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对讲系统在欧美国家、香港、台湾等地区已采用近20年,自1992年起,国外楼宇对讲系统生产制造商陆续到中国开拓市场。至今,在大陆外国品牌近10个,国内楼宇对讲企业发展迅速,国内楼宇对讲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80%左右。在网络化大潮下,楼宇对讲技术发展状况如何?本文将全面剖析楼宇对讲产品的生存现状。
楼宇对讲产品的市场发展特征
首先,楼宇对讲产品网络化时代已经来临。近两年各家企业推出的对讲系统,基本都是网络化产品,就连一向坚持走模拟路线的FERMAX,今年也颠覆过去,推出TCP/IP对讲系统。当然,网络化架构的优势已众所周知: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系统具备极大的扩展性等。简单来看,采用TCP/IP的网络信号传输协议,对讲系统的适应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可以应用于超大规模的社区需求,同时社区内基于宽带的网络建设,也可解决联网占线的问题,从而轻易实现小区内户户通话的功能。此外,由于智能家居已经成为所有对讲系统均附带的功能,网络化架构还可更加有效配合智能家居的操作,包括远程家电控制、远程监控、广告发布、信息广播、多媒体娱乐、小区购物等。
此外,现今的楼宇对讲市场,还有以下几点较为明显的发展特征:
1、黑白可视对讲仍然占市场主流,彩色可视对讲市场增长缓慢
楼宇对讲系统在中国的沿海发达省区的产品寿命周期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阶段过渡,而内陆欠发达地区仍处于导入期。经济发达的不平衡性,导致楼宇对讲的寿命周期在国内各地区处地不同的阶段,从而也决定了楼宇对讲的市场主流,目前仍为黑白可视普通对讲在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的欠发达地区市场潜力巨大,而彩色可视对讲由于其价位高,功能有过剩之嫌,市场增长缓慢。但是,彩色可视对讲在高级住宅或别墅的配套上将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楼宇对讲系统在全国市场上,发展前景大有可为,整体市场由东、南沿海,逐渐往西、北内陆发展。
2、总体趋势是由专业向民用发展,但民用市场的发展缓慢
楼宇对讲系统早期以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为主力的专业型、大型化市场已趋饱和,而且,沿海地区开发较早的城市普及率已近50%,新建的小区已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楼宇对讲产品,市场已趋向饱和,整体市场由东、南沿海,逐渐向西、北内陆发展,专业市场向民用市场拓展。就目前现状而言,民用市场需求反应仅占总体市场10%左右,市场潜力虽巨大,但发展极其缓慢。加之,国家取消福利分房,住宅小区的建设会吞食部分原为民用市场的份额。民用市场开发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仅凭一个企业就可大规模开发得了的。
3、购买者不是使用者,使用者不是购买者
楼宇对讲系统主要针对的是联网小区,各小区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即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商等是其目标客户。楼宇对讲系统的这种"购买者不是使用者,使用者不是购买者"的特征由其产品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独户型的楼宇对讲市场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整个楼宇对讲的主渠道仍然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工程商。
4、楼宇对讲与安防其他行业相互关系愈来愈密切
智能楼宇的房地产开发商愈来愈倾向将安全防范产业的电视监控、防盗报警、门禁系统、楼宇对讲、智能停车场等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以适应工程的智能一体化设计、综合布线和施工的要求,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工程的复杂性。安全防范产业的总体发展必将带动各个部分的共同发展,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5、楼宇对讲与智能家居的融合趋势
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逐渐打开,专业楼宇对讲厂家也开始深入到智能家居领域,在传统对讲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家庭安防、灯光、家电控制等功能,未来的市场,楼宇对讲将会更多地增加一些智能家居的功能,从而使得楼宇对讲发生质的改变,两者会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
楼宇对讲产品的发展现状
中国楼宇对讲市场正经历着从模拟向数字,从总线制向TCP/IP联网的变革。数字化、TCP/IP技术开始在用户市场被广为接受,半数字对讲产品、全数字对讲产品都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现阶段,尽管传统的模拟对讲系统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它的缺点也日渐突出。比如在布线结构上,模拟系统将信号传输网络分为主干总线(联网)和分支总线(单元)。设备从管理机、小区门口机、单元门口机、住户二次确认门口机、室内分机形成自上向下的分级总线结构。管理机至小区门口机、单元门口机是小区联网主干总线,而单元门口机到住户二次确认门口机、室内分机是二级分支总线。无论是主干总线还是分支总线,语音、视频、控制等信号线都需要单独敷设专用线缆,所以线缆种类和数量会较多,这都给系统造价和工程带来麻烦。
现在,半数字方式的联网方式已经比较普遍,即TCP/IP组网到单元门口机,单元门口机到住户门口机及室内机仍采用传统总线方式。据了解,其原因在于TCP/IP联网在布线、组网、信号传输、系统可扩展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易维护性、联网抗干扰性、多通道通讯能力等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再比较全数字TCP/IP门铃对讲系统,布线少且简单得多,各种信号(音视频、控制)全数字化综合在一起仅用一根网线传输,简化了布线,使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都变得简单。TCP/IP联网不仅能实现声音、图像、控制等信号的传输,还实现了幢楼、小区对讲设备全部网络化。因系统技术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系统可采用集成音视频编解码模块的ARM平台,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及上百兆的带宽使得原先多种类信号变成为单一的数字信号,使信号传输变得"简单",信号质量大幅提升,抗干扰能力极大提高,并能实现与小区周界报警、门禁控制、一卡通、社区服务等系统进行无缝整合。
与传统的总线制模拟对讲相比,突出感受到IP数字对讲具有如下特点:传输距离不受地域限制,扩展升级极方便;传输的音视频、控制等信号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总线方式;可实现家庭报警、家电控制、远程监控、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集成;安装调试方便,缩短了工程周期,节省了工程开支。
楼宇对讲发展面临四大软肋
楼宇对讲系统与智能家居融合后,正向着联网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作为传统的民用安防器材,其在未来的演化必然是集安防与生活于一体的大系统。它将作为一个智能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必须品,拥有无限广阔的潜力。
尽管楼宇对讲的前景一片美好,但要让未来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平坦,以下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1)标准亟待统一
目前的楼宇对讲市场上的产品,由于音视频编解码算法、布线标准、通讯协议、接口不统一而导致的兼容/标准化问题一直困扰着采购者,这部分仍待有关部门主导来推动相关标准制定。
(2)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是目前楼宇对讲行业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在产品质量方面,抗干扰能力是急待完善的,尤其是在部分雷暴多发区。而在实地施工中,线材选择不当、布线不规范等也会导致各种干扰问题。因此需要引起产品供应商和施工方的普遍重视。
(3)降低成本
目前,规模较大的厂家在销售、工程安装、服务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随着产品标准化进程,工程安装、服务社会化,产品成本需要逐步降低。
(4)操作更加简单
对讲产品,或者说智能家居产品,是面向大众的产品,使用的人性化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里的人性化设计主要指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包括室内机、门口机等,采购者希望产品尽能操作傻瓜化,让小孩和老人都易懂操作,比如:操作过程中的语言提示、家庭留言等;屏幕图形界面更丰富,而不只是文字提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