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华东商圈:以研发营销为主体
    2014/7/28 15:12:00    关键字:长三角,华东商圈      浏览量: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三重意义的概念。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这一地区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无论是铁路、公路、机场、航运还是桥梁在我国交通建设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也为国内外互通交流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虹桥枢纽中心已成为华东最大的中转站。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城市经济概念:就是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6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长江三角洲是安防产品的重要的资金来源之地和创新基地。
  这里优越的地理集团,吸引了全球众多安防巨头把中国总部甚至亚太区总部设置在上海,从而形成了安防行业三大产业集群之一。
  一、长三角安防发展概况
  在安防企业刚刚进入长三角区域时,民营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水平低,有80%的企业几乎不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大多是安防工程和经销商,只有为数不多的是从事研发制造的企业。这种情况在上海表现得尤其突出,除了外资安防制造企业外,内资安防制造企业的比例很小。从2000年开始,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研发制造为主的安防企业,摆脱了依靠经销产品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短板问题。自此长三角安防企业从原来默默无闻,后来靠创新使企业快速成长,从边缘成长为主流。
  虽然我国安防企业的集聚地和发源地在珠三角地区,但是作为国内经济最为发达,高新技术发展迅猛的长三角地区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得长三角安防市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品牌开发都占有非常大的优势。不仅如此,创新精神、品牌意识再加上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长三角安防产业快速发展的“绝密武器”。
  长三角地区良好的地理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是内外资安防企业觊觎之地。外资企业以品牌、技术、资金的优势攻城略地,表现优于民营和股份安防企业,这些外资企业比较注重研发投入,而且生产能力利用率高。国内安防企业在资源获取、市场销售、生产组织方面仍有传统的文化、人缘优势,而且民营企业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市场意识强烈,并且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安防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并将相当一部分人力、物理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一)创新精神
  在安防企业刚刚进入长三角区域时,民营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水平低,有80%的企业几乎不从事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大多是安防工程和经销商,只有为数不多的是从事研发制造的企业。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上海作为经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全球众多安防巨头把中国总部甚至亚太区总部设置在上海,周边省市的安防企业理所当然的偏向于经销或者工程,这种情况在上海表现得尤其突出,除了外资安防制造企业外,内资安防制造企业的比例很小。从2000年开始,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研发制造为主的安防企业,摆脱了依靠经销产品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短板问题。自此长三角安防企业从原来默默无闻,后来靠创新使企业快速成长,使他们从边缘成长为主流。出现了大批依托自主研发并不断壮大起来的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大立、诶比、红苹果、爱谱华顿等。
  近年来,长三角安防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中国安防监控产业的重要研发制造基地,在全国安防监控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制造规模看:长江三角洲新崛起的安防企业都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储备,如海康威视、大华、大立、爱谱华顿、诶比等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安防工业园。
  从制造模式看:长江三角洲安防龙头企业注重研发原创生产,同时也注重OEM模式。正是因为注重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迅速成长为监控行业技术领先、产品过硬的龙头企业。
  原创意识主要集中在产业龙头品牌阵营是长三角安防企业的又一特色。这些企业并不完全依靠低价格竞争,而是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比如,在DVR的三次开发中,整合融进了适合不同应用领域的智能视频分析软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
  外商投资的安防制造企业在长三角安防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安防巨头迅速向我国进行产业转移,其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把总部设在上海或者把生产基地建立在苏州、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已经吸引全球知名安防企业超过百家,如霍尼韦尔、通用、索尼、松下、泰科、三星、博世、LG等等,外资在长三角安防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上海和江苏,安防制造企业是以外资为主,研发也是以外企为主,如松下、索尼摄像机的生产基地都在苏州;同样,一些外资安防企业的研发中心也转移到上海,霍尼韦尔安防集团亚太区总部2004年迁移上海,设立的研发中心成为集团公司全球17个研发中心之一。据了解,这些外资安防企业中有3/4设立了非独立的研究结构,但一些研究机构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活动为主,以利于公司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研发的比例并不高。
