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多主流监控厂商在无线监控应用技术上的探索,越来越多贴合行业应用需求的无线监控设备和解决方案被成功研制出,如无线摄像机、无线视频服务器、无线车载硬盘录像机、车载动态取证系统、单兵取证系统等系列无线视频监控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等。并且很多优秀的产品和方案以稳定的产品质量、清晰的视频传输效果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然而,目前无线视频监控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瓶颈。
目前,无线监控业务发展尚存在如下一些瓶颈:
网络带宽:相较于WiMax,LTE被认为是支持移动、远距离监控类应用的最好技术。但从密度、容量、成本等方面考虑,纯粹靠LTE都不可能完全独立支撑移动互联网大规模商业应用,LTE + WiFi的融合才是最适合的无线接入方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至少9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场景是相对固定的,可以用LTE满足移动使用需求,用WIFI满足固定使用需求,接入方式随用户运动状态的变化随时无缝切换。FMC(固移融合)的背后,需要电信运营商倾力打造高密度光网格网,以便所有无线接入点都可以就近接入到固网宽带;
端到端QoS保障:相比有线网,无线网络带宽窄、抖动大、迟延长,端到端图像质量难保障,业务质量较难满足用户需求,特别是在某些波峰时刻。需要提高无线基站密度或对现有基站进行扩容,做好接入带宽规划,并且针对业务提供更加稳定、灵活的QoS保障措施,这样实施的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
NAT穿越:公用的移动互联网与私有的用户局域网之间往往存在异构网络的NAT穿越问题。如何保证运营模式下的NAT穿越,值得进一步进行模式和技术尝试,如P2P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部署;
终端性能:由于视频编解码耗费的资源量巨大,就算是应用了目前最新的四核处理器和2G内存的智能移动终端,在播放移动高清实时视频时,也往往存在由于硬件性能限制而导致的减帧处理,可以从终端硬件配置和编解码压缩标准等方面去尝试改善;
安全方案:由于加解密成本、复杂度等各方面原因,现在很多无线监控应用基本还接近于“裸传输”状态。随着应用的深入,增强安全性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需要从无线传输加密和无线业务加密两方面来全盘考虑。无线传输加密可通过无线信道加密、终端同局端认证等方式进行访问控制和认证,技术手段包括802.11i、无线VPN、承载网加密等。无线业务加密则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对信令数据进行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如:3DES、AES)对媒体数据进行加密。需要结合无线网络技术和相关硬件处理能力等方面对加解密导致的迟延进行控制。
费用问题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成本压力过大是目前制约无线视频监控发展的关键问题。成本中的运营商月租费大多超过百元,累计起来远高于终端无线改造所增加的成本,如不能有效的降低运营商月租费则对产品推广有很大的影响。为降低运营成本,不少产品采用了激活上线的改造模式:平时无线终端不在线,特殊条件下采取短信激活、电话激活、报警激活等方式激活拨号模块上线。网络在线时间的减少,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是目前运营商资费较高情况下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3G无线视频监控为例,具体讲述目前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遇到了市场瓶颈。
3G无线视频监控技术遇市场瓶颈
1、无线网络的带宽与频率资源更为有限
由于公共移动通信网络的单个终端有效带宽相当有限,往往需要同时承载语音、数据等传输业务。目前的3G网络即使用来传输CIF图像,一个基站也不能超过3个监控点,而且无线宽带的特点是传输当中带宽的不确定,目前3G网络速度快的话可以达到1M,速度慢的几十个字节,因此只能作为辅助传输手段。
2、无线信道的误码率比较高
特别是当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时,可用带宽和误码率指标有较大幅度下降,可用带宽经常发生波动,高带宽的视频监控数据易发生丢包,可靠性不高。
3、无线传输的资费也远高于有线传输
一般来讲,有线传输的性价比高于无线传输,宽带传输更是如此。3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费用包括视频源的宽带上网费、手机收看流量费、监控系统运行费等,总的运行费用较高,且很难下降。
4、共享信道资源的公众通信系统
在应急情况下发生局部性负荷剧增时,有可能造成不可容忍的延时甚至阻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