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检索: 文章检索:
第二节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工作

  一、会议动态
  (一)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3月30日,协会在贵州贵阳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长工作会议。柳晓川名誉理事长、王彦吉理事长、靳秀凤秘书长、李建平副秘书长,贵州省公安厅科通处领导,以及50余家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上,靳秀凤秘书长通报了协会2012 年工作重点,传达了公安部关于深入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工作安排,介绍了2012年北京安博会筹备工作。李建平副秘书长介绍了《年鉴》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和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并通报了专家委员会2012年工作重点。《中国安防》杂志执行总编刘存信对协会开展的“创新产品评比”、“为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产品”等工作方案作了说明。参会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在新疆召开
  6月28日,协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柳晓川名誉理事长、王彦吉理事长、李华蓉副理事长、靳秀凤秘书长、李建平副秘书长,公安部科信局李彤处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和新疆建设兵团公安局有关领导,以及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各地方安防协会负责同志共12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靳秀凤秘书长报告了协会上半年在自身建设、业务工作和专家委员会工作及《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编撰工作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业内领导和专家分别作了“信息化引导现代警务变革”、“新疆反恐维稳形势与安全防范”和“推进新疆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与共享”的专题报告。此外,还介绍了“亚欧博览会”、“中国(绍兴)安防城”两个项目情况。
  王彦吉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听取与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协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在认真总结协会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下半年各项工作,尤其要抓好2012年安博会、行业统计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2年12月2日,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王彦吉理事长、李华蓉副理事长、曹开星副秘书长、李建平副秘书长,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张忠孝主任,部分省区公安厅技防办,地方协会领导和企业代表共23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王彦吉理事长做了题为“深化服务、促进规范、夯实基础,为安防行业科学发展做贡献”的工作报告,李建平副秘书长做了题为“发展会员、服务会员继续抓好协会组织建设”的报告。
  与会代表对两个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4家副理事长单位的代表和11个地方安防协会的领导做了大会发言。他们对协会2012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新的一年里和协会紧密合作,在协调联系、技术攻关、标准化建设、树立安防产品品牌等方面推动我国安防行业向前发展。会议还对提交晋级申请的7个会员单位进行了表决。
  (四)全国地方安防协会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3月30日,协会在贵州贵阳召开了全国地方安防协会工作座谈会。柳晓川名誉理事长、王彦吉理事长、靳秀凤秘书长、李建平副秘书长,贵州省公安厅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安防协会负责同志共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靳秀凤秘书长通报了2012年北京安博会筹备工作情况,以及“创新产品评比”、“为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产品”和“中国安防行业调研和统计工作”等工作的进展情况。李建平副秘书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年鉴》编制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专家委员会与地方协会合作情况。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中国安防协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五)全国地方安防协会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5月9日,由协会主办、广东安防协会承办的2012年全国地方安防协会工作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安防协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靳秀凤秘书长在发言中指出,全国各省市的安防行业各有特点,今后应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有利于各省市互通有无,相互借鉴,促进资源整合。广东、内蒙古、安徽、北京等4个地方协会领导结合各地工作情况,围绕规范化建设、行业自律、服务会员、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作了发言。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了协会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编委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21日,《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编委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编委会顾问柳晓川、主任王彦吉、副主任陈朝武、李建平,委员李明甫、王巍、施巨岭、胡志昂以及来自地方公安系统、安防协会、行业企业的其他委员共计3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李建平副主任汇报了《年鉴》2011版编辑工作的情况,并提出了《年鉴》(2012版)在创新编辑工作体制、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优化整体篇章结构、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大发行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编委会领导和委员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年鉴》一版比一版编得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一是协会应加强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为编辑《年鉴》做好准备;二是《年鉴》应增加行业标准化工作动态信息,并反映业内重大事件对行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七)举办“平安高校”建设与安防技术发展研讨会
  7月6日,由协会主办的“2012年全国‘平安高校’建设与安防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靳秀凤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安防行业有关专家、企业代表及100多所高校保卫处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析了校园安防系统建设的现状,介绍了高校安防建设领域的解决方案和最新技术产品,
  探讨了高校安防发展趋势及在安全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推动“平安高校”建设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会员发展与服务工作
  据统计,截止2012年12月底,共有161家安防企业申请加入协会,会员总数较去年增加10%,达到1017家。协会现有副理事长单位63家,常务理事单位122家,理事单位123家,普通会员679家,团体会员30家。此外,在全国26个省级安防协会中,已有14家是协会团体会员,其中3家副理事长单位,5家常务理事单位;在9家市级协会中,已有8家是团体会员,其中1家副理事长单位,2家常务理事单位。
  2012年,协会加强对会员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在对会员数据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协会在网站开辟了会员服务专栏,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和反馈会员发展和其他日常服务信息。同时,协会认真做好办理入会申请、会员缴费、会员换证、会员年审等日常工作,并根据协会章程规定,对转行、中断联系、多年不缴会费的会员进行了退会处理。协会还对会员单位提交的晋级申请进行了审核,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对暂时不符合晋级条件的会员单位,也及时给予说明。
  2012年,协会认真做好为会员单位服务工作。一是定期组织召开各类相关会议,对于因故不能到会的会员单位,都及时通过网络或资料传达会议精神;二是定期免费为会员单位提供《中国安防》杂志和《简讯》,并通过网站及时发布协会公开性文件和各类活动资讯,形成了协会与会员单位的信息传递机制;三是依托协会专家队伍的优势,多次为会员单位推荐专家服务,还分别举办了防爆安检、实体防护、安防用线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活动;四是减轻会员负担,参加2012年北京安博会的会员单位都得到了每个展位500元的优惠,在展位数量相等的前提下拥有优先选择权。

