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服务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水灾及其次生灾害
中国安防行业网    2015/9/24 16:16:00    关键字:安防,国家,应急管理,水灾,灾害      浏览量:

  一场暴雨的突来,城市交通立刻受到影响,道路雨水排放也显得有些吃力,不过还好最终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的情况。这时,安防与城市应急管理以及气象监测中的作用也显现出来。
   洪水监测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实时水情信息。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监测手段不断增加,监测范围不断增大,大大推进了水情信息监测现代化的发展。
   洪水灾害的监测一般可分为洪水监测和灾情监测两方面。借助于流域内气象台站,可掌握流域雨情;利用沿河道、湖泊布设的水文、水位站,可掌握流域的水情;沿堤防工程及重点区域的巡视可获得部分工情和灾情的信息。多平台、多遥感器的遥感技术从空间上实现对洪水的动态、宏观监测,尤其能有效地监测洪水淹没范围及淹没区的土地利用状况、重要工程的破坏等;通过遥感信息反演技术,可分析洪水淹没历时及水深。当然,不同平台的传感器对洪灾监测能力不同,低空间分辨率的气象卫星可监测洪灾之发展动态,而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源卫星和雷达卫星可鉴别淹没区及灾情状况。
   一、与气象部门联合应急抢险
   北京市也曾受城市排水之困,2012年一场暴雨之后市民在水中游泳的照片在网上依稀可见。改善城市排水,当强降雨导致交通中断时,为防止发生局部瘫痪性交通拥堵,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并运用天网视频监控,发现恶劣天气引发的路段树木倾倒、交通隔离设施受损、信号灯停电故障、下穿隧道和立交桥积水等情况,及时通报园林、城管、电力、水务等职能部门积极处置,快速排除道路险情,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恢复道路通行秩序。
   制订出台中心城交通严重拥堵应急保障预案,建立交通拥堵分级响应机制,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保障两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提高应对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和确保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能力。
   通过实时发布动态交通信息,诱导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均衡路网流量,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常发性、规律性交通拥堵。为此,北京市建设1700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公共优先控制系统,增加交通综合监测、视频监控、违法检测、诱导显示屏等设备。
   二、监控与通讯相结合救援
   在实际救援中,监控与通讯相结合,给整个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城市设施管理局的监控指挥中心是在防汛防涝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神经中枢。通过大屏幕对城区的各个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画面可以看出,易出现积水的重点监控路段路上没有积水。同时同时监控交通道路的情况,是否因为积水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据了解,目前的市政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同时实现与防汛办、气象局的实时视频、对接,从而快速及时地对市政防汛队伍进行调度指挥。而新的通讯方式的运用,更将城市每一处积水情况迅速通知到相应负责的每一个人。
   而新的通讯方式的运用,更将城市每一处积水情况迅速通知到相应负责的每一个人。根据未来的天气预警的情况,请各防汛单位根据防汛预案,并发送到每一位设施管理工作人员的手机上。针对每次突发降雨过程,除做好24小时监控外,还首推短信群发系统,发现问题快速反应,避免在时间上延误时机,及时将天气情况,防汛指令向一线的防汛人员进行发布,有效提高防汛反应速度。防汛工作人员不能每个人随时守在防汛检测系统控制室内,气象信息短信起到了一个"顺风耳"的作用,通过这种段短信的方式,可以让该区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汛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整个集智能监督、远程可视为一体的现代化防汛监检测系统,保证将对范围内的雨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他附近地区的汛情。当发生险情时,指挥部还能通过远程可视系统召开紧急防汛会议,统一调度指挥全市的防汛抢险工作。
   三、物联网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除了以上传统应急措施,随着去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也为城市应急带来福音。
   (一)GPS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
   GPS其意为"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可以进行车辆实时监控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在国外,GPS技术被应用到城市的井盖管理,现实井盖管理智能。这个经验可以借鉴。
   (二)安防监控助力城市管理
   监控探头作为物联网信息采集的重要设备,是"平安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给安防行业带来新机遇。随着高清概念的深入,使得网络摄像机的市场份额也在慢慢扩大,所以,监控画面为清晰的情况基本不用太多考虑,当然,夜晚的时候,由于光线远不如白天,画面会出现相应的不清晰,可以用双模智能光摄像机来加以克服,可以在漆黑的夜里,监控头监控的画面仍然如白天一样。相信不久的将来,数据传输将不再是问题,监控数据结合高速网络传输,物联网的融入将会为安防行业带入全新时代。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三)传感器为城市管理的"触手"
   北京石景山率先实现物联网实时监控雨情,该区已经在重点积水点和危险路段安装了9个监控探头、12个电子水尺和10个雨量筒,遍布全区的9个街道和重点位置。这些传感器就像是政府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它们在现场"盯守"着实时的雨情,并随时上报情况。一旦发生降雨预警,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观测到桥下的情况,针对问题立刻部署应急措施。传感器是物联网重要采集设备,可以应用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智能交通,城市桥梁监测等。
   四、智能交通为城市排忧解难
   每当夏季,从北到南,由东至西,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智能交通如何助力,缓解城市汛情?
