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迎世博 上海地铁安检全面升级

[来源]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作者] 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 2010-5-4 16:18:00

  3月29日,对莫斯科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一连发生两起地铁爆炸事件,让人心情沉重。与此同时,更让人“牵挂”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上海地铁的“健康状况”如何。让人欣慰的是,上海地铁安检工作依然紧张而有序,地铁突发火灾事故救援演练也在进行中,地铁定期的“B超”检查可以让市民安心出行。

  安全“体检”

  昨天下午6点左右,在2号线世纪大道站内,记者看到,有市民在进站闸机旁的安检仪前排队并有序地通过安检仪,安检仪旁配备三四位工作人员,劝导市民将包放在安检仪上。

  采访中,记者看到,大多数市民经过安检仪附近时,主动将包放在仪器上过检。“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以前总习惯随身带着指甲油、洗甲水等化妆品,自从在安检中查出来后,我就将化妆品放在了单位。”市民余小姐告诉记者,地铁安检为了大家的安全,市民有责任配合好。

  然而,也有市民并“不配合”:一位女乘客因为携带了小半瓶180克装的发型喷雾,被检测仪“发现”。工作人员建议她将喷雾暂寄车站,于是她索性扔了那瓶喷雾。

  记者了解到,目前,地铁安检要求是“大包必检小包抽检”,重点检查外来客行李、上班族大的手袋、快递员包裹等。轨道警方表示,早晚高峰客流密集车站出现安检短暂排队的情况,相关部门将采取增设安检仪、组织安检员针对性培训、适当增派人手等举措。

  应对有“道”

  “目前全国很多大城市正在加速建设地铁,地铁公司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增设新路线、将交通容易出现堵塞的路段改造为立体交叉、对信号保安设施进行改良、增加地铁列车和运行次数等,确保一旦一条线路故障,可以迅速转往其他线路。”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张晖明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地铁设计有一个原则,即出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保证高峰期间发生事故时,6分钟内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所有人疏散。与此同时,一些疏散标志分布在站厅、站台厅、自动扶梯、楼梯口等地。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市民在事故后的黑暗中找到出路,地铁站都会设有事故照明灯,一般疏散通道和区间通道每隔20米左右就会有一处。

  联动应急

  那么,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如何快速应急,避免出现应对不力的状况?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表示,上海轨交线路越来越多,有大量市民出行,需要成立一个全市联动的应急机制。“信息发布,不能仅靠地铁站的广播喇叭,而要将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利用起来。此外,可考虑成立上海轨交应急办公室,比如,建立应急通信网络平台,发生意外时用来接收、传输,能更好地救援和指挥。”

  孙章还指出,“维修养护的第一线要有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在应急处理上更需要优秀的人才,以提高线路运营的保障水平。”

  此外,张晖明建议,由于世博期间游客较多,上海应制作一份中英文版本的简易指南,内容涉及人流高峰、故障发生时的预防、应急措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邀请市民一起制作、完善、推广这份“民间地铁应急指南”。