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现状 > 正文
智慧养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安防行业网    2017/9/25 15:16:00    关键字:智慧养老,现状,问题分析      浏览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路资本抢滩养老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介入养老产业以外,以股权众筹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布局养老产业。业内人士分析,至2020年养老市场将迎来5万亿的市场空间,智慧养老将成行业趋势。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智慧养老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供给体系同时,也初步形成智慧养老产业链。


  一、智慧养老的社会背景
  从宏观层面来看,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得国家在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人、财、物压力。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导致我国人口的高流动性,间接阻碍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十三五”这一新时期,采取有效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从结构上优化养老金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已经迫在眉睫。
  从微观层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现有家庭在以下六个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让老人无人照顾、年轻人压力重大的矛盾凸显,“老有所养”受冲击;“医养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看病难”“报销难”“养护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老有所医”受阻碍;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较少顾及老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一些老人在退休后产生“精神贫困化”的症状,“老有所乐”被忽视;当前未能真正从老年人的认知结构、知识背景、情感动机和现实需求等角度深入探索老龄教育的发展理念、内容和形式,“老有所学”受阻碍;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都存在较大的隐患,相关法规和政策缺乏,“老有所住”遇窘境;目前养老制度、养老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模式和结构都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才干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老有所为”难实现。
  智慧养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养老问题上更多的强调智慧、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更加注重多个主体(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协作。因此,智慧养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结合传统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将各方紧密联系起来,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环境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二、国内外发展概况
  (一)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
  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进行了有关智慧养老项目的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就有很多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对象的三成都是老人。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并减少了护理费用。英国则使用了机器人护士,服务于家庭或社区。不仅可以完成日常护理,还能够与老人互动,为老人提供咨询建议。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将智慧的理念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建设中,通过在家具、地板中植入芯片等方式实现老人生活远程监控。“机器外套”是日本一所大学专门为行动困难、肌肉萎缩的老年人设置的,现已被普遍推广。
  (二)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智慧养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已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得到实施。如全国老龄办计划在全国推进“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建设,并批准筹建全国智能化养老和全国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乌镇联合中科院物联网研发中心引进椿熙堂项目,拟建设惠及全镇的“物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沙韶山路社区上线了“康乃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和体检设备为老人提供远程高科技养老服务;常熟市建设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CCHC持续照料社区”模式,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养老体系;内蒙古自治区也积极行动,以“互联网+”为抓手,构建“一台五网”智慧养老应用体系,通过为老服务热线对接需求与服务,实现多样化养老。老年信息科技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方兴未艾,动力十足。
  三、智慧养老的主要服务对象及其认知情况
  目前我国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大体分为“智慧化养生养老园区”“智慧化老年宜居社区”“智慧化老龄服务机构”三类,包括建筑设施智慧化、物业管理智慧化、健康管理智慧化、生活服务智慧化、老年护理智慧化、文化服务智慧化等六大内容。其服务对象及认知情况如下:
  1.对社区智慧养老有较高认知度的老人更容易倾向于使用智慧养老。
  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状况、退休前职业及身体状况均是影响认知的显著因素。年龄越低,对社区智慧养老的认知程度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度越高;未婚、在婚状态的老人普遍认知度高于离异、分居老人;与配偶子女同住的老人普遍认知度高于独居、与亲友同住的老人;退休前职业越稳定、待遇越好的老人认知度越高;身体状况越好,认知度也越高。
