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决方案 > 正文
卡口式电子警察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解决方案
    2012-9-24 14:17:00    关键字:电子警察系统,智能交通      浏览量:
  抓拍补光

  车牌识别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抓拍图片中车牌区域的亮度,而电子警察要求对车辆轮廓清晰可辨,为了提高图片质量,项目在补光设备的选用经历了多次变更。项目初期选择在每个高清特写相机内置LED补光灯,对车牌部位补光比较理想,但夜间车辆轮廓辨别较为困难;后在匝道情报板下方加装泛光灯,以增强对车辆轮廓的补光,基本能够同时满足车牌识别和闯红灯电子警察的要求;而早晚高峰闯禁令电子警察功能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违章抓拍的频度,对图片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将内置LED补光灯改为大功率的外置LED补光灯,不仅对车牌补光,同时能加强车辆整体轮廓补光,进一步改善夜间抓拍效果,保证违法图片清晰度。

  系统融合

  系统融合主要指现场级融合。现场前端设备直接对违法车辆生成可作为执法依据的违法记录、并对所有车辆记录通行数据。在硬件方面,由于卡口、闯红灯电子警察、闯禁令电子警察具有较大的一致性,本项目中将1套设备完全复用达到3套设备的效果。在软件方面,前端处理软件实时监听相机数据端口、对相机抓拍图片快速完成识别、不断检测红灯信号、工作日早晚高峰实时判断车牌类型,根据不同的信号和车牌类型,分别抓拍1张全景(卡口)、2张全景(闯禁令)、3张全景(闯红灯),并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匹配、合成处理后分别上传到监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的不同数据库表,以1套软件完成了3套软件的功能。

  数据到达中心服务器后,卡口、闯红灯和闯禁令不同的应用或管理系统分别从各自对应的数据库表内获取数据,违法图片通过人工确认后开处罚单。

  从电子警察的角度,传统电子警察只需抓拍,不需识别车牌,因而对于本项目中根据车牌属地对高架闯禁令车辆实施纠违的功能,传统电子警察是无法实现的。

  实时上传

  该项目卡口式电子警察系统与传统的电子警察系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融合多个系统的功能之外,在数据的保存和上传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电子警察的违法图片和信息存储在本地,往往通过拷贝方式到达监控中心,中心无法实时获取违法数据。本项目中77套电子警察设备24小时实时向中心上传高清抓拍和违法信息,实时响应中心命令、为中心提供高清抓拍和违法图片,使中心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获取数据并进行人工确认。

  由于中心接收数据量大,而且有大量图片数据,因而数据压力很大,可能导致本地设备上传数据因网络阻塞而失败。为了保证中心数据的完整性,系统在本地设备的前端处理软件设计了每小时补传当天上传失败的数据、零点补传30天内上传失败数据的功能,而且不同设备都设置了不同补传时间点、早晚高峰不补传的功能。

  维护计划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能提供稳定、高效的服务,工作人员可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并设计了运维子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定时任务管理、数据管理和设备运维管理四个部分。基础数据管理用于管理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定时任务管理提供定时任务管理功能;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以及其他数据处理相关的管理,包括:数据分区管理、应用业务数据表维护管理、内外网数据交互管理配置界面;设备运维管理提供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管理,同时提供运管人员设备检测操作,用户可根据相关设备状态监测界面所展示的设备状态信息,快速定位设备异常、故障发生位置等,找到故障原因,及时排除问题,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

[1] [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