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铺镇距颍城9公里,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53210人,11000多户。耕地52190亩,辖178个自然庄,集镇人口5200人,农村人口4万多人,因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人数18000人左右,占33.8%,且在家人员大部分为“389961部队”(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最近,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按照县综治办和镇委的安排,我先后到桅杆、谢庄、魏庄、宋洋、邢洋、闫邢等村,与部分群众交流座谈,就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与他们交换了看法。
一、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技防的落实、防反、巩固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当前,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形式多样、作案过程缩短、流动性大的特点,多数村没有安装报警装置和电子监控等技防设施,加大了农村治安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农村盗窃案件大多是“盗、运、销”一条龙。分工细致,机械化作业等给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抓获现行增加了难度。
2同时由于各村人防力量不足,群众居住分散,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到,加上少数群众防范意识还不强,存在“各扫门前雪”的现象,致使平安建设没有达到人人参与的预期目的。
3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给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夏防”“秋防”和“冬防”期间,由于在家人员年龄过大,加之侥幸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十户联防”流于形式,效果更不值得一提。
4少数镇、村干部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思路不清,也是造成农村社会治安混乱的原因之一。遇到案情不报警、遇到问题不解决,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5村级办公经费紧张,有的至今连广播都未开过一次,更不用说利用广播进行宣传教育群众了,只把计划生育工作抓在手上,但效果也不明显。治安岗亭变成堆放杂物、开小商店、做药店的场所,“八有设施”一无所有,成为摆设。
二、主要的做法及成效
1去年10月份,镇综治办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按照县政法委的安排部署,针对农村家庭冬季财物被盗抢问题,积极争取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支持,通过调研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技防措施--“十户联防报警器”,利用“一事一议”筹措的资金,先后在闫邢、桅杆、宋洋、老庄、曹庙、十八里铺等6个村,安装了120套报警装置。一户有“难”,临近10户皆知,实现了“联网”保平安。去年“冬防”期间,宋洋村部东头一户农民夜里听到院墙外有动静,急忙拨响刚加入的村“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村里巡逻的治安员马上赶到,将准备偷羊的小偷吓走,慌乱中还丢下几只从外村偷来的山羊。自安装“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以来,该村未发生一起侵财类刑事案件,有效地预防和震慑了犯罪分子,维护了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
2同时,镇综治办还就“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做了细致指导,规定“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的使用由所在的十户户长协调,由村支书指挥,喇叭警报响起时,村里主要路灯全部点亮,迅速组织村民进行防盗抢,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给派出所,实行警民联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村治安防范措施。
3切实加强农村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特别是强化村一级的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治安防范,构建平安村镇”的积极性。首先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制作永久性标语、发放倡议书、现场演练、召开村民代表会、“十户联防”自治公约等方式,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意识,形成“一家有难、众人帮忙”、“构建互助网,家家保平安”的浓厚氛围。
4群众对“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满意度提升。“这东西真灵,只要小偷来偷变压器,它就报警了,偷2次都没偷走。”近日,闫邢村一农民在变压器防盗报警后,赶到案发现场,发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作案工具时兴奋地说。在农村全力推进经济、实用的技防措施,构筑起以变压器报警装置为主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走出了新路。截止目前,全镇共安装各类技防设备132个,其中安装“十户联防报警器”120套,涉及1200户、各种监控探头5处、“电子狗”4个、“气死贼”报警器3个。
通过物防、技防设施的落实,全镇的发案数明显下降,2009年1-3月份共发生各类报警案件18起,比去年同期下降3.3%;发生刑事案件8起,比去年同期下降7.5%,其中农村侵财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1.3%。
截至目前,我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落实“民安工程”,立足农村地区实际,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的防范措施,采取多项技防措施,引导农民走出一条科技防范之路,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加强农村技防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1安装“十户联防”装置是基础,发挥作用是关键。为此,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召开每月的综治例会动员没有安装“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的谢庄、古店、大海、花园、魏庄、邢洋等六个村,在群众拥护、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镇综治办同镇政府积极配合,拟计划每套由村委会动员10户群众筹资200元,镇政府补贴100元,每套每村总共投资300元,达到了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的良好效果。把辖区13个村全部安装“十户联防报警器”装置,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震慑违法犯罪,解除农村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而且增进邻里间关系,营造出团结、友爱、互助和谐氛围。此计划将在今年6月份前至少实施3个村,下半年覆盖全镇13个村。
2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人防”加“技防”的科技防范理念,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紧紧围绕创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逐步推行“平安互助”农村治安防控模式,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建设。在本范围内建立“横到边、纵到底”,“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的治安防控体系。
3为使平安建设人人参与落到实处,建议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平安互助、构建和谐”为宗旨,探索制定“以户为基础、以片为单位、以村为整体”的平安互助模式,推行农村平安互助网络的工作思路,以此作为深化农村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一是出台《关于农村技防建设工作方案》,落实由乡镇党委“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动态考核通报责任机制,确保农村技防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坚持“政府牵头,公安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适当增加各基层组织和相关部门对农村技防建设的投入比例,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充分发挥村、社区警务室民警的“纽带”作用,提供扎实可靠的技术条件,为技防建设注入技术资源;四是通过制作图版、刷写标语、庙会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安全技术防范的理念、政策、功能和作用,教育发动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4县综治办要协调供应商与镇村群众关系,认真做好设备后期维护工作。由于使用该系统时,需要专用电池,加之长时间使用或间断使用,给报警装置的效果带来挑战。儿童和老人对使用注意事项不清楚,常常在需要时达不到效果。有时没警也按,造成邻居麻痹,给真正遇到案情时带来思想的松懈。为此,各村要动员和教育群众互相维护公约,遵守公约,使“十户联防报警器”真正发挥作用。
5加大村级村里的广播系统的维护和利用,并以村级广播为基础,搭建报警平台。在村委广播室内增加一个小型报警控制设备,与扩音器相连,为小型报警控制设备分配一个报警电话号码。当本村群众遇有被盗、急病、失火等紧急情况时,通过拨打号码(如:1234567、9999,仅限本村内客户拨打),另外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治安协管员等人的手机号码可并入网内,用手机也可遥控指挥,在求助电话振铃1-2次后,自动打开扩音器电源并发出报警声,报警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可以通过话机在1-19分钟之间设置)后自动关闭扩音设备电源。报警声响起后,村民可以按“0”键切换,在大喇叭上进行喊话,将自家的位置、警情、灾情等紧急情况,通过村委大喇叭通报出去,获得紧急救助,从而达到向全村求助,吓退盗贼,获得求助的效果。
总之,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危,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的思想,牢牢把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工作理念,积极稳妥的把农村技防、人防和物防等一系列措施落到实处,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