  2.老年人愿意购买的智慧养老产品,主要集中于信息设备和通信设备,如数字电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
  使用频率方面,社区智慧养老各项服务中,精神慰藉服务和咨询服务的使用频率最高,应急援助的使用频率最低;从满意度来看,咨询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满意度最高,老有所学的满意度最低。
  3.老人愿意尝试新生事物的前提选项依次:优惠和补贴、专业人员帮助操作、免费场所和使用设备、专门的培训班。
  老人普遍希望社区能够在“电脑、智能手机培训”、“为老年人享受服务提供优惠”、“加强免费wifi覆盖”和“代为缴费”方面加以改善,其他的如“提高服务质量”、“为老年人购买设备提供优惠”及“专业人员帮助操作”也是老人主要诉求。
  4.绝大多数老人在补贴优惠的情况下添置部分基本设置。四成以上的社区老人表示愿意为更全面、更多设备和更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支付月费,但金额在每月50元以下。
  5.居委会细致的工作获得老人极大信任。调查显示,遇到使用困难时倾向的求助对象:居委会是社区老人在使用网络遇到困难时仅次于子女的第二求助对象,超过配偶和朋友邻居的排位。
  四、智慧养老的服务内容
  (一)远程监控老人生活
  物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告知家人,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比如,老人在家中摔倒,地面的安全传感器就会立即通知此前协议约定的医护人员和老人亲属;如果正在煮的东西长时间无人问津,那么,装在厨房里的传感器会发出警报,提醒健忘的老人家,或者万一老人已经外出,也没有关系,如果报警一段时间还是无人响应的话,这时煤气便会自动关闭。
  除了这些突发情况,物联网“智慧养老”的关怀还体现在细节之处,比如老人住所内的水龙头一旦24小时都没有开启过,那么报警系统就会通过电话或短信提醒,看看老人是否外出,还是出现了其他的意外。
  (二)监测健康做隐形“伴侣”
  “智慧养老”不仅将时刻保护老人的安全,还能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借助手腕式血压计、手表式GPS定位仪等,不仅能随时随地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个随身携带的“药匣子”,同时,还能知晓他们的活动轨迹,发挥“隐形伴侣”的作用。
  据介绍,如果老人想休闲,系统会告知老人当天的电视节目、社区开展的活动等内容。如果家中房门上安装了娱乐传感器,老人进门时,便会自动播放主人喜爱的音乐,并适时调节室内暖气和灯光。
  五、智慧养老发展历程
  事件一杭州:机器人“保姆”入驻养老院
  2016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近日新增5名机器人“保姆”,这是杭州市首批入驻养老机构的智能养老机器人。目前,智能养老机器人已具有智能看护、亲情互动、远程医疗等多种智慧养老服务功能,还能化身可移动电视,给老人解闷。
  事件二“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召开
  2016年4月,工信部、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的推广,做大做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并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事件三2016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创新交流大会
  2016年1月,“2016中国(西安)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创新交流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政府提出近几年将重点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养老事业的支持,以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借助大数据的支持推动陕西的智慧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事件四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参观期间,通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给乌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送上祝福:“祝你们健康长寿”。
  事件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事件六首部智能养老产业蓝皮书出版发行
  2015年11月,我国第一部智能养老蓝皮书《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发布。蓝皮书提出:我国智能养老整体上处于“学、抄、拿”的起步阶段,未来,老龄智能远程医疗的发展前景广阔。
  事件七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召开
  2015年10月,第四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暨智能养老产业展览会在福州召开。大会主论坛,国家部委领导、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养老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大会分论坛从医疗、金融、科技角度出发,召开中医药与智能养老融合发展论坛、智能健康生活圈推介及金融支持体系和华龄健康365工程发展论坛。
  事件八信息系统领域全国性学术会议专门开设智慧养老论坛
  2015年10月,第六届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学术年会在山东财经大学召开,大会分论坛针对“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事件九河北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
  2015年10月,河北省民政厅积极与京津沟通协调,将推动京津冀“医保异地互通互认”促进养老业协同发展。河北正积极争取国开行资金支持,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建设环京津养老示范基地,为承接京津老人来河北养老创造条件。
  事件十“互联网+”助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事件十一老年学领域全国性学术会议专门开设智慧养老论坛
  2015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大会开设智慧养老分论坛,分论坛围绕养老服务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国家标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的解读与宣贯之思考、线上线下协同养老的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展开研讨。
  事件十二全国首个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
  2015年5月,国家标准委正式下达了全国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绍兴市申报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榜上有名,成为全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首个服务标准化试点。
  事件十三《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