  集中化、集群化、专业化是近年来长三角安防产业创新精神的又一表现。企业的平均规模不仅超过本地区的其他行业,而且超过同行业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在长三角,1-3亿元产值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基本形成了监控、摄像机、软件、线缆等主要安防系列产品,突出表现在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长,选择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地域优势,以及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和多年积累,向安防制造、研究开发、营销、售后服务一条龙发展。应该说,长三角的这些安防企业,除外资企业外,绝大部分都是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他们以技术人员、小老板的身份进入安防行业,他们靠着企业家精神的力量和创新的动力,由技术人员变成了老板,由小老板变成了大老板,由供销员变成了商人,由小商小贩变成了厂长经理,完全依靠的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制度、技术的创新。当然,除了这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比较注重研发原创生产外,小型安防企业多以组装和OEM居多,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除了名称其他的几乎完全雷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重点提到外资安防企业的创新活力。长三角地区中,上海仍是外资安防制造业发展的龙头,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企业规模大;而杭州则是内资安防企业发展的龙头,浙江企业民营化程度高,外向性强;江苏的安防企业相对在经营上偏于保守。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安防行业仍是以渠道和研发制造并重的产业,因此该产业的现状和趋势决定了这一地区安防增长的潜力和质量。
  (二)文化传承
  近年来,在全国安防行业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长三角的安防企业走出了一条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瓶颈,除了创新精神外,还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氖围。作为技术型企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厚积薄发。要保持这种优势,就必须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以良好的竞争机制引进人才,以优良的环境留住人才。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惜花费巨资聘请咨询公司对同行业或者关联度紧密的IT行业进行调查分析,从薪资、福利、培训等方面向高标准靠拢,从而在员工中培育出一种良好的文化品质,特别是树立一种共同奉献的正确价值观,而且通过一定的机制能够把它保持和延续下来。
  从长三角地区的外部环境来看,浙江、江苏、上海这些省市都是我国教育强省(市),大量的高等院校为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培养了合格的人才,而这些企业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制度化的企业文化,并且为他们提供了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追求卓越的平台,随着环境的改善、制度的优化,员工经济状况的改善和个人追求的提升,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就会融进每个员工心中,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竞争力。因此说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种文化的传承,而这种文化的传统又充分体现在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的目标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等级制度,营造了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平等关系,形成互相支持、互相服务、携手奋斗的氖围。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又是什么将企业各个分开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呢?那就是企业文化,在当前还不成熟也不规范的安防产业,企业的竞争依靠什么?是企业完善的制度,高质量的产品、技术、服务,亦或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些都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能把这些因素整合为一体的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只有物质内涵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企业是无法构筑自己的差异优势和缺乏长期竞争力的。而长三角安防企业却恰恰用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展现出了其强有力的优势,也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三)品牌意识
  品牌意识取决于自身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成败与否往往不是取决于单项技术的突破能力,而是取决于创新链的整体规划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品牌的建立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企业如何立足市场走向世界,除了依靠自己掌握的关键技术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外,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独特的企业品牌,积极走出无品牌的沼泽。如果没有品牌,只是大量的“贴牌”,企业就只能成为加工厂,只有制造,没有创造,这是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三角的安防企业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并为此也付出了行动,强烈品牌意识的安防企业在长三角也已渐成气候。
  现在大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新浙商”,而新浙商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注重品牌,提升品牌中的文化内涵和知识积累。当然,要打造一个知名品牌,任重而道远。这不是一个企业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而是需要各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为安防的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长三角已有各类安防企业2600多家,产品涉及CCTV监控、防盗报警、生物识别、安防线缆,年销售额已逾300亿元(包括外资),长三角已成为国内继珠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安防产业基地。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安防行业的知名品牌。
  由于中国安防产业起步晚,特别是长三角的安防企业都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梯度发展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从珠三角安防企业发展而来,因此,长三角安防产业的总体水平还较为落后。这几年,长三角的安防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开始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和提高产品标准来切入市场,在推广产品的同时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如今,从杭州新技术开发区到苏州工业园再到上海长江经济科技开发区,已经聚集了国内外大量安防研发制造企业,从监控集成板卡开发到高速球,从DVR到防盗报警产品,从生物识别产品到软件,都可以在长三角这块新型安防研发制造基地实现。
