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警器材服务公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工程和产品并驾齐驱,自己研发生产报警器较多,但是可靠性和工艺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而这时候社会上陆陆续续也出现了一些报警器,于是便成了报警服务器材公司主要承接工程,买别人产品安装的趋势。为了保密起见,北京市公安局规定:凡是涉及技防产品的工程必须由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报警器材服务公司去安装,而且在刑侦案件的调查过程中,民警只要发现没有装报警器的单位就动员安装报警器,于是他们的工作量相继大幅度的增加。这时,报警器材服务公司转变了工作思路,将之前“出方案——买产品(用户单位)——安装”,改为“出方案——买产品——安装”全部流程由报警器材服务公司负责,然后直接跟用户单位结算的自我经营模式。
摸索——管理安防
1986年,徐老师调入到中国人民大学物证鉴定中心做物证鉴定研究工作,1994年回到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工作,六年之隔,这时的安防俨然已经不是当年的安防的发展情形,强劲的市场需求已经亟需市场管理者来理顺行业发展、牵引行业走向更远。
1994年,却正赶上国家要求政企分家的政策,北京市报警服务公司与北京市公安局技防办这两块牌子必须分开,公司只能从事报警设备的工程安装服务,是经营的实体,而对行业进行管理的任务,就落到北京市公安局技防办的肩上。徐老师就回到了技防办。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市公安局技防办成立后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去管理这个新生的安防行业?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方考察、借鉴,最终确定先尝试给企业发证的办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将企业分为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和工程三块,先给生产和销售企业发证,发证前备案,之后变成政审环节。
可是企业为什么要接受你的管理?管理需求在哪里?这就是考验管理思路正确与否的环节。徐老师谈到,对于一个新兴的行业,正如一颗正在成长的树苗,对他的管理不是遏制,而是扶植,要不断去掉细枝末节,才能助于它成长为参天大树,于是对安防行业的管理,也完全采取的是扶植性质的管理,北京技防办管理初期,主要是与首都综治办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首都综治办主要是宏观方面管理,北京市技防办负责具体的工作。给企业发证的方法之所能够行得通,是因为市场需求,获证企业比没证企业更有优势,这个证件就像一个认可和担保,企业需要这个担保,用户单位也需要合作商有这样的认可。于是这些年,也一直延续这样的一套思路,北京技防办以独立部门的形式对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整个国内安防市场的管理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在技防办工作之初,徐老师曾经负责《安全技术防范》这本杂志的编辑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份安全防范方面的专业性杂志,它的创刊目的在于扩大技防的范围和影响,杂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安防理念、介绍安防器材、设备等专业知识以及刊登一些经验性文章,当时的发行渠道主要有:北京内保单位;安防行业、企业。杂志发展成熟后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成为一本社会化和商品化的杂志,而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6年7月,经主管领导部门社团办批准成立北京安全技术防范学会。北京安全技术防范学会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个专门从事安全防范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学术团体。
学会的主要任务是跟踪世界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讲座、学术讨论、学习、访问等进行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通过培训、讲学广泛提高我市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在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北京安防专家库和信息库,协调发挥专家特长,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对安防系统工程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及系统的鉴定与验收;建立展示中心,开展安全防范技术科学普及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学术研究座谈会及专家讨论会,征集学术论文,为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和指导行业技术的发展,当好参谋。
北京安全技术防范学会的成立与北京技防办、北京安防杂志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全面覆盖安防行业的各个面。把北京市安防管理推向一个高潮。当然这种管理不是行政性的,是引导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