  2015年2月,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民间资本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
  事件十四国内学术界第一个智慧养老研究所成立
  2015年1月,国内学术界第一个智慧养老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成立。截至12月,研究所共编辑出版24期《智慧养老研究动态》,普及智慧养老理念、宣传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六、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人一方面对智慧养老产品相对认可,另一方面可接受服务价格实在不高,这是其发展中的最大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
  老人对养老服务价格预期主要受计划经济长期形成公共服务福利惯性、现实状况下公立养老服务价格严重扭曲、老人退休后普遍收入不高。
  价格低预期制约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也客观上表明了养老企业采取交叉补贴商业模式的合理性,也解释了老年服务企业会员制、租赁制大行其道的原因。
  价格扭曲不能反映相对稀缺性变化,供给方和需求方都会受到误导。在扭曲的价格下,市场无法得到成长。为了在复杂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和经济中确保有效合作,必须确定合理且动态价格。政府如果想确定市场主体地位,应该从恢复合理服务价格开始,同时辅以长期强制护理保险。
  七、智慧养老发展瓶颈
  一是要打破智慧养老企业进入养老领域的政策壁垒。目前养老服务是公共物品,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政府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而成为供给方的企业,目前面临的障碍之一就是注册难。想要进入养老领域,或成为政府采购清单的合格供应商,或注册社会组织。否则在招投标过程将无缘进入被采购名单。
  二是要打破传统医疗与养老的数据共享政策壁垒。只有实现养老数据与医疗数据的实时共享,智慧养老才能在医养结合上释放出巨大的优势。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一系列的智慧养老服务项目都与医疗密切相关。
  互联网使得远程医疗成为可能。但医疗与养老两个行业间的壁垒,亟待政策障碍的清除。“医养结合”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能的交叉区域,涉及一系列体系、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八、企业发展困境
  鉴于智慧养老目前仍在起步发展当中,加上此行业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的介入,因此在此阶段暂时还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这对想涉足智慧居家养老的中小型企业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碍于企业规模、运营压力与资金成本,中小型企业在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方面一般来说比较吃力。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平台成本高。通过横向比对,目前市面上相对成熟的服务平台搭建成本均比较高,基础平台搭建的费用在10万/年左右,而定制平台则为30-50万/年不等。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2.开发周期长。即使企业本身具备开发能力,要从零开始开发到完善为一个成熟的平台需要极长的周期,在迅速变化的市场来看,此举所需的时间成本太高,不利于企业快速进入市场。
  3.匹配度不高。上文说到,智慧养老需从搭建平台入手,同时配合智慧终端硬件方可实施。两者需同时进行,缺一不可。而目前市面上可同时提供平台+硬件+软件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少之又少,有平台的没有硬件,有硬件的未必可提供平台。若企业分别从两家供应商购买平台和硬件,中间必然涉及数据对接及匹配度的问题。
  因此,选择一个性价比高、软硬件齐全、平台成熟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中小型企业介入智慧养老行业的最佳选择。
  智慧养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养老领域的一场革命,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中国老龄化最高峰到来前,我们应有所准备,而首先就包括体制上的准备,将现有的老龄工作体制更细化、更具体化,进一步推动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九、智慧养老发展建议
  “智慧养老”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不足、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的难题,可以较大地节省人力成本,尤其对于居家养老的半失能老年人,也更为方便,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重视发展“智慧养老”日趋必要。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定位不清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终端设备技术滞后、服务质量亟须提高等问题。为此,“智慧养老”除了要在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设立准入门槛、加快搭建平台、整合提升服务资源等方面下大气力开展工作以外,还应对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政府要在“智慧养老”服务用地、设施、养老服务人才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从事“智慧养老”服务业,使“智慧养老”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形成政府、投资者、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老年人群体多方共赢、健康发展的产业化规模。
  其次,要加强医养结合政策的落实
  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议以医养结合政策落实为契机,重视试点推广,加强医养结合在“智慧养老”中的具体实施,采用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医疗机构义务支援、居家医养护延伸等方式,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将医疗、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家庭。规范医疗护理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医疗服务价格,并积极纳入医保支出范畴,切实解决目前“智慧养老”在服务内容上的瓶颈问题。再次,要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科技手段,以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撑,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健康管理”为基本服务内容,介入各种终端健康监测产品采集并整合老年人安全、健康相关信息,将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康复中心、家政服务、急救服务与个人、家庭随时随地连接起来,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