  应该说,安防品牌消费时代已经来临,长三角企业能否培养出自有的安防知名品牌,将决定长三角安防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是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品牌赢得市场的根本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取胜的关键是不断创新。
  二、长三角代表地区市场状况
  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虽然是龙头大哥,但安防产品的制造和影响力当推杭州,同时长江三角洲的的产业特点非常明显、分工也相对于珠江三角洲更加的合理,主要集中在杭州、上海、常州、苏州、扬州、南京等城市,涌现出一批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最大特点就是不做则已,一做就肯定是特定市场的领航者。
  杭州:以视频监控产品见长,尤其是硬盘录像机和视频卡,占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其典型特点是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低廉,在小小的杭州就集中了行业最顶级的三家DVR产品制造商。同时杭州的一卡通产品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它安防系统就很少涉及了;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对安防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并没有诞生出来很有名气的安防企业。这可能和城市定位有关,毕竟安防的蛋糕对上海来讲小了点。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500强的集散地,大多数世界级的安防企业都把中国区总部定位在上海,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泰科、博世、西门子、霍尼韦尔、集宝、GE等等,虽然有的公司注册地在其它城市,但运营总部还算是在上海。由于以上特点决定了上海这个市场需要的安防产品具有极度高端市场的典型特征,故是不会产生众多的小型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其原因有三:一是如果上海都用不起最高端的产品,全国的其它城市就更用不起,如果上海都不会大规模采用高端的安防产品,上海就不会云集那么多的世界500强;二是在上海生产制造安防产品的成本极高,人工很贵、租金也不低,不符合城市的定位;三是外资500强的企业不允许;看来上海市的领导的决策还是很英明的。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外资安防企业业绩最好的市场一定是华东市场,而华东市场业绩最好的一定是上海市。
  常州:以防爆(暴)摄像机为典型的产业特点,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防爆(暴)摄像机产业链;
  苏州:很少有大型的安防企业,由于加工制造比较发达,吸引了松下、索尼、TVS的大型安防巨头来这里投资设厂,生产安防产品;
  扬州:以弱电线缆为主,像扬州的帝一、联通等,虽然线缆不起眼,但销量到时不小。
  (一)上海安防:聚天时地利与人和
  黄浦江水滔滔东去,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这就是曾经的上海,一百多年前就接受外来文的熏染,使她成为中国百年都会文化的起点。如今,随着国际跨国公司和银行金融业的大举进入,旧时繁荣、奢华的上海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会和世界金融商贸中心。
  而谈起如今的上海安防市场,多数上海安防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南方地区“贸易流通型”的特点,这里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应用型”的特征。典型的表现便是,城市中60%以上的安防产品是由本地市场所“消化”。总体安防市场需求量大、应用领域密集,这都使得上海成为全国安防产品最佳的集中地之一。特别是,由于上海是中国最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本地市场消费层次较高,历来对国外产品接受度较好;加上较之北京的“政治之都”,其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长三角中心地带,以及作为中国第一大通商口岸的上海,则显示出“经贸中心”的特质。在此之下,上海对全中国极强的辐射能力,以及不可小觑的当地市场容量,也吸引了国外大厂来上海部署总部或将产品带至此地,于是,国际大厂或国际品牌产品也以集群之势在当地漫延开来。
  目前的上海安防市场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许多的优势:
  研发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强,高端产品多。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对外窗口,一直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大批国际安防巨头纷纷进驻,给上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安防业是代表了高新技术的产业,需要雄厚的技术背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做支撑,上海名校林立,
  人才优势突出,技术研发背景浓厚,科研成果转化快。生产设备先进,产业规模化运作能力强。
  中国的安防行业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还存在着生产工艺鱼龙混杂,先进与落后,作坊生产与机械化操作并存的局面。上海作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大都代表了国内先进水平。如在生产线引进方面都是目前国内一流的,部分设备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性价比高,服务意识强,口碑好。上海的安防企业有着非常强的产品品质和销售服务意识,在市场上也羸得了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的称赞和信赖。
  上海消费能力强,高端产品需求量大。
  上海每年超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超过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上海优越的经济状况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种极为重要的经济环境,为安防高端产品的消费群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
  消费观念前卫,需求变化快。
  上海作为我国最具持续发展潜力的城市,是集经济、金融、贸易为一体的国际性的中心城市,国际交往频繁,因此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都具有很强的前卫性!这对安防产品生产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完善齐全的配套产业供应链。
  上海与周边城市如杭州、宁波、昆山、无锡、苏州等产业关系紧密,整个长三角已形成了包括包装材料、原料生产与供应、产品研发、物流配送等一系列与安防产品生产和销售有关的产业供应链。这为上海及长三角安防产业的发展又提供了许多优势。
  可以说上海安防企业发展现状整体良好,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上海安防企业管理相对规范,重视技术和产品质量,特别是在数字监控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上海对中国安防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安防业由初期杂乱、无序、喧嚣过度到良性的发展成熟期的过程中,上海安防企业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浙江--安防行业的黑马与领头羊
