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作者] 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 2010-8-7 8:02:00
7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塑料化工厂发生爆炸,导致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就在同一天,松花江流域突降暴雨引发山洪,吉林省永吉县城7000多个化学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危及下游居民用水安全。暴雨和爆炸,让我们再次反思城市繁荣与城市安全的问题。
2003年以来,国内各地掀起了发展重化工业的热潮,布局混乱而且过于集中,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2006年中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的结果显示,总投资约1万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在长三角地区,靠近上海地区的一个半径为150公里的“扇面”范围内,聚集着“世界最大的石化工业区”。
一边是繁华的城市经济,一边是危险的化工邻居。化工企业沿江布局,演变为城市中的隐型炸弹,地方政府和相关规划部门难辞其咎。
城市规划缺乏远见,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让城市不再安全。化工产业是南京的支柱产业,栖霞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划为化工发展区,其中的塑料厂、地板厂、石料厂、液化气厂是南京诸多化工产业链上的一环。栖霞区原本为南京远郊区,距离南京市中心大约30公里,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原本较为偏僻的区域逐渐成了人口密集区,化工厂区也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废弃工厂附近两公里范围之内,有十多个居民小区、幼儿园、超市、家具城等,一片“社区包围厂区”的繁荣景象。虽然2003年始,南京市政府开始拆迁此区域,然而,密布的化工管道还是如同悬挂在居民头上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在北京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2005年东四环的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炸后,北京市决定将包括化工厂、焦化厂在内的污染企业全部搬迁到五环以外。可是,短短几年时间,五环外如今也楼房林立,小区遍布,难道刚刚建设的企业又要再一次外迁?类似这样不断外迁、不断扩张的场景,在各大城市轮番上演。
不可否认,几十年前规划者在设立这些化工区的时候,曾经考虑过重化工企业的危险性,把它们规划于当时的城市郊区。但后来迅猛扩张的城市化,又把这些偏远之地变为繁华区域,化工园区变成了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创新城市发展动力,不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格局,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会使社区不断包围厂区,南京化工厂爆炸的悲剧也会一再发生。
据调查,此次爆炸的原因是施工工人野蛮拆迁,挖断乙烯管道,液态乙烯泄漏遭遇明火,引发爆炸。在一个多月前,栖霞区迈皋桥附近就曾发生挖断管道乙烯泄漏的事件,不得不紧急疏散附近居民。除了栖霞区,在南京东北角的六合区还建有45平方公里的南京化工园,在一个以化工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工人,用普通工具进行野蛮盲目的拆迁,危险性可想而知。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也是城市安全与繁荣的根基所在,对于一个化工管线纵横交错的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和建设尤为重要。然而,南京市并没有专门的地下管线协调部门,也缺乏统一的地下管线档案。化工管道、自来水、污水、电话、电力、光缆、煤气、天然气、热力网等管网错综复杂,分别由几十个单位建设和管理,这些部门不仅各行其是,也不互通管线档案,你建你的,我挖我的,地下管线一团乱麻,野蛮施工遭遇易燃易爆的化工管线,自然事故频发。
不幸的是,尽管事故频发,南京市政府仍然在城郊人口密集区建设大型化工项目,栖霞区的房地产建设依然如火如荼。除了2001年建设的南京化工园之外,南京市政府不顾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投入28.6亿元的金陵石化PX项目2008年正式投产。该项目北临长江黄金水道不足1公里,南临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距离南京市中心大约25公里,离栖霞区的仙林大学城不足3公里,化工园区与居民区、联排别墅区仅仅一墙之隔。
实际上,国际上的PX项目与城市的距离有严格的限制。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的项目与较大城市的直线距离一般大于70公里,马来西亚年产45万吨的PX项目距离吉隆坡238公里。金陵石化PX项目与居民区仅在咫尺,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危及附近数十万居民的生命安全,并对长江下游地区造成严重污染。
化工产业是南京的支柱产业,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难免会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忽略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如何既发展城市经济,又保障城市安全,是对城市管理者的挑战。只要GDP不要城市安全,最终损害的是一个城市的未来和生命力。(作者为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