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十一五”期间安防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来源]  [作者]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2006/12/27 14:09:00  

——李明甫副主任委员在SAC/TC100四届三次&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近两年来,TC100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委、公安部科技局、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坚强领导和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二十公”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面向与服务的方针,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改革安防标准化工作;努力夯实基础,不断拓展标准化工作业务;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参与科技强警和平安建设活动,为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安防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一部分 四届二次会议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两年来,在全体委员、通讯委员、专家、顾问和业界同仁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TC100完成了一批社会公共安全急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审查和报批任务,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进行业发展、规范市场准入、加强质量监督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批前瞻性标准化研究项目的启动 ,对由TC100归口的标准项目的全面清理整顿、TC100“十一五”规划草案的起草等项工作,为“十一五”期间安防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强制性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宣传、贯彻、实施 ,为提高安防工程质量、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起到前所未有的积极效果。

    归纳起来,四届二次会议以来TC100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为安防标准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牢根基

    1.认真清理国家标准项目(含计划项目)、行业标准项目,全面完成了国标清理任务和部分行标的清理任务。

    2004年是国家标准委确定的“标准清理年”,是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迈出重大步骤的一年。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兑现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国家标准委决定对所有国标项目(含计划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并对国标清理工作做出了严密的部署。TC100作为我国安防行业国标的归口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和规定,花了大量精力对由TC100归口的27项国家标准项目和12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组织专家分期分批逐项进行了清理。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确认:27项国家标准中,继续有效的10项,需修订的13项,废止的标准项目4项(其中:2项废止,2项转为行标),有10项国标由强制性转为推荐性 ,12项国标计划项目均继续执行。SAC/TC100的国标清理工作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组织的验收,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2005年,根据公安部科技局的要求,对2000年~2004年由TC100归口的22个行业标准计划项目进行了清理。其中,已完成项目为14项;拟延期完成项目6项;拟撤销项目2项。

    2.精心组织标准制修订工作,共完成标准制修订项目25项,较好地完成了国标、行标的制修订任务。

    值得强调的是,以《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车辆防盗防劫联网报警系统》为代表的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其工作量之大、参加人员之多,经历时间之长,在TC100的历史上都是少有的。由于参编单位、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些标准的技术质量、编写水平和市场适应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受到有关部门和业界的普遍欢迎。实践表明,TC100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是一支整体素质很高、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

    3.按照公安部、建设部两部通知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强制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宣贯工作。

    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是我国安防行业第一部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并正式纳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工程建设标准 。该标准的编制是我国安防技术界、智能建筑界的一件大事,受到业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和普遍欢迎。作为安防工程建设的基础性通用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宣贯工作受到公安部、建设部的高度重视 ,两部为此联合发布通知,要求SAC/TC100认真做好标准宣贯工作。2005年TC100集中全力认真组织了对该标准的宣贯。从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组织宣贯52场,培训学员近10000人,培训宣贯教师150余人,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4.编制了安防标准化“十一五”规划,开展了安防标准体系研究。

    根据国家标准委员会、公安部科技局关于标准化工作“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精神,SAC/TC100组织专家对安防标准化未来五年的工作和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研讨,编制了安防标准化“十一五”规划,开展了安防标准体系研究。这些工作为安防标准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安防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和标准制修订蓝图。

    5.积极筹备成立“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 TC100/SC2),开展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的标准化项目研究。

    2005年,为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公共安全对高新技术的需求,TC100在启动《人脸识别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的同时,向国家标准委提出了成立“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得到标准委高新技术部领导的热情支持。由于在部门协调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2005年此项申请未获批准。今年TC100又再次向标准委提出申请,标准委已经受理,目前正在审议中。

    6.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委员会的整体素质。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标准的加工厂或生产车间,标准“产品”质量的优劣、产量的高低,取决于标委会所有人员的素质、敬业精神和秘书处的管理水平、协调能力、工作效率。

    加强对标委会主要工作人员的培训 ,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2004年—2005年根据国家标准委的要求,TC100秘书长、副秘书长、TC100/SC1秘书长都参与了国家标准委组织的秘书长培训;TC100秘书处工作人员都参与了国家标准委技术审查部组织的专业培训;对TC100/SC1秘书处工作人员、相关标准的起草人员也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了标准化基础知识(GB/T11)的培训;对GB50348标准宣贯教师也进行了培训和考核。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对于提高秘书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极有帮助,今后应继续加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专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TC100集中了业内和社会各界的众多知名专家、教授,他们是我国安防行业的宝贵财富。TC100秘书处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用事业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等方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在各种物质条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尽力为专家们服好务,提出了“秘书处就是专家的家、委员的家”的口号,大大增强了秘书处的凝聚力、号召力。在《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和《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制过程中,在《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宣贯工作中,许多老专家不顾年迈,不辞劳苦,“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令秘书处的同志十分感动。在此,向为安防标准化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各位老专家、老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加强对委员、通讯委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是队伍建设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方面,TC100正在探索,争取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这次年会前,根据《TC100第四届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和秘书处对委员、通讯委员的初步考核以及安防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委员会对16名委员做了调整或更换:压缩了公安系统委员的数量,增加了社会面委员的数量;调整、减少了有关单位委员的数量,增加了企业单位委员的数量;调整了由于各种原因不宜再做委员的部分人员,从通讯委员中遴选了部分优秀者进入委员会。调整后的委员会,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方面,都更加合理,更具代表性、权威性。

    7.加快安防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开通TC100网站,办好《TC100通讯》。

    2004年—2005年,TC100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秘书处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了TC100网站。网站开通、试运行一年多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年,TC100将对网站进行改版,进一步充实内容,争取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把TC100网站建设成为真正的安防标准化信息发布平台、工作应用平台和管理平台。

    在充分发挥网站作为安防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平台的同时,《TC100通讯》作为委员会内部刊物,在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学术论坛、委员会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受到委员、通讯委员的好评。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使安防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公共安全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近两年来,TC100秘书处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方面作了许多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加强秘书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标准制修订质量、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的做法。

    1.调整秘书处机构设置,建立秘书处岗位责任制。

    秘书处是标委会工作的核心。标委会工作开展的如何,关键在秘书处。

    根据《TC100第四届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为适应新的形势,经主任委员批准,TC100秘书处补充制定了“SAC/TC100关于秘书处机构设置与岗位职责的若干规定”(含“SAC/TC100秘书处工作人员任职条件”)。根据这个文件,TC100秘书处内设综合部、计划信息部、技术发展部、成果应用推广部和TC100网站(培训咨询部)。秘书处实行主任

 

上一篇: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第二次编制工作会议会议纪要 2006/12/27
下一篇: “安防企业资质评定”研究项目大纲已初步成形 2006/12/27

关于我们 | 服务细则 | 服务说明 |站点地图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电话:010-6873058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7号国际财经中心C座1401
承办单位:中国安防行业网 电话:010-63326302
版权所有:北京寰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77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