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检索: | 文章检索: | ![]() |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Expo 2010)于2010年5月1日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展期从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共持续184天。
这是一届规模空前的人类盛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逾7308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28万人。184天会期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各类场馆及配套设施运转良好,展示、活动和论坛顺利举行。在国际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的形势下,举办如此世纪性盛会,其安全性尤为人们关注。因此,上海世博会投资中也有相当比重被用于各项安全措施建设。
世博会是世界多元文明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发展崛起的重要标志。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中华民族勇于拼搏、努力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精神面貌和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国家形象,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世博会基本情况
上海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南部的黄浦江两岸,东起南浦大桥,浦西园区西至卢浦大桥,浦东园区西至浦东后滩地区,北接浦西的中山南二路,南靠浦东的浦东南路,陆路规划面积5.28平方公里,沿江水岸长度约8.4公里,共分为核心区、控制区、停车区、附属区和核心管控水域五大区域。园区设有8个陆路参观人员出入口、4个水门出入口、1个轨道交通出入口和1个VIP出入口。园区还设有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并设有车行主干道和车行支路,供园内公交车辆行驶;安排22艘世博专用轮渡往来于园区黄浦江水域的专用码头,满足参观人员的过江需要;还建有总长4.6公里的高架步道,供参观人员自由行走。
运营期间,园区开设运营指挥中心,统一负责园区交通、安保、票务、活动、接待、物流、商业、参展者服务、参观者服务、设施保障、出入口管理、志愿者服务等信息汇集、指挥调度、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同时,还设立AB片区、C片区、DE片区、城市最佳实践区、公园片区、世博村6个片区管理部和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世博中心、非洲联合馆6个场馆管理部,具体负责各片区、场馆的日常运营管理。
二、世博会安保系统的特殊性
曾有人认为,上海世博会的安保科技系统只需要延用北京奥运会上的技术和经验即可,然而事实却远非这么简单。
首先,时间长。世博园区从开园到闭园一共半年时间,如果加上之前的试运行阶段和之后的免费开放阶段,则要跨越3个季度,这也是对安保科技系统的一个很大的考验。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高温、台风多发季节,而安全控制系统有上百个设备箱裸露在室外,这对安保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次,地理环境复杂。由于上海世博园区集中在黄浦江两岸,含浦东、浦西两个园区,附近又有众多高楼大厦,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就要求建立一套覆盖世博园区、黄浦江水域、周边高层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以防范来自园区周边、水域、高层的安全威胁,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参观人员多。上海世博会目标观众为7000万人,预计(累计人数)将达到1.2亿人次,如此开放的环境和高密度的人群,就要求世博安保工作不能破坏宽松和谐的参观氛围,这也给工作带来更多不可控的因素。
上海世博会园区安全控制系统针对世博园区的特点和安保需求,综合应用了智能视频分析、智能电子围栏、人像识别、水下目标探测等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形成了多层次水、陆、空立体安全防控体系。该系统为世博园区的整体安全态势构建、辅助安保指挥调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产品及技术应用
(一)高清、智能规模化应用
为保障世博会的顺利进行,此次世博会开创性、大规模地应用了各种先进的安防技术,使得高清、智能的安防理念离日常生活又近了一步。