  三、《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编辑工作
  《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安防协会编辑并按照自然年出版的一部客观反映中国安防行业年度发展概况的大型出版物。自2002年首版至今,《年鉴》已连续编辑出版10版,逐步成为被安防行业广大读者认可的“编年史”和“工具书”,对于公安技防管理工作和安防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服务和促进作用。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年鉴》(2011版)编辑工作。在编辑工作启动时,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及安防工作指导处领导对拟发文征集信息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了审查把关;在文稿审定阶段,谭晓准副局长等领导对文稿进行了仔细审核,同时对存在的文章结构、数据充实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作为《年鉴》编委会主任,王彦吉理事长在编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提高编辑出版质量,把《年鉴》编成精品,成为安防行业的权威出版物;在审稿过程中,他还亲自审查了全部书稿,并批注了修改意见。李建平副秘书长担任《年鉴》主编,带领编辑组成员制定编辑工作计划,协调编务工作,组织召开审稿会,逐篇逐章逐段审阅修改,促进了编辑质量的提高。
  《年鉴》篇章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篇章结构已经不能全面展示行业的发展面貌,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此,编辑组在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篇章结构:一是“综述篇”里增加了“有关领导关于安防工作的讲话”的内容,汇总了“十二五”期间与安防行业发展相关的政府文件,并将“行业大事件、大事记”从“附录”提升到“综述篇”。二是将“政府篇”更名为“管理篇”,变换了概况和描述角度,使业界更容易接受。三是“动态篇”改为“应用篇”,介绍安防产品及技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其中包括实体防护产品和一些安检防爆技术。四是把原来的“附录”部分的协会公开性文件集中放在了“协会篇”,便于读者系统检索。五是原“企业篇”和“国际篇”基本属于资料性质的内容,现统一收编到“附录篇”。通过优化调整,《年鉴》篇章结构“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更加贴近行业发展趋势和读者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年鉴》的权威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年鉴》信息采集渠道进一步拓展,采集程序进一步规范。在信息采集阶段,编辑组制作了详细的信息采集模板及内容样本,要求相关单位按照模版和样本提供信息。统计结果显示,共有31个省、直辖市技防办和25个地方协会以及行业标准化、检测、认证等组织机构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比往年的信息采集的情况来看,今年信息采集的内容在质量、数量和编写规范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资料完整度较高。同时,编辑组积极拓展了新的采集渠道。例如,通过网络和平面媒体收集整理了国家10个部委发布的与安防行业密切相关的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12个省市的地方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安防技术研究、行业发展研究等内容。这些资料已被本版《年鉴》采用,丰富了《年鉴》的内容,有的还成为重要的支撑资料。又例如,编辑组还请部分企业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在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年鉴》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年鉴》的包容性。
  《年鉴》编辑队伍得到充实,编审环节得到加强。编辑组先后吸收了一些有丰富编辑经验的老同志、老专家参与到具体编辑工作中,他们细致入微、严格要求,在提升《年鉴》编辑质量的同时也对年轻编辑人员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建立审核机制,严把质量关。一是编辑组成员分别对自己所负责篇章的文稿进行认真的编辑和校对,在此基础上多次集体审稿,在编辑后期还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参与了《年鉴》的编辑校对工作。二是组织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审稿。共有61位专家对《年鉴》初稿的专业技术内容进行了审查,其中有42位专家给出了具体的审查意见。三是《年鉴》书稿形成后,统一装订成册,呈送编委会成员审核。本版《年鉴》书稿共送达22位编委进行审核,大部分编委给出了具体批示和意见,起到了把关作用。
  2012年,协会重新选择了出版单位,全面提高《年鉴》出版质量。经编委会主任批准同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成为本版《年鉴》指定出版社。该出版社的编辑人员熟悉公安业务,有利于在《年鉴》的出版环节进行审查把关,从实际出版效果看,确实提高了《年鉴》的出版质量。

