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开栏语  |  时代先锋  |  酝酿·萌芽·产生  |  初始·摸索·进步  |  发展·成熟·壮大  |  崛起·品牌·辉煌

 
 

风云变幻历沧桑 峥嵘岁月话安防

 
 
 

[来源]  [作者] 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 2007-8-17 9:59:00

——访公安部科技局原副局长、原技防办主任刘辛

    刘辛同志是中国安防行业的最早经历者之一,正是在他们这些拓荒者的辛勤努力下,中国安防才有了今天欣欣向荣的辉煌局面。见到刘辛同志,他说他详细翻阅了以前的工作笔记,将其中关于安防的记录认真地摘抄在发言提纲上。可以看出他在接到我们的采访通知后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访谈中他从宏观、微观、人、事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向我们回顾了中国安防20年的发展历程。

    安防母体的诞生——科技局安全技术管理处

    1984年3月公安部十二局(即科技局)正式确定建立技术处(也曾叫技术服务处),在此之前科技局主要负责“技侦”的工作方面,由于形势需要就成立了技术处。后来由于“技术处”这个名称范围太广,涉及面太大,经过再三讨论研究于1984年6月6日改名为“公安部科技局安全技术管理处”,也就是科技局第三处,当时蒋先进任局长,刘云起等任副局长。三处刚开始有5个人,主要负责安防(包括防盗、防爆工作)。安防包括人防、技防、物防,安全技术管理处主要在技术上做一些工作。

    走出去,引进来——安防行业摸索中前行

    1979年石家庄会议提出要用技术手段来预防刑事犯罪,那时已有一些单位研制出了安防技术产品,防止案件发生。当时对技术防范(安全防范)这个行业的命名有很大的争议,技术预防,技术防范,防范技术,安全防范等几个名称中的甄选工作争论了好几年,名称对于一个行业很主要,它牵扯到工作的定位和以后的发展方向,比较多的人认为“安全防范技术”比较好。科技局负责技术,其它局负责业务,技术为业务服务,业务以技术为基础。

    1985年3月至6月,安全技术管理处在全国开了三次意见听取会,西安的会议听取西北西南诸省的意见;青岛的会议听取华东、华北、东北诸省的意见;深圳会议听取华南诸省的意见。会后,安全技术处与全国各地取得了联系,在北京又听取了各业务部门的意见,安防工作逐步在全国开展,当时我们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机构,并且起草一些相关文件,制定一些产品的技术标准。1985年阮崇武部长到公安部工作,他的到来对中国安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阮部长的支持下,1985年——1986年我们请了多位美、英、德等国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介绍国外公众安全方面的经验。那时还没有“公共安全”这个概念,过去公安工作以侦破案件为主,现在公安部门的任务则是维护公众安全。当时英国专家还首次向我们引入了“风险控制”的概念,现在风险控制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领域。阮部长提出公共安全就是把公安与社会其他部门联系起来,动员社会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以前的“公众安全”概念开始更正为“公共安全”,因为“公众安全”主要针对人,范围过于狭窄;“公共安全”的范围更为广泛,它在包括人的同时还包括社会公共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公共建筑、设备、财产等等。当时公安部和保险公司进行合作来开展防盗、防火、防交通事故方面的工作。公安科技与社会进行广泛的联系,并且借助国外的技术,来提高国内安防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当时科技局组织了多次安防技术的讨论会、研讨会,那时这些不叫论坛。公安科技与国际开始接轨了。

    当时在上海徐汇区居民小区安装了联网报警系统,这是全国首批联网报警试点小区。包头的保险柜等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中国安防产品的生产已经在全国陆续展开了。

    峥嵘的岁月——崛起中的中国安防

    1985年下半年科技局提出建立技术预防学会,大家为到底命名为“学会”还是“协会”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学会在全国的分布还是很多的,并且归属于中国科技协会管辖,而协会在那个时候还比较少,民政部似管非管。科技局建立了安防学会筹备小组,从1985开始了进行了长达5年左右的筹备工作,张申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学会就必须与中国科协进行联络,中国科协批准建立学会有两个条件:学会里要有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还有就是必须与专门的学科对应,安防行业与中国国内学科划分对不上号,所以申请学会没有成功。后来又上报国家体改委,由于体改委是管理国家宏观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协会的建立进行批复也不合适。在80年代中后期,邹家华副总理把全国的机电行业划分成29个行业,其中第四个就是公安行业,公共安全行业被归类到机电行业当中。公安部准备成立公共安全大行业,就把安防协会这个小行业暂时搁置了。要建立公共安全大行业,除公安部内部的科技局外,还要包括交通管理、消防、刑侦、治安等方面。公共安全产品还设计到其它部委,公安部曾几次召集电子、兵器、航天等部门负责人开会,商议成立大行业协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落实。科技局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公共安全大行业设计部门太多,一下子不能容易组建起来,还是先把安防协会这个小行业组建起来比较现实。