   继7月初发生入汛以来最强局部强降雨天气后,各大城市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区出现积水,个别区域发生局部内涝,给市民的安全顺畅出行造成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天气道路交通应急疏导保障工作,不仅要求各级交警单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交通保障工作。期间,将突出平安城市天网视频监控的作用,及时发现下穿隧道和立交桥等重点路段的险情。
   当强降雨导致交通中断时,为防止发生局部瘫痪性交通拥堵,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并运用天网视频监控,发现恶劣天气引发的路段树木倾倒、交通隔离设施受损、信号灯停电故障、下穿隧道和立交桥积水等情况,及时通报园林、城管、电力、水务等职能部门积极处置,快速排除道路险情,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恢复道路通行秩序。
   (一)预设早晚高峰潮汐车道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试点开辟潮汐车道,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来调整车道数,提高车道使用效率。通过预设早晚高峰潮汐车道,所谓交通"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入中心城区方向交通流量大,出城方向则流量小;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进城方向则流量小,这样的一种交通现象。比如,早晨从城外往城里走的车多,就可以通过增加某一道路进城方向车道、减少出城方向车道的方式,缓解交通压力,疏导交通。晚高峰时分则可以采取与之相反的车道调配疏导车辆出城。
   (二)拥堵应急保障预案
   制订出台中心城交通严重拥堵应急保障预案,建立交通拥堵分级响应机制,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保障两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提高应对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和确保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能力。
   通过实时发布动态交通信息,诱导出行者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均衡路网流量,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常发性、规律性交通拥堵。本市将建设1700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公共优先控制系统,增加交通综合监测、视频监控、违法检测、诱导显示屏等设备。
   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相关项目。中心城市针对极端天气的应急措施,现在属于被动的应对,而非主动的防范。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中,在预警之后并未对学校和大型单位采取提前放假等措施,而是在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才采取补救措施,从中暴露出应对极端天气准备不足的问题。总之,除了不可预料的事件以外,对于可预料事件来说,事前预防重于事后应对。
   (三)五大子系统助力智能交通
   随着五大智能交通子系统和智能交通顶层系统的建成,基本可以实现交通管理可视化、交通组织科学化、交通运行有序化、信号配时合理化、指挥救援一体化、交通出行信息化的目标。
   1.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自动检测交通事故并报警
   检测范围:主城区
   在主城区重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和22条下穿隧道,建设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对交通流量和交通事件进行系统自动检测并及时报警,及时、准确发现车辆违法停驶、逆行、抛洒物等信息。
   2.干线路网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视频采集交通流量
   采集范围:中心城区主干道
   在中心城区主干线上部署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系统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以主干道交通流量、流速的实时采集为主,同时进行车牌识别、违法抓拍、交通事件检测。
   3.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可及时发现隧道积水
   监控范围:下穿隧道与重要路段
   在原有视频基础上,针对主城区范围内主要下穿隧道以及重要路段,新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涂智说:"当突降暴雨下穿隧道出现内涝时,隧道内的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而设在高点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将实现360度调整旋转,全面可视化地监控整个片区以及小街小巷的交通情况。"
   4.交通诱导系统:实时发布路况信息
   信息发布手段:诱导屏
   主城区内环线、三纵三横、11条放射线和进城主要路段,建立户外交通诱导屏,主要采用图形和文字实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交通事故信息、交通管制信息、道路施工信息等。
   5.三环路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匝道可实时关闭、开启
   管控范围:三环路
   三环路上除了安装上述四种系统外,还将安装匝道控制系统、电子警察。匝道控制系统将在综合分析采集到的路况信息后,实时关闭和开启相应匝道,有效引导车流,匝道口的关闭和开启采用预告牌告知(匝道口前方200米)和电子警察抓拍结合的方式实现。
   智能交通顶层系统,该系统将实现5个功能:综合调控、数据分析、信息发布、交通仿真、交通应急决策。该系统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交通处理预案。系统会通过不断积累的数据流量,来设计一套适合成都大部分人早晚高峰出行的交通运行方式,而不是原来单一的哪个路口禁左、哪个路段单行。
   城市安防工程是在防汛防涝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神经中枢。它通过大屏幕对城区的各个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对各条道路、低洼地段的积水情况进行实时发布,并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排水。如果有些低洼地段属于视频监控盲点,则可利用车载视频或单兵系统来对现场进行监控。单兵系统就是一个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或手持的设备,能传输回现场的视频、音频信号,供决策者决策。同时监控交通道路的情况,是否因为积水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通过这样的一个安防监控工程中的集智能监督、远程可视为一体的现代化防汛监检测系统,保证将对范围内的雨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他附近地区的汛情。当发生险情时,指挥部还能通过远程可视系统召开紧急防汛会议,统一调度指挥全市的防汛抢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