  在安防有这么一句话,全国的监控看浙江,浙江的监控看杭州,杭州已经成为中国安防产品生产和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以DVR为代表的厂商如海康威视、浙江大华、大立三家公司,就坐拥中国DVR市场前三甲,并担当数字监控领域之要角;且前两者都是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大户”,占据中国大部分DVR、视频服务器等的市场份额。其次,红苹果、AB等厂商也是中国矩阵市场的翘楚,而生物识别厂商中正、光传输厂商中威、一卡通厂商立方等,在技术掌握度和市场影响力上,均是相关行业的代表性厂商。
  应该说,浙江是安防行业的一匹黑马,几年前,浙江还不为人所注目,2001年之前,浙江安防的主要优势是在矩阵、球机等领域,此外还有实体防护产品如防盗门、保险箱(柜)、锁具等,但在其它领域,就没有明显的优势。2001年之后,浙江安防开始驶入快车道,而这一切的出现,恐怕都与DVR脱离不了关系。
  2000年,中国市场上开始出现一种新的视频监控存储设备--DVR。DVR经过短期概念炒作,于2001年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中国的DVR精英们,在视频压缩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压缩算法。到2003年,仅短短两三年的时间,DVR就红透了半边天,并且在世界DVR市场上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视频监控录像系统由模拟向数字化进军的过程中,浙江安防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正是由于DVR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浙江安防“大提速”,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浙江安防业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安防业杀出的一匹“黑马”。
  可以说,浙江的DVR掀开了中国DVR行业发展的新篇章,也让世界DVR行业开始对中国DVR刮目相看。目前在全球DVR市场上,主要以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产品为主。
  DVR的崛起,带动了浙江整个安防产业的发展,为浙江安防全面“提速”。DVR使浙江安防企业成为全国安防行业关注的“明星”,从而产生了良好的“俱荣”效应。以矩阵行业为例,DVR的问世可以说对矩阵尤其是小型矩阵是一个较大的冲击,然而近年,在国内许多矩阵企业出现困惑和低迷的情况下,浙江的矩阵企业却逆风飞扬,一方面通过技术攻关,推出DVR在功能上无法匹敌的多视频输出的大中型矩阵,一边加快模拟矩阵向数字化矩阵的进程,走出了一条扬长避短的融合和特色发展之路。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就有近十家。
  依靠技术与产品优势后来居上的浙江安防市场不同于深圳这个安防的大本营,其更看重品牌与品质。而这或许更浙商的“精神”策略有关,注重产品研发,力求创新,与业界知名厂家合作,合力做大安防市场“蛋糕”。
  (三)江苏安防:初生牛犊不怕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自古对江苏这片富庶的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的安防市场同样也折射出“富甲一方”的风范,监控产业,智能楼宇产业、线缆产业以及安防软件产业的发展,带动着整个江苏市场的快速发展。
  南京远拓、常州明景、常州裕华等一批安防行业的重量型企业诞生在这里;监控快球、监控软件、特种监控等一系列安防行业的顶尖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内外……
  作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江苏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江苏悠久的工业历史,足能使安防产业在这里找到发展的契机。
  改革开放之前,江苏还只是一个机械制造加工业相对集中的省份。那个时候,国内许多机床、加工制造机器都产于这里。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大量涌进,结合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上,大大提升了江苏制造业的进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逐渐提升,监控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据调查,江苏省监控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的发展带动了江苏CCTV产业乃至整个江苏安防产业的持续发展。江苏毗邻上海,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改革开发以来,江苏的安防产业也抢占先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整体水平。尤其是CCTV领域的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特种监控领域、快球领域和安防软件、安防线缆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有资料表明,江苏的特种监控产业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河山,近50%的份额比例;而快球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与天津、深圳形成三足鼎立,仅常州一个地方的快球产量就占据了全国快球市场份额的20%;安防软件是伴随着安防产品市场的日渐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江苏是软件之乡,这里有全国软件产业近30%的份额,而涉足安防软件的企业就达五十余家。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安防产业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南京目前从事CCTV监控产品生产企业就有近30家,特别是DVR生产厂家实力最为雄厚。在产品设计、研发、技术和品牌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线缆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薄弱的领域,产品主要是给各种电子产品配套使用,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受到产品制造商的重视。中国安防线缆产业正式形成是在1999年前后,江苏的线缆产业也在同一时期起步和发展。扬州在线缆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众多线缆企业拔地而起。扬州线缆产业的形成,极大推动了江苏全省安防市场的迅速发展。
  此外,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品牌纷纷选址江苏,在江苏省内设立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主要是满足中国市场得需求。国际知名品牌纷纷看重江苏这块宝地,正是因为江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毗邻上海,文化底蕴浓厚,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外资企业,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也从而吸引了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在这里安营扎寨。
  上海、浙江、江苏,作为长三角安防企业最为集中的三大地区,在相互独立的领域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三分天下,各有千秋,相信未来这三大区域的安防产业仍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推动长三角安防产业的发展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长三角集群典型企业
  海康威视是国内监控市场上的领导者和标杆企业。浙江大立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民用红外热像仪、安防监控产品生产企业之一。
