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主要的作用是资源整合吗?】
如何说是整合,那更多是生产要素和市场整合,其实从“外人”来看,恰恰是要素分散化、决策去中心化的。
【“互联网+”最难+的是什么?】
最难的仍然是观念,习惯了传统经济逻辑的老板与团队,第一句话就是如何赢利?他们不懂赢利在互联网时代只是一个指标,而不再是生死标准,互联网时代标准是客户或粉丝的体验与价值,不会有赢利这个词,只有共生与共赢。
【把"+"放到”互联网“的上下左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互联网加在旁边是工具,加在头上是渠道,加在脚底下是基础设施。价值链产生的每一个环节,创意设计、广告营销、零售流通、生产制造、包括物流、金融、IT资源都可以放在互联网上来做。这是对互联网比较到位的理解。
【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有什么区别?战略意义在哪?】
这两个是比喻说法,从文法上差别不大。互联网+,更多指将互联网作为能力、要素和基础设施,来思考新的经济下需要传统经济的那些价值转移,而+互联网,则是传统经济考虑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和手段。互联网+战略意义是在规划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
【“互联网+”目前有哪些成熟的理论呢?如果没有,该怎么诞生一些呢】
互联网+最成熟的理论,是几十年前德鲁克写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现在的理论仍在讨论阶段,德鲁克讲了知识经济与创新是生产力的源泉,DT就是知识资本,创新就是人的资本,伟大的理论都很简单,市场的原理并未被颠覆。
【现在还有哪些重要资源没有被“互联网+”呢?】
凡是高毛利的产业,你都可以用互联网+发起攻击,比如房地产,服装,化妆品,凡是没钱赚的行业,你都可以用互联网+创造毛利,比如农业,教育,医疗,健康等,这“两个凡是”,是我对互联网+最简单的理解。
【“互联网+”和“电+”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两者的区别在于:1,电无法自我繁殖和进化,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是自我繁殖和演化;2,电本质由生产定价,互联网核心是由应用定价。
【如何理解马云说的”人类正从IT走向DT,只有让别人成功的你才会成功”?让别人成功是让用户成功?】
两个含义:让别人成功,你才会成功,老祖宗说了几千年了,你们要记牢;2,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的彼此连接已经成为唯一形态,特别是D的生产和价值构成。所以,马云如是说。
【“互联网+”在内涵上根本区隔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而是重新定义了信息化。那么,互联网+所重新定义的信息化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实现路径呢?有哪些关键节点呢?】
信息化,显然是社会与经济过程与行为的信息标签化,本质目前是“分类”,互联网+核心是信息(通过有时称数据)的资源要素化,换言之用将数据作为生产和产品的本身构成部分。重要节点,我认为包括:数据市场化、金融化和商业化,也包括数据生产本身的资源配置。
【刚提到互联网+背景下最难改变的是观念,如果从观念上调整,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互联网思维说白了其实就是用户思维,这句话看似每个人都理解,但是理解了不一定做得到,做到了,你在今天的环境下就活了,公司就有希望了。
社会学对观念变革研究的结果是:1,观念变革叫适应性变革,意思就是要有淘汰机制去淘汰传统的不适应的东东,2,核心是中介价值观,意思是要有对互联网逻辑的共识,否则社会会被撕裂,3,有得失支持,比如要有资本市场来支持新东东,新东东容易成功,新观念就有了例证,中国现在资本市场是突破口。
【“互联网+”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多风险。请问你们认为法律还应如何对这个市场进行治理呢?】
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比如用微博、微信数据进行舆情监测;比如用商业大数据帮助政府更好地做宏观决策。运用大数据打击假货、知识产权问题更高效精准。但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治理是社会协同治理,即政府、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和民众互相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