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孩子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集合场所,校园的人群密度很高,往往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就聚集着几十个学生,这种人群密度是远高于一般公共场合的。高密度人群导致在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出入口过度拥挤而难以逃身,更何况高密度人群本身就很容易在上学、放学上下楼梯的高峰期引发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可以说是中小学校园中最容易发生的意外,教育部也曾发出通知要求采取各种措施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但就在2006年11月,江西省某中学还发生一起踩踏事故,造成6人死亡39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其次,除高校外,中小学校园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幼儿园就更不用说,这种情况与一般的公共场所很不相同。未成年人的智力和体力发育往往都尚未成熟,缺乏逃生和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一旦发生意外,在心理上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应对,错过逃生的最佳时机,而即使找到了逃生路径,在体力上也可能力有不逮,缺乏逃生能力。
第三,发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暴力事件等让家长和学校防不胜防。如2004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15名孩子被该幼儿园门卫砍伤,一名幼儿被砍死。2004年9月,山东莒县第一实验小学的25名学生被闯入学校的持刀歹徒砍伤。这些悲剧的发生,不仅给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所有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恶劣的影响。而发生在校园内的偷盗事件不仅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更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和谐音符。
第四,教育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动,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日常情况。也是家校双方在处理突发事件的一项必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