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07年列出的全球机场RFID应用计划,80家全球最繁忙的机场将在5年内采用RFID标签追踪和处理包裹,该措施预计每年能为航空业节省7亿美元。悉尼金斯福德·史密斯国际机场(Sydney Kingsford Smith International Airport,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代码:SYD,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代码:YSSY)、墨尔本泰勒马林国际机场(Melbourne Tullamarine International Airport,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代码:MEL,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代码:YMML)两家澳大利亚机场也在这80家预计安装RFID设备的机场名单内。金斯福德·史密斯国际机场在今年已经开始测试RFID标签。包括吉隆坡国际机场、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内的一些机场也正采用RFID技术进行内部包裹处理。这个项目最终会覆盖全球前400家机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一份RFID技术应用计划书列出了全球采用RFID贴标代替条形码包裹标签的详细建议方案。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代表着240家航空公司,于2007年2-4月在一些大机场开展包裹丢失和处理错误的研究,这份计划书正是基于这些研究而形成的。研究估计80家最繁忙的机场对全球80%的包裹丢失和处理错误的事件负有责任,并称这80家机场在5年内可采用RFID标签代替条形码贴标,综合费用为1.728亿美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没有透露项目第一阶段具体包括哪些机场,据称美国32家、欧洲22家、加拿大、中南美周11家、亚洲9家、中东2家、澳大利亚2家、新西兰1家和南非1家。
美国机场的包裹失踪率是最高的,亚太地区的失踪率比较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2007年6月份公布的最新一份商业报告称,包裹失踪和处理错误让航空业去年损失了50亿美元,其中12亿是用于赔偿旅客,36亿是花费在劳动力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估计每1000位乘客中就有20例包裹失踪或处理错误的情况,如果整个航空业都采用RFID为包裹贴标,那么每年能节省7.33亿美元。当项目的第一个5年计划结束后,80家机场采用了RFID标签,预计每年可以节省2亿美元。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称第一阶段预计5年内完成,但并没有发布开始的时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其50%会员支持RFID技术,另外一半航空公司则担忧费用、技术的成熟度等问题。但是,可以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决心和这份报告的数据看出,基于RFID的机场管理系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即使短时间内,一些航空公司还会对费用和技术的成熟度及可靠性有所怀疑,但是这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
3 RFID在机场管理中的应用
现在,RFID技术在各个国家的机场中都已经开始试验或者尝试使用,这对于提升机场的工作效率、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帮助。
马来西亚已经有机场利用手机短信完成同样的任务,旅客得到的只是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另一种途径是在机场入口为每个旅客发一个个人信息装置,通过语音提醒你航班是否正点、在何处登机以及停车位等信息。丹麦Kolding设计学院探索的概念更前卫:利用个人定位和电子地图技术,不管机场有多复杂,你只需按个人信息装置显示的箭头,就能准确到达登机口。如果通过软件下载,这种功能也许还可以集成到手机上。
即使你心急火燎,也只有到了机场才能知道航班是否正点,也许一路狂奔后,看到的还是等待晚点航班的人群。同时,现有的航班显示信息并不精确。2004年12月,美国第一台实时网络化无线飞行信息显示系统(FIDS)出现在加州的约塞米蒂机场,它随时跟踪机场的二次监视雷达,每4.6秒更新一次数据,一次可跟踪350架飞机,提供的航班预计到港时间要精确到10分钟以内。这些信息除了出现在机场显示屏,也出现在机场自助服务终端和机场网站上,旅客在家里或路上就能准确了解自己航班的情况,赶往机场的行程可以从容得多。
IBM公司的研究发现:办理登机手续是机场效率的瓶颈,也是旅客焦虑的主要原因。"9·11"事件后,急于削减成本的航空公司一反90年代的迟疑,开始普遍接受类似银行自动柜员机的自助服务终端,并得到越来越多旅客的认可。美国西北航空公司70%的旅客选择自助办理登机手续,现在该公司在各机场有800个自助服务终端。据IBM负责旅行和运输业战略合作的理查德·亨德森估计,根据接受程度不同,机场自助服务能使航空公司将值机柜台人员减少75%。自助服务终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改变旅程、重新订票等复杂功能,也能与宾馆、汽车租赁等行业实行跨地域一体化服务。为防止旅客中的"菜鸟"手足无措,这些服务终端十分重视用户界面,航空公司也保留了部分人工服务。通过动态模拟技术对自动登机服务流程的研究,IBM提出:一般来说最好将登机手续推到安检之后进行。Sabre公司的航空公司产品与服务总裁史蒂夫·克兰普特预计:下一代自助服务终端上将出现语音操纵和更加互动的界面。目前,瑞士的SITA公司正与西门子合作,研究用手机办理登机手续,包括通过图像化的机上座位显示来挑选座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低成本航空公司如鱼得水,大公司也求得一线生机。中国2005年已经拥有170多个民用机场,2010年预计达到230多个,2015年首都机场的年接待能力将从现在的2700万人次提高到6000万人次,要在规模急剧膨胀的同时保证高效,信息化将是一个核心课题。
