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检索: | 文章检索: | ![]() |
一、校车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
2011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校车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校车安全事故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一个月内制定出校车安全条例,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2011年12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为保障校车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每个县的校车需求量在300~500辆之间,校车的总需求量在100万辆到150万辆左右,中国校车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井喷之势。
面对校车安全的重大责任,如何利用安防科技,实现校车动态监控,保障校车安全,是对安防行业的一个重大考验。
二、故宫被盗案给文博安防带来新挑战
2011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震惊全国的盗窃案,陈列于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香港展品失窃。故宫博物院在内有启封门制度,外有视频监控探头,夜间还有保卫人员值班巡逻,展柜报警器等设备一应俱全的情况下,展品竟被盗走。一时之间,故宫博物院乃至全国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安全状况引起全民热议。
据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世界文化遗产3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6万处;博物馆2400余座,然而国家重点博物馆防盗达标率只有30%~50%。从此数据来看,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形势很严峻。故宫博物院被盗后,国家文物局迅速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达不到《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的文博单位,在达标前一律不得对外开放。对于长期不配备安全防范设施的文物收藏单位,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适度增加文物保护经费,以确保文物安全。
文物安防经费的增加为安防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安防企业应以对国家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不断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方案的优化创新,尽快研发出更加适合我国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产品和系统,使得我国的文物保护能够满足安全需求。
三、高铁安防引起全国关注
7月23日,甬温线发生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从2011年6月底京沪高铁正式通车以后,频发的运营故障问题已使人们对于高铁的安全运营产生质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铁的建设和发展。
高铁在我们国家还是新生事物,高铁的建设和安全运营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列车安全监控设备的引进、自主研发、实际使用,时间还不长,有些还缺乏经验。随着高铁的进一步发展,安全运营问题将越来越引起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也为列车安全监控设备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我国成功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堆芯熔毁,造成全世界对核泄漏产生高度恐慌。我国及时启动核辐射应急监测预案,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正式启动。网络中的36个全国自动监测站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传递着监测值,所得数值直接上报给国家主管部门并公布于众。此次成功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是我国核安防的一次实战演练。
五、安防工作列入多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务院有关部委拟制的“十二五”规划方案中安防工作被列入其中。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都对视频监控指挥平台、卡口图像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安防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博物馆总数将达3500家。未来五年国家文物局将定期开展文物系统安全大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近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大力扶持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智能安防、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等九大领域。安防产品和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未来安防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物联网、云计算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给予安防建设较高的定位和政策支持。
六、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
2011年10月29日至31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在深圳市召开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会。
会上,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谭晓准作了题为“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全力推进全国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的报告,广东、浙江、湖北、江苏、辽宁、深圳等6个单位就联网建设应用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从技术层面就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进行了介绍和交流。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局长谢毅平对下一步推进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要求,有效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加快推进各类视频图像资源的整合工作,推进图像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七、《社会治安技术防范条例(送审稿)》修改稿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安全防范工作已开展了30年,技防立法是安防行业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公安部成立由张新枫副部长任组长,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谢毅平局长和谭晓准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的技防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工作组,以确保能够按照国务院法制办的要求和程序,完成法规的论证修改、配套实施办法及法律文书制定等工作。
按照国务院法制办的要求,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处在北京召开法规征求意见修改研讨会,对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等60余个单位反馈的150余条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修改后,向国务院法制办报送了《关于报送〈社会治安技术防范条例(送审稿)〉(修改稿)有关材料的函》。
八、公安部下发《关于在农村地区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意见》
2011年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处先后在郑州市、济南市召集内蒙古、山西等地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召开全国农村地区技防体系建设座谈会,交流农村技防建设经验,实地参观考察郑州、济南等地的农村技防建设情况。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起草并下发了《关于在农村地区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在80%以上的东部地区,70%以上的中部地区,60%以上的西部地区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以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系统为主体的技防系统。
九、全国公安科技技防管理部门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
为认真贯彻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和公安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在全国科技(技防)管理部门部署开展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处多次走访技防企业,召开座谈会,倾听企业声音。全国32个省级公安机关科技(技防)管理部门均以不同形式组织开展了“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在总结分析各地上报材料的基础上,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下发了《关于全国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情况通报》(公科信传发〔2011〕359号)。
十、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2011年12月8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研究部署了今后的工作;通过了新的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会议还同期召开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并通过专家委员会新章程。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安防行业的战略作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安防行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安防行业素质。
会议要求,新时期安防协会要以“平安建设”为契机,以提高安全技术防范应用水平和社会安全防范能力为目标,促进安防行业全面发展与共同进步;要积极加强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尤其做好行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与促进工作;要加强与有关产业部门的联系,争取相关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要做好“扶优”工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要帮助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将能够带动行业竞争力提高的重大创新争取列入国家级项目。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王彦吉当选为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并选出副理事长单位62家,常务理事单位116家,理事单位122家。
协会名誉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蒋先进,协会名誉理事长、公安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润森,协会名誉理事长柳晓川等领导,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防协会的领导和有关安防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二届专家委员会会议。
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柳晓川作了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发展报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靳秀凤宣读了专家委员会人事及组织调整的决定。
李建平副主任委员作了《专家委员会章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管理办法》修订和《专家委员会专家技术服务管理流程》制定的说明。与会委员表决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章程》和组织人事调整议案。
王彦吉主任委员作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对新一届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十一、安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实施
2011年12月19日至21日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五届三次、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审议了安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的标准体系表,并对2012年的标准化任务和具体标准的修订进行研究部署。
《安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是:面向和服务于公安业务,面向和服务于安防行业,面向和服务于企业和用户。主要内容包括:继续开展标准体系研究,为标准化工作制定蓝图;加强基础标准制定和研究,为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加强重点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标准的技术和质量水平,不断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建立完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标准体系;尝试制定公共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大标准的实施力度,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和主动参与相关安防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施巨岭秘书长在会议期间作了《我国安全技术防范标准体系》介绍和《安防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说明。
十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实体防护组成立
2011年12月7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实体防护专业组成立会议暨安防实体防护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实体防护专家、部分地方安防协会领导以及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建平主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靳秀凤宣读了实体防护专业组成立的相关文件,聘任周东培任实体防护组专业组组长,王维彬、顾杰、杨官贵、徐律任副组长,邱日祥等15名专家为成员。
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彦吉指出,实体防护在安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许多企业也面临着观念陈旧、技术老化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体防护企业必须坚定创新的决心,实现实体防护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实体防护技术与电子防范技术的综合应用创新和实体防护企业的营销模式的创新。实体防护专业组,要在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促进行业自律规范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企业与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的沟通等多个方面,发挥专家的优势和作用。
与会专家表示,在实体防护专业组成立后,推动安防实体防护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发挥实体防护行业专家的作用,通过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积极推动我国安防实体防护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