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记者联系了生活在莫斯科的中国人、莫斯科市民以及俄罗斯问题专家,请他们讲述在他们眼中的莫斯科地铁。
日均载客800万人
据悉,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5年,目前由12条线路和大约180个车站组成,线路总长接近300公里,线路呈辐条状分布,多数线路经过市中心,延伸至市郊。作为全球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莫斯科地铁日均载客超过800万人次。上下班高峰期发车间隔不到两分钟,繁忙程度仅次于日本首都东京的地铁系统。
莫斯科市民视地铁为相对安全的出行方式,地铁因而成为市民主要交通工具。在莫斯科工作多年的蒋先生说,在上下班高峰期间的一些枢纽站点,由于乘客实在太多,列车停站时间往往只够用来下客,当车门关上时,很多候车的乘客还未来得及上车。
安保力量捉襟见肘
与如此规模庞大的客流量相比,莫斯科地铁的安保压力可想而知。连环爆炸,也凸显了这一全球最繁忙地铁系统的安保难度。
据悉,自2004年遭遇恐怖袭击以来,莫斯科地铁系统也加强了安保措施,包括在每座地铁站部署警察昼夜巡逻和配备警犬嗅探爆炸物等。但相对于庞大的客流量,安保力量有点捉襟见肘。
一般来说,莫斯科地铁进站口一般不设安全检查仪器,对进站乘客采取“抽检”的安检方式。安检人员如果发现形迹可疑或携带可疑物品者,会要求对方接受仪器检查。
中国留学生小万的住所边上就有一个地铁站,他告诉记者,只要买了票,乘客一般可以畅行无阻进入车站。警察有时也会询问乘客,并对其携带的行李进行抽检,但一般根据乘客的长相,重点“关照”外国人以及有外高加索地区外表特征的乘客。
在俄罗斯生活多年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吴大辉则说,莫斯科的主要警力部署在海关、码头、火车站、重要路口以及进入莫斯科的主干道上,而负责地铁安保的警力有点薄弱,一般站点上只有1到2名安保人员,最多也不过4名。
家住莫斯科的塔季杨娜女士也说,在莫斯科地铁站内有时会看到警察牵着警犬巡逻,但这仅限于节假日的时候。
俄决心亡羊补牢
据悉,爆炸发生以后,俄内务部已要求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加强安全保卫措施。莫斯科各列车、车站、铁路路段及其他重要的铁路设施均加强了警力配置。而莫斯科舍列梅季耶沃国际机场方面表示,机场所有旅客入口处、安检处和机场工作人员出入口均加强了安保措施。机场各处均安装了摄像头,所有旅客、接送人员及其携带的所有物品均要接受仔细的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