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在飞机上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飞机是特殊的空中交通工具。在飞行过程中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乘客应该:①遵从机组和空中服务人员指挥,保持镇静;②尽快利用飞机上每个座位携带的氧气面具或随身携带的毛巾等物品遮蔽口鼻,防止或减少吸人病原体;③飞机降落地面后,服从机组人员和地面人员指挥,尽快撤离到指定区域等候进一步处理。
47.在商业中心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个人自救?
一般来说商业中心是人员密度最大的区域。人员流动的无序、缓慢,货架货柜的密集摆放,应急通道的狭小和指示牌不醒目等是我国大型商场的显著特点。在此环境下如果遭遇生物恐怖袭击,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践踏。商场一般楼层不高,因此面临这种情况时首要的自救措施是利用随身携带或就近货柜的手绢、毛巾、衣物等遮蔽口鼻,寻找出口标志,迅速离开污染区。如果携带有小孩,要拉着或抱着小孩撤离。非特殊情况不要冲撞玻璃围墙从高楼跳下。建议穿高跟鞋的女同志脱掉鞋子。到商场外面后要及时寻求救援人员的检疫和消毒处理,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尽快就医。平时要养成进入商场自觉观察环境的习惯,熟悉通道,便于紧急时尽快撤离。
48.大型办公楼和商务中心如何做好防御生物恐怖袭击的应急准备和自救工作?
大型办公楼和商务中心也是容易受到恐怖袭击的目标之一。这些地方一般建筑楼层比较高,封闭性好,大多使用中央空调,人员多,但比较分散。为防御生物恐怖袭击,应该:①制定应急预案并做好物资、人员的落实工作;②加强外来人员管理,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大楼并在楼层随便走动,对进人楼内人员携带的背包、包裹等物品要进行检查;③条件允许时办公人员要在办公室储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物品,如口罩等;④加强中央空调和通风装置进气口的安全防护措施。
个人也应该及时采取自救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恐怖危害,包括:①保持镇静,根据该设施的应急预案采取行动;②佩戴防护器具:③迅速撤离;④接受救援人员的指挥和处理,如检疫等。
49.单位收发室和个人收到可疑包裹时如何防止受到生物恐怖袭击?
通过邮寄包裹进行生物恐怖袭击是恐怖分子常用的方法。单位收发室和个人在收到意外或可疑包裹、邮件时,不要立即打开,建议先确定寄件人和寄件事实,然后再打开。寄件人和寄件事实不清楚的,可以作退回处理、报警或交给安全部门处理。
50.邮局如何安全处理包裹防止受到生物恐怖袭击?
2001年美国炭疽邮件事件是典型的通过邮局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事件。要防御生物恐怖袭击,邮局应该尽可能通过特殊检查装置对收寄的包裹、邮件进行安全检查。在没有这类装置时,要仔细检查邮寄物品.建议寄件人在邮局工作人员面前进行物品包装。对于粉末、浑浊液体类物品更要高度重视,严格检查。
51.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保障安全用水?
一般情况下利用自来水发动生物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可以放心饮用。但是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水井、池塘等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最好不要使用,但瓶(桶)装纯净水、冰箱里面的冰块,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抽水马桶蓄水槽里面的水和尿液,都是可以利用的。“另外,为进一步确保饮用水安全,最好在煮沸5-10分钟后使用。自来水、河水、池塘水、雨水等如果有可疑漂浮物、异味或异常颜色,则不能使用。
52。受到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保障食物安全?
恐怖分子也比较容易选择通过食物供应系统发动生物恐怖袭击。食物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在发生生物恐怖袭击的情况下,要特别重视食物的安全。病原体在食物里保存时间更长,也更容易繁殖和扩散。在没有解除威胁前,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在自由市场购买蔬菜、水果、肉蛋、粮食等,应该在正规超市、商场等购买;尽量购买包装严实、标签规范的瓶装、袋装、筒装物品,避免购买散装食物;所有食物尽量煮熟后冉食用,不要生食。
53.在旅行途中遭遇生物恐怖袭击时如何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出发前要随身携带一些基本的防护用品,如口罩、胶布、手电筒、手套、医用酒精棉球等;到目的地以后,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长时间逗留;旅游期间尽量收看当地电视、广播,以便尽早获知异常情况通报;如果已经处在疫区,要尽快获得当地救援人员的帮助,未经当地救援部门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如果在国外旅游,要经常与国内保持联系,以便尽早获知异常情况通报;如果已经处在疫区,要尽快报告中国驻当地大使馆或领事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报告当地华人社团,争取援助。
54.如何加强残障人员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防御能力?
