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将会明显提高。而虹膜识别技术作为身份认证、强化信息管理的最优技术对提高监管安全水平,减少冗余工作环节,优化监狱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犯人身份信息数据库
监狱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宗旨是犯罪惩罚与犯罪改造。在这一社会行为中,存在着它自身的特殊性要求。犯人作为被监押、监控的特殊人群,其身份的精确识别与不可抵赖是实现强力管理的重要保障。
指纹的取证与采信在司法体系的实践历史悠久,指纹对于犯人的确认与管理至关重要。但指纹识别技术作为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一直存在"使用不方便、不好使"的问题,主要是由于:
①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指纹特征少(如女性的指纹比男性细腻),难于识别;
②由于伤破、磨损、脏污、萎缩导致指纹信息变形或缺失;
③精度低,容易出现误识。
④使用指纹时都会在物件上留下用户的指纹印痕,存在可被用来复制指纹的可能性,抗欺诈性低。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测试比较了视网膜、虹膜、指纹、掌纹、面部、声音、手书动力学等七种技术。报告认为:虹膜、视网膜准确度最高,面部"是最不准确的",指纹要提高准确性须采集十个手指的指纹。在生物识别领域,虹膜识别是公认最精确、最安全的识别技术。在身份识别领域指纹拥有的优点,虹膜全部拥有,同时还拥有指纹不具备的优点,如无法像指纹那样残留取证,继而弥补了指纹固有的缺陷。所以针对犯人的身份采集与识别,精确、快捷地确认犯人的身份,虹膜识别具有最强的技术优势。
监狱系统作为犯人虹膜信息采集的最佳渠道,由各监狱将犯人虹膜信息纳入档案内容,形成身份信息数据库。当该数据库逐步覆盖全国监狱系统时,数据库可以与其他执法部门,例如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和毒品管理局等机构共享,延伸它的使用功能。其社会意义在于强化对危机社会治安的危险群体的控制,这体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极大优势。
而在监狱内部,任何场所、任何处理过程都可以非常方便地随时检查、核对犯人的资料,确保准确识别每一个犯人身份而进行相关处理。在犯人放风或集体劳动时、犯人会见律师或家属时、侦查单位提审犯人甚至因侦查需要将犯人带离羁押场所时,以及犯人到庭接受法庭审问时,都可以利用虹膜对犯人身份进行准确识别,防止出错,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犯人在监狱控制范围之外的场所被调换。看守人员无需翻阅档案即可根据采集虹膜检索到犯人的详细资料。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还可以继续监视他们的行踪,以检验改造成果。
2.1监房内犯人定时点名
监狱为了防止越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狱警要定时对每个监房犯人进行查看与清点,无疑加大了工作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运用虹膜技术。每个监房放置一台虹膜鉴别仪,然后把每个犯人的虹膜进行注册。到点名的时间,犯人只需要到仪器上识别一下,中心监控室就可以及时了解到监房的情况,省略逐一巡查的环节且更加准确。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可以迅速的布置警力,做出相关反应。
2.2网上抓逃
追逃在这几年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采取的通过查阅身份证来验证是否是在逃人员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忘记带或者丢失、损坏等,都容易引起误会,况且身份证验证主要依据照片和通过证件号码调出人员档案信息来完成。而人的相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在逃人员有可能伪造他人身份证件蒙混过关。利用虹膜所具有的唯一性进行比对,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做到准确、真实的确定犯人身份。因为虹膜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也不会出现丢失、损坏等现象,更不存在忘记带自己的眼睛的可能。虹膜信息还可以迅速的在网上传播,以扩大追捕面积,侦查人员只需要从网络上下载逃犯虹膜信息,并存储到手持虹膜识别仪与便携式笔记本上配合就可以进行工作了。
2.3犯人考评流程中学习改造数据统计
记录犯人的学习与劳改状况,采用虹膜技术对"工时学时情况、参加劳动、学习次数情况,出勤缺勤情况"等进行真实、准确、详细的数据记录,作为犯人减刑、奖励、处罚、假释等评审工作的依据。
2.4犯人假释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在这个流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被考评犯人材料确认"和"评审委员会"人员的身份真实性、合法性确认上,分别采用"指纹技术"和"虹膜技术"对以上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3、高新技术应用于数字化监狱
3.1限制与监狱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办公及受限制区域
与监狱无关人员主要是指探监亲友、律师、以及其他不参与监狱内部事务的人员。办公区是监狱的核心机构,外来人员的出入会严重干扰正常办公,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有些人会乘此机会盗窃内部文件,造成机密文件丢失,从而引发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虹膜技术能够准确、真实的对受限制人员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止以上事件的发生,只有注册虹膜并认证通过的被授权人员才能进入,采用独特的活体检测技术是别人无法代替和伪造的。严格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由于人情以及关系等难以推脱的因素导致无关人员进入办公区域而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