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对“可疑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一般以仪器检查法为主,辅之以人工检查法进行。其实施步骤如下:
(1)使用x射线检查系统初检。在定位检查外设置一个或若干个x射线检查系统(视受检物品流量设立通道式或便携式),如果要检查受检人随身携带的物品,可将检查系统设立在金属安金门旁,由引导员告知受检人将行李包裹放在X射线检查系统上检查;x射线检查系统的监视器旁配置l或2名执机员负责观察分析每个物品的x射线透视图像,特别要注意分辨电池、线路、炸药等危险可疑物品。
(2)开箱包复检。经x射线系统初检的物品,如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可认为是安全物品。如在x射线透视图像上发现了违禁品和可疑情况.执机员要提示开包检查员对这些可疑物品进一步检查。开箱包检查时既不要损坏箱内物品,也不能粗心大意放过可疑情况。
12.哪些邮件可能属于“疑似邮件炸弹”?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属于可疑信件。
(1)表面:有油迹或异味的;用过多的胶水封口,或用绳子捆绑的;露出电线、线头或薄纸的;卷成筒状的期刊杂志,或两端有密实堵塞物的邮件。
(2)重量:重量与信封尺寸不符,重量不均,一边轻,一边重;超重等。
(3)硬度:比正常邮件要硬,尤其是在中间部分;手感或透视其内部有导线、雷管、电池类硬物的邮件。
(4)厚度:厚度较大的邮件。
(5)署名:不写寄信人地址;只与收信人职务,不写姓名,或职务与姓名不符。
(6)书写方式:注明是私人、机密或亲启的信件;错别字较多,用繁体字或非规范化字;外国式语气。
(7)邮戳:与寄信地址不符:来自收信人不熟悉的地方,国外或国内不平常的城市。
13.恐怖分子通常将爆炸物设置在什么地点?
(1)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内或其附近的一些地点,如党、政、军机关的办公地点。
(2)一些重大场合,如集会(会议)、演讲、检阅、演出、朝拜、参观、展览、游行等人员活动集中的现场。
(3)一些人口聚集的场所,如市中心、体育馆、会场、宾馆、运动员村广场、商场、影剧院、大使馆、居民楼、寺院、菜市场、医院、机场、车站、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其他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或居所内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爆炸对象必经之处的桥梁、涵洞、隧道、路面等。
(7)爆炸对象乘坐的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内。
(8)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爆炸目的的某些特殊地点。
14.恐怖爆炸装置主要采用哪些材料或器材进行伪装性包装?
(1)包类爆炸装置主要用布、塑料布、编织类等软质材料制成的背包、提包、书包或旅行包进行包装。
(2)袋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纸袋、塑料袋、编织袋、文件袋等。
(3)箱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各种手提箱、包装箱等。
(4)盒类爆炸装置主要选择各种金属盒、点心盒、糖果盒、鞋盒等。
(5)筒(桶)听类爆炸装置主要选用铁筒、罐头筒、茶叶简等。
(6)玻璃瓶类爆炸装置主要选用酒瓶等。
(7)家用电器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收音机、录音机、播放机、电熨斗等改装。
(8)儿童玩具类爆炸装置主要为布娃娃、布动物及电动和遥控玩具等。
(9)生活用品爆炸装置主要为打火机、水壶等。
(10)水暖管材料爆炸装置主要选用内径在40毫米以上铁管、三通管等改制。
(11)钢瓶类爆炸装置主要用灭火器外壳、各种高压气瓶和气罐等制成。
(12)简易包缠类爆炸装置主要用布包敷或用绳线等包缠。
(13)军用弹药壳类爆炸装置主要采用空炮弹头、地雷壳、航弹弹体、手榴弹壳制成。
(14)书刊类爆炸装置主要选用厚度在6毫米以上的书本、捆绑成摞的书本、卷成筒状的期刊杂志等。
(15)信件或邮件类爆炸装置主要为较厚或较重的信、贺年卡、生日卡、请柬及其他邮件等。
15.在公共场所中。哪些部位有可能放置爆炸物?
对于会场、礼堂等大型活动场所,主要有:主席台(舞台);休息厅;卫生间;工作间;灯光、电子显示、广播等系统;座席;供暖、供水、供气、空调等系统。
对于广场庭院,主要有:花坛;草地;假山;树林;灌木丛;通道;垃圾桶;果皮箱;翻动过的地面;修补过的墙壁;临时堆积的物品;树上、电线杆上悬挂的物品;灯杆底座;下水道等。
对于商场,主要有:柜台和收款台内;公共通道;垃圾桶;果皮箱;休息座椅;供暖、供水、供气、空调等系统;升降梯、滚梯等。
16.在交通路线上.哪些部位有可能放置爆炸物?
(1)公路、铁路的弯遭、坡道、险道,以及铁路的道岔、辙叉等。
(2)桥梁的拱洞、拱顶、桥墩、桥面、节与节的结合部、桁梁和钣梁等部位。
(3)隧道、涵洞及其出人口的两侧和顶部,隧道内排水沟、避车洞等。
(4)路面、路基有被破坏痕迹的可疑部位。
(5)路面上人为布设的可疑障碍物周围。
(6)复杂地形的道路两侧。
(7)候车(机)室、通道内交通工具停靠位置的遮蔽部位及附近遗弃的可疑物品。
(8)地铁的隧道、站台、通道、休息室、商务间,以及通风、照明、空调系统的遮蔽部位和站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