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流标准 > 正文
SVAC标准介绍
    2014/11/25 9:54:00    关键字:SVAC标准,概念,进展      浏览量:

  SVAC标准,即GB/T25724-2010《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英文全称为Surveillance Videoand Audio Coding。由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自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是我国第一个适用于国家安全领域的基础信息技术——信源类国家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视频监控领域的安全防范需求。基于这一标准的技术和产品,将作用于国家安全、数字城市、智能交通、商业金融、卫生医疗等多个领域。

  为了加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VAC标准应用推广及产品化、产业化进程,搭建SVAC产业合作平台,有效保护国家重要视频信息安全。2011年8月,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2012年3月办理完民政部全部登记手续。2013年7月召开了SVAC联盟第二次年会。公安部、工信部、国标委、发改委、科技部5部委领导对SVAC联盟极其关注,出席各次联盟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SVAC联盟是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对SVAC产业发展和视频深度应用具有巨大的技术推动作用。2013年4月11日,SVAC联盟被中关村管委会认定为中关村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之一”。

  八大特点

  但据公开资料显示,该标准在技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支持高精度视频数据,在高动态范围场景提供更多图像细节;

  2.支持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等技术,提高编码效率;

  3.支持感兴趣区域变质量编码,在网络带宽或存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供更符合监控需要的高质量视频编码;

  4.支持可伸缩视频编码(SVC),适应双/多码流的应用;

  5.支持ACELP(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和TAC(变换音频编码)切换的双核音频编码;

  6.支持声音识别特征参数编码,降低编码失真对语音/声纹识别的影响;

  7.支持监控专用信息(绝对时间、智能分析结果、报警信息),便于视音频内容的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

  8.支持加密和认证,保证监控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与H.264差异较大

  SVAC标准定位于安全应用和智能分析,强调监控应用,而H.264是针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过来的,不是面向监控应用的,二者需求定位是有差异的。

  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和媒体视音频编解码最大的不同是视频来源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广播电视的媒体视频源拍摄环境好,千万个观众看电视,只关心解码效果。其音视频在源头上总是同步的。监控视频特点是,千万只眼睛即摄像机在前端,且全天候工作,24小时恶劣环境使用,编码比解码更重要。因使用功能的差异,编码标准的技术特点也不同。SVAC标准努力实现感兴趣区域的图像质量保护与编码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尽量去掉画面中看天看地等静止场景,区分前景背景,重点关注区域内的变化场景。

  SVAC标准,专门针对视频监控特点而制定,最大限度地考虑解决图像质量和带宽的矛盾,SVAC标准的最主要技术特点有八点,见标准的前言部分,特别是感兴趣区域变质量编码、绝对时间(监控应用音视频不是一直同步)、安全加密等信息的添加,对视频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SVAC标准的技术创新点不只是在编解码本身,而在于通过SVAC编码,使智能视频分析前移到摄像机采集端,从而使机器自动实时提取视频相关特征数据,使视频分析预警成为可能,这样可大大节省传输和存储资源。目前与之相应的芯片、产品及应用系统正不断建设并日益成熟,十二五期间,将会形成产业,对视频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广泛应用形成极大的技术推动。

  相关应用正在展开

  今年4月18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与中星微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SVAC标准产业化。双方将在SVAC国家标准相关核心芯片、安全方案、系统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不但能整合市场优势资源,集中优势,促进发展,进一步推进SVAC标准的产品、系统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这次合作对通过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重大示范作用。

  据悉,目前,以SVAC国家标准为基础的有关试点项目已验收并交付使用,接下来将在部分省、市作为政府项目进行全面推广。有报道提到,目前SVAC标准已经在山西、河北等多个地区和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行业开展大规模应用。不久前,公安部特批广东省作为全国SVAC国家标准先行示范省,到今年10月,广东省凡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视频采集点,将统一执行SVAC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