残障人员由于有身体障碍,对意外事件的防御和应急能力较常人大大减弱。因此,为减少残障人员受到生物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威胁,一般情况下要尽量减少他们到商场、电影院、集会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活动时间;外出时一定要有健康成人陪同,遇到生物恐怖袭击事件时尽量获得救援人员的帮助。
55.生物恐怖袭击可以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有没有防治措施?
生物恐怖袭击使用的工具就是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科技在不断发展,预防和治疗病原体对人体伤害的措施也在不断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病原体所致疾病已经可以得到有效检测、鉴定、预防和治疗,如疫苗、药物、诊断试剂等。
56.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以减少生物恐怖袭击的威胁?
生物恐怖袭击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恐慌和混乱,因此恐怖分子选择的袭击目标一般都是安全工作相对薄弱、人员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典型的标志性建筑。因此,为减少生物恐怖袭击威胁,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尽量减少在敏感场所的逗留时间。到人员密集区域和重要场所,要尽可能熟悉环境,特别是安全通道和出口。
57.什么是化学恐怖活动?
化学恐怖活动是指恐怖组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高危害性、规模化恐怖活动的行为。
化学恐怖活动作为现代恐怖主义的一种高技术化、高智能化的特殊形式,其杀伤力、毁伤程度、危害性与社会影响巨大,是一种突发性的重大化学灾害源,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和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58.化学恐怖活动有哪些类型?
化学恐怖活动一般按行动程度(威吓-拥有毒物-实际袭击)、预期后果(扰乱-破坏-人员伤害-规模化伤亡)、技术手段(粗放-简单技术-高技术)、袭击对象(个体人员-群体人员-农作物及牲畜-环境)、伤害程度(非致死-致死-大量伤亡)等归类。由于难以形成统一的分类,现代化学恐怖的分类一般采用综合分类法,即按照其实施方式和实际效果,将其分为威吓型、拥有毒物型和行动型化学恐怖活动。
59.现代化学恐怖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化学恐怖活动是仅次于化学战争的重大化学灾害源,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威胁性等特点。
突发性:化学恐怖无论在时间、空间、地区上都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多数事件难以预测,防范和救援有很大的难度。
群体性:化学恐怖常会导致大批人员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一般情况下,中毒者可达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波及数千人。迟发性毒害、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范围则更为广泛。
威胁性:化学恐怖诱发的后果不仅限于直接的人员中毒与死亡,其经济、政治、社会影响也不可低估,常会引发社会不安全感,以及引起其他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对社会正常运行构成威胁或破坏。
60.化学恐怖事件中毒物有哪些使用方式?
投毒:将化学毒物混合于食物、水源或其他物品中,以期杀伤人员,污染、破坏环境,引起社会恐慌或造成其他危害。
布洒:通过工具或手工将化学毒物分散到一定区域形成危害。
爆炸分散:通过爆炸冲击对化学毒物进行瞬时分散,以扩散化学毒物,形成伤害区。
破坏有毒化学品相关设施:在化学品研制、生产、储存、运输与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人为破坏,将产生严重后果。破坏化工设施可造成大面积人员中毒、爆炸、燃烧,诱发次生性化学危害。
毒物以毒伞、毒针、喷射器、注射器等使用形式进行谋害、暗杀的行为也是较常见的一类针对个体的化学恐怖活动方式。
61.哪些目标易受化学恐怖袭击?
化学恐怖活动袭击以人员为其基本目标,更着重于对人员的伤害效果,特别是袭击群体性人员目标时,恐怖性强,对社会安定破坏性大。因而,群体性人员目标对化学恐怖活动来说,是具有高吸引力和高价值的象征性目标。其他攻击目标主要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与群众密集地区、食品与饮水等物流系统、有毒化工产品的生产与运输设施等。
62.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有哪些?
化学毒物的中毒途径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进入眼内、消化道食入和伤口侵入等。
63.化学恐怖袭击有哪些征兆?
当化学恐怖事件发生后,很难立即判定是否为化学恐怖袭击。相反,某些化学事故起初常会被误认为是化学恐怖袭击。因此。当不明化学事件发生后,大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或其他专门通信网络了解事件的进展。
一般情况下,当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后,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非常容易被观察到的症状,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动物和植物)与人类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如出现不同寻常的颜色变化、闻到特殊气味,以及出现人员和动、植物的突然死亡等现象。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员的影响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