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所描述的是国内最大的两个国际机场的建设情况,那么,其它中小型机场对“安全性”的要求是否也如此严苛呢?为此,笔者采访到了张家界荷花机场的副总经理段燕斌。据其介绍,中小型机场与大型机场的差别在于,范围没有大型机场广,子系统的数目可能也没有它们多,但在对安全性的要求上不相伯仲。他举例说,目前荷花机场摄像头足以覆盖包括航站楼、办公楼、道路和货运仓库等在内的机场重点区域,覆盖率达90%以上。并且,部分系统如道口管理和防冲撞系统完全“照搬”国内大机场的应用。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加强机场的安全性,近期,荷花机场第三代安防系统已经建成使用,对门禁系统的建设也即将启程。
在品牌的选择方面,机场的要求也是颇为讲究。虽无明文规定,一般情况下,机场多青睐国际品牌。如pelco、Honeywell、EMC、NICE等,集成商方面,深圳市博康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航弱电等都有不错表现(品牌选择详见表三)。
未来:加强人的能动性
机场是非常追求新技术的一个领域,在一些新建和扩建系统中,往往会投入许多新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技术。不过,单有设备就够了吗?
再先进的产品和系统都需要人来操作,因此,人的能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以前机场的安防建设普遍比较简单,且甲方对安防的认识不深,以至于出现一种状况:“不缺岗位操作员,但缺少将系统用好、用精的操作员”!
对此,深谙安全管理之道的张总也认为,要防患于未然,除物理设施外,在人员的管理上也要尽量想周全一些。由于事关安全,首都机场对安防业务操作人员的背景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在专业资质方面也有严格的晋级制度,用以激励工作人员的学习自主性。
另外,加强与厂家的交流也是提升专业性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厂家要丢弃“卖设备”的观念,而是把甲方看成合作伙伴,增强自身责任感,帮助甲方熟悉系统和产品。从长远来看,能动性需要大量的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培训以及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人机的完美结合,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