在世博安保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浦东城区高清监控覆盖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一视频监控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高清监控项目。此项目有1万多个监控点,大规模采用了高清技术,成为中国监控市场上第一个大型高清监控工程;再如世博五大永久性建筑之一的中国馆,大规模启用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其中涉及100多个智能视频分析点(包括高清摄像机和智能跟踪球机点),成为整个世博园区部署智能分析点数量最多的场馆。
在世博中国馆的智能监控系统中,智能和高清的理念也运用到前端监控点、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等各个重要的部分。例如在前端,由于中国馆周界线长,每个监控点的距离在100米以上,只有部署拥有更宽视场、掌握更多细节的高清网络摄像机和智能分析点,才能确保在入侵事件发生时,触发摄像机能抓拍到高清晰的报警图片,并保存在系统服务器中,为报警查询、取证提供有力的证明。为了满足中国馆和其他场馆全方位的智能监控需求,技术人员在馆内各重要区域、监控中心等各部位也部署相应的智能设备,如智能高清网络摄像机、智能DVR、智能分析服务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主机等,实现高清图像抓拍、检测和跟踪非法周界入侵目标、异常事件检测、摄像机异常状态检测、智能事件后检索等丰富的功能。全面的产品线、丰富的智能分析功能,为中国馆架构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智能监控系统,确保场馆安全运行。
(二)等同于人民币级别的票务防伪级别
世博会门票的防伪和票务系统数据传输加密采用我国自主密码算法,蕴含了非常高级的加密技术。其防伪等级被上海市质监局公布的地方标准《世博会电子票务系应用规范》规定为等同人民币的级别,此标准还对门票在使用中应具有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和防伪特性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据介绍,这种我国自主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已在2010年度上海国际网球大师杯赛票务系统中得到了验证。按该标准规定制作的网球大师杯赛门票,共发行10万张,发现2500张各种类型假票,全部被挡在赛事场馆外。
门票的每个扇区、每个字段都得到了加密。所以即使有“黑客”攻破加密技术,也只能局限于攻破其中的某一张票,而不可能大规模地对数据进行篡改或窃取,从而实现世博会门票的防伪造和防变造。
上海世博会基于RFID技术的世博会门票应用系统,不仅能满足世博会对门票系统安全、可靠、快速识别的需求,同时也是一个针对大型活动的、通用的数字化门票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在大型展览、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中推广。通过世博票务系统项目,可形成RFID门票系统的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并建立典型应用的系统架构,积累丰富的管理手段和经验,为RFID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奠定基础。船舶装上“电子身份证”。
(三)GIS指挥系统发挥强大功能
世博期间,世博专用客渡船、游览船及交通船将承载园区外10%、园区内20%的游客,每天约有150艘次往返园区内外、650艘次在园区内往返浦东浦西,还有约1200艘次的过境船舶和客运交通流。
为实现对世博会期间抵沪船舶的全方位监控,提高监管效率,海事部门已完成了“船舶动态管理系统”、“船舶、船员信息报送平台”的开发,并建成了基于GIS技术的世博水上交通指挥系统。
基于GIS技术的世博水上交通指挥系统,涵盖船舶现场验证功能、指令传递功能、信息通报功能、应急保障及综合查询功能等,相关水域内船舶的报备信息、船舶动态、审核结果、管控要求、安检和现场检查信息等数据均能在该指挥系统上进行显示。在世博会期间,该系统将24小时不间断地向环沪水上“护城河”相关单位发送来沪船舶及船员信息。
此外,上海边检部门和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公司联合研制的“外档船舶监控系统”和“口岸卡口门禁系统”也于近日在上海外高桥口岸投入使用。
(四)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据了解,长江上海段江面宽阔,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水上交通事故易发,特别是夜里江面漆黑一片,寻找失踪人员难度较高。而目前仅吴淞码头每日进出船只已达3000余艘,靠人工识别、检查,根本无法处理这么复杂的水上交通问题,更无法达到“逢疑必查”的世博安保要求。
为此,新型的巡逻艇上配备了电子海图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仪以及流动电子摄像头和红外线探照灯的安保设施,指挥中心也能随时能查询江面上的船只行进情况。
巡逻艇上安装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相当于给来往船只都能设置了一个电子“身份证”。点击显示屏幕上这些船只,就能获取它们的身份信息,包括船位、船速、目的地、航线甚至所载危险品等资料。巡逻艇上的船舶自动识别仪可远距离识别各类船舶,便于及时发现没有“身份证”的可疑船舶并拦截和处置。
而新型巡逻艇上安装的流动电子摄像头,可无线传输信号,实时图像信息不仅在巡逻艇内清晰可见,还能同步传回陆上的指挥中心,在大屏幕上显示。不仅如此,指挥中心还能远程操控这些摄像头,随时查看船上的图像信息,以供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水域动态,为科学决策和指挥处置提供依据。
