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现状 > 正文
热成像在安防领域的现状
中国安防行业网    2017/2/26 10:38:00    关键字:安防,监控,热成像      浏览量:
  据国外知名市场调查机构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2015年-2022年,全球红外成像市场将从64亿3000万美元成长至113亿6000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32%,而增长的主要原因得益于红外成像的商业应用(红外成像摄像机特殊的特性,能适用于温度记录及被动视觉增强应用,能提供在烟雾环境下更好的视觉效果。


  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国内与海外市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海外市场经过几家如FLIR、安讯士等国际顶尖厂商的多年经营,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这从海外市场对热成像监控产品的广泛认可便可见一斑。在国外众多机场、港口、重点商业场所、私人住所周边都可以看到热成像产品。从相关行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热成像监控产品在整个热像产品中的比率逐年增大,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是热成像产品所有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当然,这个数据并没有像普通可见光监控的发展速度那样激动人心。

  对比海外,在国内市场,总体上热成像产品的发展速度较快,但还远没有达到爆发式增长的模式。热成像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在应用方面,典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在线测温、森林防火、人体测温、水利、海岛监控等等,这些行业专业性很强,特别适合于热成像产品,其项目成本普遍很高,所在环境相对恶劣,项目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昂,爆发式发展的难度较大,因此这一细分领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总的来说,在这些行业出现与应用的热成像产品各家技术水平、制作工艺等方面差距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探测器来说,绝大多数厂商使用以FLIR为首的进口探测器,主要从欧洲或美国进口。但他们针对中国贸易时是以模组形态出口中国,并作出了种种限制。国内厂商拿来组装成自有品牌,在二次开发及制作工艺上受制于人。

  其次,从产品功能来说,主要分为监控型以及测温预警型产品。监控型产品市场使用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基于厂商不需要深入二次开发,产品主要提供实时视频图像,开发程度低,成本相对来说较低。测温预警型产品涉及测温算法及校准工艺,开发程度高,成本较高。由于进口测温型产品供应商不提供测温核心技术,需要国内厂商依据自身实力来进行研究,困难较大,成本居高。

  第三,从产品结构形态来说,目前国内几个典型的应用如上面提到的电力在线测温、森林防火、水利、海岛监控等等,其产品结构需求量最大的还是云台型产品,并且发明了国内特有的双光谱结构,利用可见光设备来弥补热成像细节不够的短板。目前绝大部分厂家所提供的双光谱设备都是以拼凑类为主,内部各个部件,如热成像摄像机、可见光摄像机、云台、交换机等都出自不同厂家,其本身集成度非常差,设计上有明显缺陷,导致虽是双光谱,实际上也只是单纯的拼合在一起,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双通道联动,体验感普遍较差,行业应用也很窄。

  这几年,随着热成像国产探测器的慢慢崛起,加上已有众多的大小厂商具备了生产热像产品镜头、机芯模组的能力,一些做监控产品的龙头厂商对热成像也高度重视,已经相继推出基于非晶硅和氧化钒的探测器,效果上已经可以媲美国际领先企业,这些探测器一旦实现量产,将打破核心部件长期被国外厂家垄断的局面,使热成像整机价格快速下探,加上这些企业强大的研发团队,在产品整机结构上,首创推出单IP、单主控的双光谱云台、球机、筒机设备,真正实现了双通道的深度融合,并尝试将智能分析算法植入热成像摄像机,定能催生新的应用和需求。热成像光学镜头方面,几家国内供应商在镜头批量生产工艺、光学材料的研究方面也有很大进步,随着价格更低的光学材料进入实际应用,热成像产品广泛进入民用领域只是时间问题。热成像产品技术进一步逼近国际先进水平相继发力开始打造出真正适合监控行业的产品。不过,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默契配合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培养。

信息拓展:

“2017中国光电+安防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6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

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博览会是国内唯一光电子及交叉应用行业科技类展会,已成功举办八届,是中国规格最高的光电专业展览会。

2017中国光电+安防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有国内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展示和讲解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成果,同时邀请国内用户单位代表和行业专家共同深入探讨我国微光、红外及可见光技术在军民两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欢迎各相关单位参与论坛及博览会。更多详情 http://news.21csp.com.cn/c32/20170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