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域面积8.2万平方公里,人口3200万,全市管理40个区、县(自治县),是我国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直辖市。国务院把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今年3月29日,重庆市召开了"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会。会议提出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4月9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又作出了《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决定中强调,要强化治安防控。建立集报案受理、查询监督于一体的城镇街头"阳光警务服务平台",设立农村报警电话服务网点,开通手机短信报警服务平台,方便群众报警。由此,重庆农村地区的安全技术防范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重庆农村人口众多、区域广阔
在重庆32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0%,除主城11区外,有29个远郊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因此,大城市、大农村是重庆的显著特点。随着"平安重庆"建设的启动,平安农村的建设也就凸显其中。农村治安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社会稳定。因为"人防"的缺失、大量年轻老力外出,"物防"的缺乏、无技术含量的原始防范已防不胜防,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既省力、又省时的治安防范手段来保卫自己的家庭和生命财产安全。经济、有效、实用的技防设施能有效担负起这一职能。重庆农村地域广阔、大山覆盖、水域流长,广大农村地区的技防建设既是重点、热点,又是难点。通过前期调查,目前农村技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村集贸市场、乡镇人口流动较大的路口、车站码头、交通要道、乡镇政府、中小学校、养殖专业户、外地来当地投资修建的大型企业基地等,都急需采取技防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技防建设基础薄弱、设施落后
目前,重庆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经过近三年的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初显成效,但农村地区基本上没有开展技术防范工作,农村大量需要采取技防措施的部位,现在基本是空白或真空。主要表现在:
一是未建技防设施。极少农村金融部门建有单一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均没有与派出所联网,一旦发生警情,只有通过电话或步行等方式报警。如我市奉节县属大山区地貌,幅员面积4087平方公里,山大坡陡,地形崎岖,偏远闭塞,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据了解,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地区包括村民聚居区的技防设施安装率依然为零,特别是部分农村边远地区,既没有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信号也没有覆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步行几十里山路报警求助,最基本的求助都无法满足。二是缺乏技防意识。我市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老弱病残留守农村,造成农村广大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突发事件也没有应变和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留守人群的安全多采取村居会自发组织巡逻和守楼护院方式,或采取养狗预警等方法,普遍没有技防意识。因此,在推进平安城市建设中,农村乡镇的技防相对落后、需求量大是重庆大农村、大城市的显著特点。三是少有技防警务。重庆有42个区、县(自治县)局,共有807个派出所,其中农村派出所451个、辖农村社26901个。农村派出所辖区范围大、警务人员少、警用装备差、信息化程度低,突出表现在远郊山区和三峡库区。受基础条件、认识水平、地理环境、建设资金的局限,在警务工作中信息化还未完全普及,技防建设也基本是空白。这些实情严重制约了农村技防建设,特别是处警速度,处警率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在农村警务工作机制改革中,技防建设应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以技防为支撑,积极构建人防、物防互补的新型农村治安防控体系。
三、对开展重庆农村技防工作的思考
开展农村技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重庆市农村安全技术防范的现状、需求和特点,笔者认为,当前各级政府应组织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将平安农村纳入平安城市建设中,在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规划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积极推动,起步实施。
(一)加强技防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要做好农村技防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深入村社,耐心讲解技防知识,特别要针对农村技防这一新生事物的特点进行宣传,打消群众的顾虑,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技防建设的意识,将技防建设全面融入农村家庭自身安全防范建设之中。因地制宜地采取人防物防加技防的措施,多策并举。倡导并帮助农村地区多组建自发巡逻、守楼护院以及现有的物防方式,同时通过向农民介绍演示实用性的技防产品,积极宣传技防效果,提高农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农民对技防的认知度,从而逐步提高整个农村的安全防范水平。今年5-7月,重庆公安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了多个警种并联合市安防协会开展了"科技成果利警惠民巡回展"活动,深入重庆10多个区县宣传推广安全技术防范成果。一批适合基层公安机关和居民小区治安防范需要的科技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普及。受到了区县公安机关和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
(二)科学规划指导、分布实施建设
农村技防建设,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治安状况的实际,根据不同基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需要,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目前,在重庆农村应加快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的报警条件。通过分步实施的办法,在农村集镇和村民聚居区建立和开通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完善监控网络,以此带动临近村社及周边地区的技防设施建设,同时针对农村边远户的特点先期安装简便实用的报警器、报警灯等报警装置,达到基本的防盗、防窃、防火的目的。随着平安农村建设的深入,逐步规范和健全农村技防设施。同时充分发挥警民联系卡的辅助作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牢固构筑农村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公安科技管理部门在做好规划指导的同时,可在科研项目中安排适当经费,用于农村急需的技防产品和安防系统研发,鼓励和引导科研单位、社会企业参与农村技防建设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适合重庆农村特点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新机制。重庆公安科技管理部门为落实公安部郑州会议精神,在先期农村技防调研的基础上,拟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选2-3个区县试点,这一做法已得到了重庆市科委农村处的支持。
(三)强化政府职能、推进技防建设
安全技术防范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安全技术防范手段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因此,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和建设经费的保障,公安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以创建"平安城市"为载体,将农村技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实施技防建设。另一方面,推行群防群治市场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动员和激励社会单位和群众积极参与防控体系建设,以创建安全村舍、安全乡镇、安全街道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村安全技术防范社会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