质性作用是在矿难发生1小时之后,而大多遇险矿工的死亡正是集中在这致命的1小时。

  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作为矿山开采的特殊性来讲,不可预见性高,即使在安全管理完备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发生意外情况的可能性,这个时候应急救生设备设施的完善就成了遇险矿工最大的生命希望,是保证矿工生命安全最后的一道防线。但现阶段“焦点1小时”问题给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一个盲点,填补这一“盲点”已成为政府和矿山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亮点:“主动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结合” 救生理念

  使遇险矿工的“被动待援”转化为“主动自救和外部救援相结合”的应急救生理念成了这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

  向日葵国际集团总裁林中选认为:在矿山井下作业面放置一个具备抗压、防毒、防水、隔热并能提供必要生存条件的应急救生舱,当矿难发生后,为矿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有氧气供给的避难空间,是规避“焦点1小时”的有效途径,也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赢得宝贵时间。与此同时,鉴于事故突发性和实地因素考虑,应建立以矿难气味预警、矿工撤离、进舱避难和快速救生风筒营救四个环节为一体的矿山应急救生系统的解决方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矿难伤亡……

  来参会的矿山企业代表也表示:从目前矿难伤亡事故的表现来看,不能够为矿工提供一个有效的第一时间“避难所”是造成矿难大规模伤亡的主要原因,向日葵国际集团的整体思路就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的,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矿山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应急救生系统”,并配合外部积极的救援工作,无疑将最大限度的提升矿难应急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如2004年10月20日,河南省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一起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引发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935.7万元。事故发生后,巷道内瓦斯浓度迅速上升,加上之后的瓦斯连锁爆炸,使得大批的矿工在“一小时”内由于中毒、窒息、爆炸等原因死亡。如果在事故的第一时间内,未遇难矿工能够形成一套合理的自救机制,能够有一个安全的临时避难所,能够多坚持几个小时或几天,那么随着外部救援的积极开展,相信一部分人甚至更多人的生命还是可以挽回的。

  记者认为,打破目前单纯依赖外部救援的矿难应急救援模式,以“内外结合”的形式,积极发展内部“自救”,无疑将从根本上解决“焦点1小时”问题。但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内部“自救”与外部“援救”是密不可分的,在强化矿企综合治理的前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消弭中国矿难伤亡不和谐音符的关键所在。因此,推广应用“一小时”矿山应急救生系统势在必行。

  据悉,该公司研发的“矿山应急救生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在9月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亮相。

        上一篇: 井下音视频记录仪
        下一篇:生命探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