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语 > 正文
城市暴雨应急管理需加强
中国安防行业网    2012-8-23 9:34:00    关键字:暴雨,应急管理      浏览量:

      7月21日,一场六十年不遇的大雨突袭北京,一天之内暴雨预警从蓝色连升两级至橙色,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根据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表明,在这场特大暴雨过程中,全市16000平方公里面积受灾,14000平方公里面积成灾,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虽然北京市政府动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中指出,北京暴雨洗礼出了城市精神,更给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

      一场暴雨,让人民群众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同时也带给城市深刻的启示。城市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排水系统有哪些不足与弊病?如果暴雨的预警再广泛些、如果人们的防范意识再强些、如果临时的应急措施更好些,或许就可以多挽回几个生命,多减少一些损失。痛定思痛,如何避免"逢雨必涝"这种越来越频繁的城市"阵痛"演变为"顽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迈向现代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把地上建设得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更需要夯实地下的百年根基;不仅需要普通人呈现出"最美"的道德风尚,也需要城市管理者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建设与应急管理中,该怎样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最好"。

      灾难其实是一面镜子,虽然残酷,却能照出真实问题,使一些平时看不到或者被忽视的真相凸显于眼前,也在人们的心里制造着不安与恐慌。

      两次造成如此大影响的强暴雨仅仅有一年零一个月之隔,北京为何屡屡被大雨浇个透心凉,为何北京每年都在重蹈覆辙,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雨季去北京"看海"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一个城市屡屡出现城市内涝,即使启动城市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也无济于事,大雨过后城市仍然是一片狼藉,交通陷入瘫痪,人们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城市内涝深层次的原因,也许需要时间去讨论深思,但费尽心思建立的城市应急预案最起码应该起上作用,而事实总是给我们泼冷水:城市安全应急管理赶不上灾难的变化,创新须提上日程。

      在安全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如何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让城市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如何把应急预案转变成应急能力,避免马失前蹄,成为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专题将以此次北京暴雨为例,阐述暴雨前预警,暴雨应急管理,暴雨应急教育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