此外,巡逻艇上的红外线探照灯还能在夜间能自动寻找落水失踪人员,并主动追踪落水人员,便于民警及时发现目标。
(五)RFID结合GPS技术保陆路车辆安全
据世博会方面统计,此次观展观众已突破7000万人次,这些观众95%以上都是来自国内,而且大部分都是来自长江三角洲。为此,上海市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市域世博公共交通网络。
而RFID和GPS技术则为解决车辆管理和车辆安全问题提供了帮助。上海在入沪的车辆上,包括长路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实施动态管控。此外,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涉车涉驾的管理,将具备车辆电子证件和驾驶员电子证件双卡配对、双机识别、过车自动检测、图像触发抓拍、车牌图像智能识别、自动放行、黑名单布控和后台报警等多项功能,为世博会区域车驾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六)最新型轨道交通设施
轨道交通是世博会期间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轨道交通的安全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上海市轨道交通都采用摄像探头、视频监控系统等传统安保设备,而最新型的轨道交通安保设施比传统的监控系统更加先进、灵敏度也更高。这种设备是在一个专用房间里,摆放着人脸识别、气体检测、辐射检测等多种数据处理设备,它们的前端设备则伸向地铁通道、站厅等客流密集的公共区域。
世博会期间所使用的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能准确地捕捉到人脸图像并将其存储下来,形成巨大的人脸资料库,一旦发现通缉犯等不法分子经过,仪器会及时报警;而气体检测仪则能灵敏地“嗅”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当这些气体超过一定浓度时,仪器将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当站内有镭、铀等放射性物质时,辐射检测仪也会及时报警。
(七)智能机器人为世博安保服务
机器人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高科技产品,许多情况下可以替代人完成各种特殊的任务,如排爆、安检、隐蔽侦察和突击作战等。
为本届世博会服务的代表性机器人有三类。一类是微声爬壁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面向反恐侦察开发的紧凑型侦察系统,能在楼宇、飞机表面进行侦查作业。由于根据壁虎仿生设计,这种机器人在噪音控制、运动灵活性、密封方式、壁面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类是带自动抓手的机器人,这是一款中小型排爆机器人,可遥控抓取、处置疑似爆炸物品,配备了锥形前置履带,甚至可以迅速攀爬楼梯。
第三类如同平板一般的机器人则是智能车底检测机器人,主要用于车辆安检搜爆,检查车辆的底部。世博会期间这三类机器人对危险品检测、排爆等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八)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防火与灭火无疑也是世博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火灾安全监控系统应用到世博会的6个场馆中。这6个场馆分别是: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界演艺中心、未来馆、特钢大舞台以及加拿大馆。
该系统由两种火灾探测器和一个自动消防炮组成,能模仿人的眼鼻系统,对空间实施监控。其中“电子眼”可以对空间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而“电子鼻”则是一种感应系统,一旦“看”到或“闻”到烟雾,就会第一时间向系统发回信号。当火苗到达半米的高度时,自动消防炮会在几秒到十几秒内感应到,并以每秒30公升的强度喷水,1分钟内就可以把火扑灭。
四、世博会对中国安防行业的影响
世博会带给安防企业的影响是十分积极的。首先,盛会给整个行业创造出了商机,给每个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其次,使一些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可以跟踪大项目、大工程的具体需求,更深刻地了解用户诉求,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更贴近市场的产品。再次,为使企业更贴近客户、贴近市场,增强提升技术创新的动力,以达到产品的不断丰富和更新的目的。通过盛会的带动,不少安防企业在经济效益上及产品、技术更新步伐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由于这些大型项目的进入,国内安防企业的实力被大家认识并认可。
上海世博会从地面、水面到地下、水下、空中的全方位立体安保体系,让上海世博园成为“平安城市”的一个示范区,并在相关安保技术和产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国平安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