3.1 电子机票
电子机票是空中旅行效率的源头。1993年8月,以亚特兰大为基地的美国Valuejet航空公司售出第一张电子机票。1998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电子机票已占总销售额的46%,1999年升至58%,代理费则由13.25亿美元降至11.39亿美元,2001年11月电子机票比例就达到65%。目前发达国家电子机票平均约占40%,美国平均为60%,国际航协还制订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希望2007年前全面实现机票电子化,取消纸质机票。
2000年3月28日,南方航空公司在国内率先针对散客推出电子机票,但当年只销售30万元人民币。2001年吸收代理人参与后,销售额达到1.5亿元,2002年达到6亿元。2003年8~9月,国航电子机票进军上海和广州,东航积极跟进,目前上航、海航等公司也已加入。2004年全国电子机票占到机票销售总额的6.7%,销售收入40亿元,南航的比例达到25%,即使以20%计算,也能节省近1亿元费用,以全国每年7000万人次客流计算,能节省21亿元。2007年,全国电子机票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
使用电子机票,旅客只需凭有效身份证件和认证号,就能领取登机牌。第二代的电子机票利用智能卡技术,不仅能为旅客累计里程点数,还可预订出租车和酒店。第三代电子机票则能提供电话和金融服务功能。从印刷到结算,一张机票的票面成本是四五十元,而电子机票不到5元。传统机票的代理费一般为3%~10%,网络销售的代理费不过3%(其中1%付给银行)。对航空公司来说,除了使销售成本降低80%以外,电子机票还能节省时间,保证资金回笼的及时与完整,以及旅客信息的准确与安全,并有助于对市场需求做出精确分析。
电子机票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当前网络消费和付款尚存在一些观念障碍,在电子机票比例还不高的条件下,航空公司不能抛开代理商,倒是代理商省去了向航空公司购买本票的大笔押金和配送机票的成本,资金周转也更顺利。在旅客方面,则更容易被传统机票代理商提供的比电子机票更低的折扣所吸引,电子机票财务报销不便的问题也有待民航总局与国家税务总局协调。
3.2 机场“导航”
大型机场俨然是一个方圆数里的迷宫。虽然所谓"导向系统"的概念十分流行,但多半还停留在标牌和符号的层次,其实最高境界应该是利用一切技术手段,主动为旅客提供最需要的信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某些繁忙的美国机场曾有自己的广播电台,旅客开车到机场的路上就能看到这个电台的频率标志牌,它不断地播出航班、停车位、路况等信息。现在,广播和显示屏日渐精致,却本质依旧——对每个人来说,这种信息源99%是无用的。航班越来越多,广播的语种、语速、重复次数,显示屏的滚动速度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3.3 贵宾服务
随着当今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都在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运营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尤其在中国,由于外资民航公司的加入以及民营航空公司的不断出现,中国航空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同时自从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安全方面的考虑已经成为了航空公司所需面对的首要问题。RCG等公司针对于航空公司特殊的行业背景,量身定做了一整套机场贵宾服务方案。
该方案集合了无线射频技术、指纹识别及面部轮廓识别等三个高科技技术,贵宾客户只要去到贵宾专区的登机柜台,航空公司服务人员便会派发一张无线射频贵宾卡(后称贵宾卡)给客户,同时也会为客户采集指纹及面部轮廓等数据,完成登记程序后, 客户可在预设的信息站选择喜爱的飞机订餐,以及各种类型的报刊杂志.如果客户需要在机场内购物,只要把贵宾卡放在收款台的无线射频阅读器上,就可以代替现金结算,方便快捷。当客户在贵宾专用的通道登机时,只需将贵宾卡放在无线射频阅读器上,然后将手指按压在信息站,面向摄像头,系统便会识别客户的指纹及面部轮廓,确认后即可登机。
当乘客在登机登记柜台登记时,客户服务主任会按照他所乘座的航班及个人资料,发出一张拥有“主动射频”标签的超级登机证,以代替沿用的登机证。这个超级登机证除了可以方便登机之外,还可以让机场人员在必要时立即确定乘客的位置以提供实时的帮助,也可以在飞机起飞之前,方便工作人员去催促乘客登机。
当乘客入闸后,在已装有无线射频器的候机区内,他们的位置会被旁边的无线射频阅读器读取,因此,乘客位置的数据会通过机场的网络上传至服务器。而机场的管理人员可以透过管理系统的接口观察每位乘客的确实位置,因此,也方便航班人员去催促乘客登机。另外,也可以监测乘客有没有不恰当的进出行为,例如,走进禁区。再者也可以按动附在超级登机证上的援助按钮,以呼唤工作人员的协助。
优势如下:
(1)监测各位乘客的位置以方便进行跟进及提供旅客实时协助
(2) 提供数据给航班人员以减低催促乘客登机所需的时间,减少航班延误的机会
(3) 自动化监察人员在没有授权下进出禁区,来提升保安的效能
(4) 一站式的监测接口提供管理及控制上的便利
(5) 乘客只要按动援助钮就可以得到工作人员最快捷的帮助
3.4 旅客及车辆的追踪
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新监视系统,可随时追踪旅客在机场内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