  生产制造代表企业有:上海联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广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弗曼科斯(上海)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奥创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冠林西科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英迈吉东影图像设备有限公司、诶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力弘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明景电子有限公司、南京南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华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诚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科立信安防电子有限公司、杭州立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宏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
  系统集成企业有:海竞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格瑞特机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恒锐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擎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技贸联合有限公司、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程科技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广信智能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金盾楼宇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汉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洛兹科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万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浙大华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程科技有限公司等。
  四、长三角集群发展问题
  长三角安防企业真正兴起晚于深圳广东。深圳广东地区的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有了安防企业的雏形,相当多地私营企业鉴于其在港澳市场的敏锐嗅觉,相继参考国外的市场特点由产品代理开始,逐渐进入到产口组装、制造生产的行列。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在安防行业产品代理开始,逐渐进入到产品组装、制造生产的行列。但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长三角安防企业的发展日益不均衡,需要不断的发展中进一步调整。
  (一)国企及外资企业群集竞争压力大
  首先,具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加入。这类企业的加入,因为其具有雄厚的资金以及技术背景,加之其在某些市场应用上的独特方便性,可以非常容易的在项目运用上取得其他企业所不能拥有的便利。其次,具有跨国企业背景的专业安防公司。这些大公司多依附于享誉海内外的超一流企业。企业本身的资金以及技术优势是其他公司不可比拟的,加上国内很多项目上由于某些领导人的盲目崇洋媚外,使得这类外资企业的产品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是21世纪初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类企业以德国博世、西门子,美国派尔高、霍尼韦尔、韩国LG、三星等为代表。
  众所周知,国营企业由于其具有的雄厚资金优势,因此,无论在项目立项、新品研发甚至是招投标上都有着其他中小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上国营企业在某上结涉及国家整体一类项目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着相当的优势,这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竞争压力与挑战。
  相对国企而言,国外的跨国公司通过企业并购建立的企业在规模上没有那么大,但是,外资企业在现金流管理、新产品创新的研究上都具有领先的作用。在很多国营企业日益缺乏创新产品的同时,保持不断的世界领先产品的推出,占领了相当一部分由市场主导的项目,这些项目随着国内市场化的进程会越来越多。
  因此,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在创新能力上都相对较弱的中小安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以上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冲击,中小企业在资金上和人员上的劣势,使得他们在很多前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与实力的项目上不能与国有、外企竞争。
  (二)安防核心技术欠缺创新能力弱
  安防行业是一个技术相对简单的行业,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全球几大芯片厂商手中,几乎所有的国内技术都是围绕在几个核心的芯片上来开发,因此,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受到多方面的箝制,实在性的产品创新很少。
  (三)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才资源薄弱
  以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为例,其历来就不是一个缺乏人才的城市,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大批的具有潜质的人才到深圳创业,由此,引发了安防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与之相比,也造成了长三角安防行业人才的匮乏。
  (四)地域优势缺少危机感发展缓慢
  在上海地区为主,长期以来处于国内消费前沿的优势,使得较多的企业养尊处优,不像广东深圳的小企业那样时刻将自己设想在一个危险的边缘,具备更强的生存和竞争意识
  五、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集中化、集群化、专业化是未来长三角安防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企业的平均规模不仅超过本地区的其他行业,而且超过同行业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以杭州的安防企业为例,2013年,海康威视以年销售额成功突破百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3.86亿元,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安防行业的领头羊。浙江大华也实现全年营业收入54.10亿元,净利润11.31亿元;浙江大立实现营业收入26,145.13万元,实现净利润3,387.07万元。这些企业都成为长三解乃至中国安防行业的佼佼者。
  长三角安防产业链,已形成了完整的监控、摄像机、软件、线缆等主要安防系列产品,企业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长,选择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地域优势,以及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和多年积累,向安防制造、研究开发、营销、售后服务一条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