  四、2012年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组织工作
  12月3~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圆满举行。这是博览会首次移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领导,公安部各有关业务局、公安部有关直属单位和行业中介机构,以及各地方公安厅局领导参观了展会。
  本届博览会以“锐意进取、开辟新篇”为主题,为期4天,占用了8个展馆,划分为5个专业展馆,分别是国际馆、监控馆、智能楼宇馆、门禁报警馆和城市应急馆,并开辟了警务技术保障等专业展区。博览会总面积达10万平米,共有5千余个展位,展品基本涵盖了社会公共安全防范产品相关领域,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参加展览,52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万观众进场参观。
  博览会举办了中国安防国际高峰论坛的国际论坛和政府论坛、中国安防技术发展峰会、中国安防市场发展论坛、中国首届安防报警运营服务发展论坛;博览会设置了消费安防体验区,组织了应急防范体验活动,进行了协会成立二十年图片展示;博览会组织了“创新产品”评选活动,共有10个产品荣获“创新产品特等奖”、35个产品荣获“优秀创新产品奖”,并在“创新产品展示专区”进行了集中展示;博览会还组织了40场技术交流会,中外安防产品采购洽谈活动,为企业的产品技术搭建了宣传交流平台。
  博览会期间,中国安防协会举行了“第四届安博会创新产品”、“平安城市推荐优秀产品”颁奖典礼和“中国安防之夜暨庆祝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 等活动,并赠送《情注安防---纪念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画册。

  五、为“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产品
  协会组织了为“平安城市”建设推荐优秀安防产品活动,向社会各界用户进行推荐。本次活动采取企业自主申报和协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进行评价。此次活动,共收到223家企业的申报产品495款。经专家评审,共有131家企业的22类190款产品入选。

