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增长点是芯片化后,走向民用市场。目前人脸识别最大的问题是受光线、角度、速度等的限制,从而使识别效果不理想,随着相关附件的提升,人脸识别终将突破瓶颈。”——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市场策划吴维嘉
一、 首先请您介绍下贵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上海银晨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核心技术研究、应用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0万。公司前身为1999年7月注册成立的成都银晨网讯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4月,银晨科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中科院计算所——银晨科技面像识别联合实验室,共同对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展开深入研究。目前,该实验室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研究机构。
2002年11月,我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在中共十六大上取得成功应用。2004年3月,银晨科技以“人脸识别系统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了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银晨科技作为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唯一的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致力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九年多以来,公司在人脸识别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共取得了18项国家专利,50项专利申请被受理,取得软件著作权近20项。公司研发团队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开发出了软硬件产品10余项。其中基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平台开发出的人脸检测和识别系统,是迄今为止全球首家推出的人脸识别专用嵌入式应用系统。公司的人脸识别产品在金融、公安、军队、政府部门、教育等行业已经进行了成功的推广应用。经过九年多的艰苦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领先者,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影响。
公司目前在北京、成都、长沙、济南、海口、广州等地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负责当地的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
二、贵公司何时开始定位于生物识别?与同行相比贵公司有怎样的特色?尤其请您详细介绍下贵公司的人脸识别如何成功应用在世博会上,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水准,凭借哪些优势取胜等等?
公司自1999年成立开始就致力于人脸识别,与同行相比: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更高,产品产业化程度更高,产品更丰富,专利最多,成立最早的专注人脸识别企业。银晨已经成为世博会安防重要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世界各地将有大量的旅客涌入上海,在目前国际反恐和国内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急需运用高技术手段加强对上海世博各个方面安全的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世博顺利举办的迫切要求。
在公安方面,我国公安机关开展的“网上追逃”斗争,运用了网上挂牌督捕的方法,把逃犯的照片、身份证、特征资料上网发布,各地抓捕到的犯罪嫌疑人通过网上查询、比较,可以确定其是否为网上通缉逃犯。但这种方法的判断要通过人工进行多种技术鉴定,对证件资料假冒或没有身份证件的犯罪嫌疑人查证存在较大难题。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只需摄下疑犯人脸,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人脸特征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心数据库,系统即可自动与数据库中的逃犯人脸比较,迅速准确地作出身份判断。
人口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管理是“平安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活动日趋频繁,上海的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此外,今年“两会”期间,户籍制度成为热议话题,国家发改委专家提出了5年里取消户籍制度。这些都给公安户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各种假冒身份证件泛滥成灾,借助于现有技术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身份证件的防伪,而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目前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已经推广使用的防伪可机读的第二代身份证相结合,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除了公安、安全、军队、金融等行业市场外,民用安防领域对基于人脸识别的数字化安全与认证产品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巨大的。通过前期广泛的调研,我们发现,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居民小区、学校出入控制等诸多方面都迫切需要防伪防假冒性能优异的身份鉴别技术以取代(或是增强)目前所普遍采用的用户帐号/密码/数字证书模式。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 ( NIST )/ 联邦信息处理标准 ( FIPS )认为, “虽然依靠口令是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并不令人满意。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更先进、更安全、性能价格比更高的认证方法来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
解决方案
方案一:大规模城市人口信息人像比对网络系统
随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在各地的全面实施,完善的人口信息资料,近期清晰的人像数字图片将成为服务公安现实斗争的巨大资源。在现有人口信息资源与设备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用少量的投资建设符合实战需要的人像比对系统,为户证、治安、刑侦、安保等业务提供高科技业务手段。因此,建设以常住、暂住人口数据为基础,连接CCIC追逃系统,并完成对挡获人员的登记核验,实现城市级数据共享,可提高公安系统的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的人口信息管理。
人像比对系统网络版基于公安专用网络平台,采用Browser/Server多层结构,连接现有各种业务人像库,可无缝链接进入现有的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快速查询详细资料,鉴别身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广泛的可用性。
1. 系统业务功能
本系统重点实现对挡获人员登记管理、比对查证与事后处理,同时人像比对还可用于刑侦查案、维护社会稳定等等业务上。
1)寻人寻亲:
对老百姓或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的照片,直接送入系统进行比对检索,人工确认。
2) 派出所挡获违法人员:
对派出所挡获的人员,登记笔录,对于其中一些少数民族、聋哑人或保持沉默者等无法查证身份的人员,可拍摄照片送入各种照片库中比对,排查涉及大案要案人员,以免漏网;或查证其前科,累计处理。
3)查证无名尸源:
需要查证无名尸源时,先拍摄正面照片,送入计算机,如果照片闭眼、破损或变形,可用人像合成系统或人工绘制一幅标准照,送入比对系统比对查证。
4)目击者描述排查:
获得现场目击者对嫌疑人的形象描述后,可用人像合成系统或人工绘制一幅标准照,送入比对系统比对查证。
5)获得视频监控人像:
一般监控系统针对场景,得到的涉案嫌疑人的图像都有模糊、偏转、逆侧光等质量不佳问题,这时需要根据图像用人像合成系统或人工绘制一幅标准照,送入比对系统比对查证。
6)公共场所集会:
在政府、球场等公共场所,时常会有些人员滋事,此时公安干警不便直接带人处理,可以采用长焦摄像机拍摄特写镜头,如果效果不够好可以用人像合成系统修正,送入比对系统比对查证。
7)常住人口的比对查询、暂住人口的比对查询、重点人口的比对查询、CCIC在逃人员的比对查询:
在获得目标数据后,采用关联的方式在上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
业务流程如下图:

2. 项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