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记者朱安璋)针对武汉停车难存在的多种“症状”,长期从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的武汉交通设计院副院长张晓达,开出四剂“良方”——
改变“多头”管理普查城区停车场
包括武汉在内,多数城市的“停车难”、“停车乱”现象,与停车的“多头”管理直接相关。具体在哪儿建停车场、划停车泊位,涉及到规划、城建、城管、交管等部门,停车场的营运又涉及到物业、产权等。没有一个部门,能准确说出武汉目前有多少个停车场(库)。
因此,有必要学习上海,尽快落实停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建议由一个事业单位代替政府行使此职能,对所有停车泊位进行“拉网式”普查,再统一管理、规划、建设和营运。
建设营运市场化车库产权可买卖
目前,武汉市拥有小汽车约20万辆,2020年将增至80万-100万辆。这就意味着,今后至少新增60万个泊车位。按平均新建一个地下车位以5万元计,仅建设成本就需300亿元。
单靠政府建设很困难,可建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均可出资、集资乃至向国外融资的投资体制,推动停车设施建设产业化。同时,应自由买卖停车场产权,提高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地下停车场为主路边停车为补充
目前,武汉每年巨资投入城市道路建设,以改善城市交通、提高动态交通的行车条件。比较而言,对停车的静态交通投入较少。
据国外研究部门测定,每辆汽车平均每年的动态行驶时间不到500小时,尚有8000多个小时均处于静态停放状态。也就是说,车辆“行”的时间不到“停”的时间的10%。
武汉停车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城区停车以配套停车场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以路边停车为必要补充的静态交通格局。
开展交通评估避免出现新缺口
在实施住宅、商用新项目时,在设计阶段,对配套的停车系统、周边交通等进行交通影响评估,避免新建项目出现新的停车缺口。
此外,提高城区公交方式竞争力,发挥已建轨道交通的作用、优化公交路网、提高常规公交的舒适度,与小汽车抢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