  六、第四届中国安防行业 “和谐杯”歌唱比赛
  2012年,在各地安防协会和广大企业大力支持下,协会继续组织由CSST公司冠名的第四届中国安防行业 “和谐杯”歌唱比赛。
  本届比赛继续沿用地方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相结合的比赛模式。地方选拔赛于2012年3月启动,历时7个月,先后在内蒙古、安徽、辽宁、北京、海南、湖北、广东等省区组织了7场选拔赛,240余家安防企业的400余名歌手参赛。11月19日,歌唱比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各分赛区的20多支代表队28支歌曲参加了此次总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详见附录)。辽宁安防协会获得最佳组织奖,安徽安防协会获得最佳创意奖。

  七、媒体资讯
  (一)《中国安防》杂志
  围绕公安部科信局部署的重点工作和协会主要工作,以及行业热点和焦点问题,《中国安防》杂志结合自己特点,发挥了行业的“喉舌”作用。
  一是加大对有关政策、行业标准的宣传。围绕公安部关于推进视频监控建设与应用的中心工作,结合公安部广州会议精神,采访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领导,对视频监控建设、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应用以及相关标准等,从政策要求、标准宣贯、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宣传与报道。
  二是围绕协会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如对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专家委员会举办的实体防护企业西部推进活动、防伪技术协会开展的技术评审服务业务的宣传报道。
  三是围绕行业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和专题研究。组织了多项专题研究,涉及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专题研究与宣传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中国安防行业网
  2012年,中国安防行业网总共更新资讯16854条,根据业内时事制作专题23期,制作电子网刊24期,发表原创稿件450余篇。发布外链、百科类、百度词条等推广链接2572条。截止到2012年底,网站总共收录资讯信息63993条,收录产品信息54345条,收录企业信息28795条,发布招投标信息10167条,制作专题100多个,发布专题文章8659篇,发布专访稿件594篇,制作电子刊物115期。 网络推广7144条。
  为更好地配合中国安防协会网上服务工作,2012年,中国安防行业网对网站进行了第五次改版工作,并推出了“优秀产品商铺大评选”活动。第五次改版工作不仅在版块划分、栏目设置上进行了改进,而且在使用功能以及网站技术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其更好地满足了网站受众的需求;2012年“优秀产品商铺大评选”活动的推出,共有278家企业积极参与评选,收到参评文章2899篇,参评产品6856款,最终55家企业获得相关奖项,本次评选活动的开展,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专业的展示和宣传平台,更大程度提升了企业的产品销售、品牌影响力。
  (三)简讯
  《简讯》内容立足于协会工作,反映各项工作动态。2012年,《简讯》共编辑发行10期,每期发行量1050册,共报道了协会相关新闻事件84篇,为会员及时了解协会工作动态提供了信息服务。

  八、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工作
  按照新版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价体系文件的规定,协会组织了对天津、湖北、海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区的评定机构的机构认定或年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时,协会还进行了新版评价体系文件的宣贯工作。
  协会进一步加强对资质评审员的管理,举办了资质评审员培训班和继续教育班,讲解新评价体系的内容和要点,并组织业务考核。此外,在第4季度举办了第一期网上资质评审员继续教育。
  截止到12月31日,新增获得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412家,1263家企业通过资质年审,获证企业总数达到2066家。

  九、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根据公安部人训局和科信局的部署安排,协会承担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和“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 职业内容的修订意见征集工作。
  协会拟定了修订工作方案,确定了调研范围,制作了信息采集表,广泛听取主管部门、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从业人员意见。根据反馈信息,协会最终形成了修订意见,并按照有关要求完成了网上填报工作。
  协会继续组织安防工程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考试工作。经统计,在全国11个省区共有9259人参加考试,其中8648人获得合格证书,考试通过率93.4%,配合了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工作。

  十、内部建设
  2012年,协会进一步加强内部规范化建设,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继续加强财务和人事管理。一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了日常活动预算管理和专项工作预算管理体制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二是加强了人事档案管理,委托民政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聘用员工档案;三是规范了劳动合同管理,明确了协会与聘用员工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

版权所有:www.21cs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