    参与安防行业建设的历任领导有:蒋先进、刘云起、傅锐、赵光中、廖晓村、杨志蓬、陶军生等。

    安防行业发展早期,刘云起同志在1984至1987四年间分管三处(安全技术处),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安防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刘云起同志敢于创新,大胆改革,敢于承担责任。

    还有一个要提的早期人物就是陶增鑫,他原来是科技局的总工程师,为安防标委会与安防检测中心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5年1月科技局正式提出建立电子产品鉴定检测中心,2月又进一步提出进行产品技术标准化工作。1987年2月北京的检测中心正式成立,挂靠在第一研究所。当时在上海的第三研究所也想建立一个检测中心,科技局还针对要不要把上海三所成为电子产品检测所,北京一所成为电子产品研究所进行了讨论,不过后来由于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这个讨论并没有付诸实施。1988年上海检测中心在上海建立,挂靠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检测中心主要负责长江以北地区电子产品检测,上海检测中心则负责长江以南地区电子产品检测。

    1987年8月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预备会,推荐委员,起草章程,12月2日正式成立。第一任理事长是顾凤声同志。

    上述机构的建立,为安防协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协会成立时间表:
    1990年4月2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由科技局进行业务指导。
    1990年7月5日,科技局首次同民政部商议成立安防协会的事。
    1991年,成立公安部技防办,刘辛任主任。
    1992年,成立公安部安防领导小组,李润森任组长、刘辛任副组长。
    1992年4月7日,刘辛、杨志蓬和顾凤声、黄恩奎等人专门研究安防协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
    1992年4月23日,公安部技防办再次请有关部委和军队三总部及各省市、区公安厅技防办,重新审核以前申请加入协会的单位名单,并继续征集新会员工作。

    1992年5月,公安部技防办和安防协会筹备组召集部分单位代表,研究安防协会建立的事宜,并请民政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会做指导。
    1992年5月14日至15日,公安部技防办和协会筹备组开会,讨论向民政部上报申请入会登记的文件,民政部有关部门来人指导。
    1992年5月28日,公安部向民政部报送了成立“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函。
    1992年6月,科技局经过研究决定召开了有关国内防伪方面的会议,决定将“防伪”正式纳入安防体系;
    1992年9月,又一次向民政部汇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成立事宜,当时北展正在举行防盗技术展,民政部有关部门领导到场参观,听了汇报他们很支持协会的建立,于是很快进行了批复;
    1992年9月28日,民政部正式批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登记注册。
    1992年10月15日,开会,决定同年12月8日在友谊宾馆科技会堂召开协会成立大会;
    1992年12月7日,晚向外地参加会议的外地主要单位代表通报有关部门协会筹备情况。
    1992年12月8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正式召开,有3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1992年12月10日蒋先进副部长、李润森部长助理接见了出席会议的代表,并合影留念。

    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协会领导人要由本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会议经过反复协商,推举顾凤声同志为协会理事长,黄恩奎同志为秘书长,杜福来同志为副秘书长。

    采访快要结束时,刘辛同志语重心长地谈到了中国安防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由于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趋于成熟,中国安防行业也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现在全国的安防企业至少有数千家,但是以安防为主要经营方向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中国安防行业缺乏真正的核心品牌,当务之急是走兼并强强联合之路,组建中国安防行业的旗舰企业,真正创造安防民族品牌。 

  本次采访内容为独家报道,任何个人或团体单位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 本栏目自2006年6月12日启动,将于每周周一更新内容,敬请大家关注!
 

上一篇: 风雨兼程 成就安防辉煌 2007-9-28 11:21:00    
下一篇: 甘做“安防奠基石中一块” 2007-8-24 13:41:00

 
 

    行业网“见证中国安防”栏目,旨在通过对一些人、事的采访,用人物访谈、图片形式再现中国安防行业二十来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或许,在中国安防的发展过程中,您恰好是某一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如果您有任何关于中国安防发展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历史资料,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共同来挖掘这些宝贵的历史,承传后人!感谢您为安防发展史所尽的一份力量!
   
联系人:董克贤  刘  萍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大街南滨河路金工宏洋大厦A201
邮  编:100055
电  话:010-51920118
邮  箱:liuping@21csp.com.cn

 

关于我们 | 服务细则 | 服务说明 |站点地图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主办单位: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电话:010-518179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28号航医大厦713
承办单位:中国安全防范行业网  电话:010-63326302
版权所有:北京寰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77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